馬銘英 張維娜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高,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更多的外國人想要學習漢語和了解中國,在世界范圍內(nèi)掀起了“漢語熱”的高潮,這就促進了對外漢語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對外漢語教學事業(yè)蓬勃發(fā)展加大了對外漢語教師的需求。那么一名好的對外漢語教師該具有什么樣的特質(zhì)呢?
1.具有個人魅力:作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師,教授漢語是工作基礎,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知道自己的形象代表的是中國的大國形象,所以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個人魅力。
2.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教師有了責任心和使命感,她將會熱愛教師這個職業(yè)。對于對外漢語教師而言,她們肩上擔負的責任更加神圣,因為對外漢語教師有教授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使命,她們的形象代表的是中國的形象,她們的做事態(tài)度同時也代表了中國人的做事特點,所以對外漢語教師心中要牢記使命感與責任感。
3.對外漢語教師穿著打扮和行為舉止要得當:對外漢語教師會接觸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學生,他們的民族信仰也各不相同。在阿拉伯人們身著白色長袍,頭戴圍巾,對外漢語教師去阿拉伯任教就應該入鄉(xiāng)隨俗。阿根廷的人民忌諱“13”和“星期五”,所以對外漢語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盡量避免說這些詞。對外漢語教師行為舉止要得當,在師生關系的基礎上要切忌親密接觸。
4.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對外漢語教師相對于國內(nèi)普通教師而言,心理承受的壓力會更大。所以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對于對外漢語教師來說尤為重要,對外漢語教師要提前了解所處國家的文化和習俗,在教學中注意文化禁忌和避開政治敏感等問題,還要對突發(fā)狀況有快速的反應和應變能力。
對外漢語教學更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的培養(yǎng),所以對外漢語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專業(yè)知識。
1.漢語言基礎:中國漢字博大精深,包含語言。詞匯、語法、漢字四大基本結構,每一個結構都體現(xiàn)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教師要把各個結構中的知識滲透在課堂之中,根據(jù)學生的語言和發(fā)音特點,把握主次、有針對的進行講解。在發(fā)音和詞語理解上,外國人有很大的困難,比如一些“好”、“了”、“看”等多音字的辨析,還有“方便”、“意思”、“新鮮”等詞匯的多重含義,都需要對外漢語教師用扎實的漢語功底來解決。
2.具備語言素養(yǎng):對外漢語教師普通話要標準,發(fā)音要準確,對外漢語教師的普通話水平要在二級甲等或以上。與國內(nèi)教師不同,對外漢語教師的語言更應規(guī)范,口齒要清晰,要在學生可接受范圍內(nèi)來使用話語。對外漢語教師的語言要簡明扼要,不要用復雜冗長的句子去解釋字詞或知識點,不然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
3.對外漢語教師需精通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也正是吸引外國人想要學習漢語的原因之一。所以對外漢語教師要精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文化因素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文化與語言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孔子學院組織的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證考試中也非常重視中華才藝這一部分,教師應有一門或多門擅長的才藝作為文化支撐,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1.外語能力:對外漢語教師要具備一定的外語能力。在教授初級零基礎漢語班的學生時,漢語的教學工作變得很困難,用適當?shù)耐庹Z作為輔助進行講解,會更快地讓學生理解漢語。對于對外漢語教師而言,具備一定的外語能力非常重要,在日常交際與活動中會很大程度上用外語進行溝通,語言不通會造成很大的交流障礙。
2.課堂的把握能力:教師的主場就是課堂,乏味的教學不足以引起外國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對外漢語教師要把握好課堂,高效并具有趣味性的完成每堂課。對外漢語教師在面臨一些突發(fā)情況時要有應變和處理的能力,能夠保證課堂順利進行
3.跨文化交際能力:當對外漢語教師來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會伴隨著文化適應問題的出現(xiàn),經(jīng)歷文化休克等問題的困擾。所以對外漢語教師要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才能有效避免文化沖突和文化不適應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在學習漢語并通過漢語這扇窗口來了解中國。對外漢語教師肩負傳播漢語和中華文化的光榮而神圣的使命,應該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增強對外漢語教學能力,讓對外漢語教學事業(yè)繼續(xù)蓬勃而繁榮的發(fā)展!
[1]呂叔湘.《教學與研究》,《對外漢語教學》,1984年第1期.
[2]陳向明.2003實踐性知識: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知識基礎,《北京大學教育評論》,第1期.
[3]孫德金.2010教育敘事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師發(fā)展——《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教學名師訪談錄》編后,《世界漢語教學》,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