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慶武
(廣東粵電大埔發(fā)電有限公司,廣東 梅州 514200)
某660 MW超超臨界機組鍋爐為π型爐,單爐膛、一次中間再熱、四角切圓燃燒方式。該鍋爐在爐膛、水平煙道、后豎井、省煤器、空預器區(qū)域設置了長伸縮式吹灰器和半伸縮式吹灰器,其中,爐膛部分設有72只墻式吹灰器,分3層布置,1層位于燃燒器的下方,其余2層位于主燃燒器與燃盡風燃燒器之間。在爐膛上部輻射區(qū)域、水平煙道部分及尾部煙道的低溫再熱器、低溫過熱器區(qū)域均布置有42只長伸縮式吹灰器。尾部煙道的省煤器區(qū)域布置有16只半伸縮式吹灰器。按照常規(guī)的吹灰方式,吹灰投入順序為順著煙氣流方向吹灰,依次對爐膛水冷壁、過熱器、再熱器、低再、低過、省煤器等吹灰。
按照如此順序吹灰會使主汽溫、再熱汽溫下降較多,不僅降低機組經(jīng)濟性,甚至有可能造成汽輪機DEH應力裕度不滿足的情況。并且原先規(guī)定“投運煙道長伸縮式吹灰器、半伸縮式吹灰器,要求負荷不小于330 MW;投運爐膛墻式吹灰器,要求負荷不小于400 MW”。鑒于機組在350 MW負荷以下運行的時間較多,如此規(guī)定將造成鍋爐長時間無法投入吹灰器,給鍋爐受熱面帶來積灰、結焦等安全隱患。根據(jù)本鍋爐特性,長時間不吹灰,鍋爐后墻水冷壁垂簾管、后墻水冷壁懸吊管、低溫再熱器出口管壁溫度均會容易出現(xiàn)超溫的危險。本吹灰系統(tǒng)優(yōu)化將著力解決上述幾個問題。
通過理論分析和實際觀察得出,目前主要有4點原因造成吹灰,使主汽溫、再熱汽溫下降較多,分別為:①煤質造成原始熱量分配的問題,爐膛熱負荷強熱量分配多,其他受熱面熱量少,吹灰時容易造成汽溫大幅度下降;②前面受熱面吹干凈后,受熱面吸熱量增加,勢必造成進入后面受熱面的煙氣溫度下降,造成后面受熱面換熱強度下降,進而導致汽溫下降;③前面受熱面吹下的灰被煙氣攜帶到后面受熱面中,造成后面受熱面換熱強度下降,也造成汽溫下降;④吹灰蒸汽由低溫再熱器蒸汽減壓后,溫度遠遠低于爐內煙氣溫度。以上4種原因疊加,受熱面積灰越多,按照順著煙氣流方向吹灰,則主汽溫、再熱汽溫下降的幅度越大。所以一般當爐膛吹灰時,由于水冷壁吸熱量增加,中間點溫度會瞬時上升(但很快會被CCS協(xié)調控制修正回設定值),而主汽溫、再熱汽溫則會下降;當高溫過熱器區(qū)域吹灰時,主汽溫會有明顯的上升,但再熱汽溫則會下降,低再、低過、省煤器等尾部煙道區(qū)域吹灰時,對機組工況影響相對較小。
爐膛吹灰時,由于水冷壁吸熱量增加,過熱度會上升。為了避免過熱度被CCS協(xié)調修正,此時可以將過熱度設定值跟上當前數(shù)值,避免因增加給水量而導致主、再汽溫的下降,吹灰前可采取其他措施適當提高主、再汽溫,比如燃燒器擺角適當上擺等。
爐膛吹灰時,觀察主汽溫、再熱汽溫數(shù)值趨勢,當主、再汽溫下降幅度較大時,表明爐膛積灰量較多,此時暫停爐膛吹灰。手動投入部分高溫過熱器、高溫再熱器、低再、低過區(qū)域的吹灰,增強該區(qū)域受熱面的換熱強度,減緩溫度的下降。
高溫過熱器區(qū)域吹灰時,當再熱汽溫下降幅度較大時,表明高溫過熱器積灰量較多,此時暫停吹灰,手動投入低溫再熱器區(qū)域的吹灰,并且開大再熱器側的煙氣擋板開度,增強該區(qū)域受熱面的換熱強度,減緩再熱汽溫下降。
本鍋爐經(jīng)常出現(xiàn)鍋爐后墻水冷壁垂簾管、后墻水冷壁懸吊管、低溫再熱器出口管壁溫度高的情況。當發(fā)現(xiàn)壁溫較高且鍋爐排煙溫度也較高時,可以初步判斷為受熱面積灰較多。此時,可以通過局部吹灰操作來降低壁溫,具體操作如下:①鍋爐后墻水冷壁垂簾管、后墻水冷壁懸吊管壁溫度較高時,在負荷滿足的情況下可以嘗試投入一組爐膛吹灰,將水冷壁處的灰吹干凈,降低爐膛出口煙氣溫度;②低溫再熱器出口管壁溫度較高時,在負荷滿足的情況下,可以逐一手動投入低溫再熱器前面區(qū)域吹灰器,將低溫再熱器前面區(qū)域受熱面的灰吹干凈,降低進入尾部煙道的煙氣溫度。③排煙溫度較高時,有條件的應進行全鍋爐吹灰,降低煙氣溫度,這樣可以降低鍋爐各受熱面的壁溫,并且提高鍋爐效率,提高機組經(jīng)濟效益。
原先規(guī)定“投運煙道長伸縮式吹灰器、半伸縮式吹灰器,要求負荷不小于330 MW;投運爐膛墻式吹灰器,要求負荷不小于400 MW”,是基于擔心在較低負荷下吹灰會影響機組燃燒工況,通過試驗得出,在300 MW時長伸縮式吹灰器、半伸縮式吹灰器單吹時和350 MW時投入爐膛墻式吹灰器時,鍋爐燃燒工況穩(wěn)定。因此,將原先規(guī)定修改為“投運煙道長伸縮式吹灰器、半伸縮式吹灰器,要求負荷不小于300 MW;投運爐膛墻式吹灰器,要求負荷不小于350 MW”,保證機組大部分時間都具備投運吹灰器的條件。
當排煙溫度不高時,申請將“每兩天需完成全鍋爐吹灰”拉長至“每四天完成一次全鍋爐吹灰”。此做法可以減少鍋爐的耗汽量、降低受熱面吹損、減少吹灰器維護工作量等,提高機組的經(jīng)濟性。
吹灰過程中,主、再汽溫由平均下降15~20℃減少到平均下降10~15℃,按照660 MW超超臨界機組耗差表,主汽溫度每下降10℃,煤耗增加0.7 g/(kW·h),再熱溫度每下降10℃,煤耗增加0.65 g/(kW·h),該優(yōu)化操作與之前吹灰方式相比,可以使機組在吹灰過程中煤耗減少約0.675 g/(kW·h)。
通過選擇性局部吹灰,降低鍋爐后墻水冷壁垂簾管、后墻水冷壁懸吊管、低溫再熱器出口管壁溫度,這些壁溫數(shù)值平均將下降20℃左右。
放寬吹灰投入條件,使機組大部分時間都具備投運吹灰器的條件,避免長時間無法吹灰?guī)硎軣崦娼Y焦、積灰風險。
通過對吹灰系統(tǒng)進行優(yōu)化,減緩了吹灰過程中主、再汽溫的下降幅度,降低了鍋爐受熱面的壁溫,并減少了鍋爐的耗氣量,減少了受熱面吹損,降低了吹灰器維護工作量,提高了機組經(jīng)濟性和安全性。
[1]王立業(yè).超臨界600 MW機組鍋爐吹灰優(yōu)化[J].熱力發(fā)電,2011,40(4).
[2]趙運良.660 MW超超臨界鍋爐吹灰方式優(yōu)化[J].世界華商經(jīng)濟年鑒·城鄉(xiāng)建設,2012(10).
[3]甄玉波,戚彩蓮.660 MW超超臨界機組鍋爐受熱面壁溫、汽溫偏差大原因及應對措施[J].山東工業(yè)技術,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