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清浦中學 陸雪紅
在傳統(tǒng)初中數(shù)學課堂上,教師常常只重視向學生傳授知識,而忽略了學生相關學習能力的提升,而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往往扮演著課堂主導的角色,學生常常忙于接受灌輸?shù)闹R,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以及能力顯然有著不利的影響。而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合理優(yōu)化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能極大程度地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提高學生興趣,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該重視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幫助學生完成初中階段學習任務,打下良好的知識基礎,為日后的學習提供資本。
初中階段,大部分教學都是由教師根據(jù)教材開展的,因此,如何更為合理地利用教材,提高教學效果,便成為教學中較為重要的內容。而在傳統(tǒng)的課堂提問中,教師往往不能夠結合教材進行提問,更多的提問只是由教材中的例題演化而來的,這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無疑是不利的。因此,教師在開展、優(yōu)化提問環(huán)節(jié)時應該注重結合教材,結合學生具體情況進行提問,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例如,教師在進行新知識的講解時,可以根據(jù)每一條定理、每一個公式、每一個例題進行提問,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如在講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相關知識時,有一道題是這樣的:A、B兩個數(shù)加起來等于42,A的2倍是B的3倍,求A、B兩數(shù)。教師便可以進行提問:
師:大家怎樣設未知數(shù)?
生:設x和y。
師:這道題中有兩個關系,那要列幾個方程呢?
生:兩個。
師:那怎樣解出未知數(shù)呢?
這時大部分學生便陷入思考中,教師便可以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教學,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更好地掌握知識。
初中階段,學生年齡較小,各項學習能力均不夠成熟,對于新鮮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而對于枯燥的事物往往會具有一定的抗拒心理。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應該注意學生這一特點,精心設計提問,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積極性,幫助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進入學習狀態(tài)。例如,在《等邊三角形》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時,教師便可以通過追問的形式來進行提問:
1.等邊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質?
2.等腰三角形與等邊三角形在性質上有什么不同呢?3.等邊三角形與等腰三角形又有什么關系呢?
這樣分層次進行提問,能夠極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熱情,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當然,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搶答,首先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思考和探究,看誰能夠回答得又快又準,這樣通過滿足學生好勝心的方式進行提問,能夠極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在以往的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提問時往往只有一小部分學生能跟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積極地回答問題,大部分學生都不能夠積極參加課堂活動,這不僅不能夠提升學生積極性,反而會使學生出現(xiàn)抗拒或者害怕的心理,影響學生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提問時,應該注重學生的狀態(tài)與反饋,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主動參與到問題回答上來,鞏固所學知識,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例如,教師應該注重評價環(huán)節(jié),對于積極性不高的學生,教師首先應該與學生交流,了解其原因,然后幫助學生尋找科學的解決辦法,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在學生嘗試回答問題之后,教師應該對其進行表揚,進一步提升學生自信心,提高學習效果。教師應該注意,不能一味地對學生進行批評指責,防止出現(xiàn)挫傷學生積極性和自信心的情況,影響學生學習效果。
實際教學表明,在傳統(tǒng)提問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提問的內容以及知識的灌輸,或者將重點放在提升學生積極性上,而對于學生的回答不夠重視,但學生年齡較小,常常會因為他人不經意間的一句話而發(fā)生意想不到的改變。例如,在進行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中,教師提問:
師:怎么解2x+9=3x-8?
生:老師,答案是x=1,直接就看出來了。
師:看出來不行,要寫出解法。
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只滿足于單一的答案,對于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回答不夠重視,學生的想法被否定,顯然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甚至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應該重視學生的回答與反饋,加強與學生交流,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教學實踐表明,優(yōu)化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能夠極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積極性,幫助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進行數(shù)學學習,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偠灾?,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教育事業(yè)也隨之不斷進步,教師可采用的教學方法也越來越多樣化,而傳統(tǒng)的教學策略已不能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該改變固有教學觀念,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將提升學生各項能力、幫助學生均衡發(fā)展作為教學重點,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