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中學 姜達明
進入高中階段后,數(shù)學知識間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得越來越明顯,知識內容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也更加豐富,很多時候,新的內容的學習或者是新的公式、定理等的推導,都需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這樣的教學背景就對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學生如果善于進行知識遷移和思維發(fā)散,就會在一個問題的分析中靈活調動各種關聯(lián)知識,會讓問題的化解更加輕松直接。但是,實際情況卻是很多學生都不具備良好的知識遷移能力,反倒是隨著學習內容的不斷增多,在很多知識內容沒有弄清楚的前提下,負遷移時常發(fā)生,這會給學生的問題解決和思考過程帶來很多阻礙,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化解的問題。教師首先要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存在,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然后有針對性地找尋解決的方法對策,讓負遷移的可能性降低,推動學生的知識體系和知識框架更為完善。
學生之所以會發(fā)生知識負遷移的問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們對于具體知識點的掌握理解不充分,認知結構不夠清晰。在數(shù)學課程學習不斷深化的過程中,學生會越來越明顯地看到,知識點間的關聯(lián)和相似性非常明顯。學生如果不仔細區(qū)分,很容易將知識內容混淆,還會產生一些錯誤認知,隨之造成知識的負遷移,積累更多問題。這個現(xiàn)象教師一定要敏銳覺察,并且積極探尋解決的有效方法。首先,仍然要強化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牢固掌握,只有基礎更為夯實,混淆和難以區(qū)分的狀況才能夠減少。其次,教師要經常有意識地關聯(lián)內容或者相似的知識點進行比照教學,這是非常好的讓學生意識到這些內容間的差異,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區(qū)分,從而避免負遷移發(fā)生的一種教學方式。
學生由于知識理解掌握不夠深入造成的負遷移問題非常普遍,比如由乘法分配律(a+b)c=ac+bc得出:sin(x+y)=sinx+siny;或者是由公式(ab)n=anbn得出:(a+b)2=a2+b2;(a-b)3=a3-b3等等。這些都是由于概念模糊導致的負遷移現(xiàn)象。另一方面是不善于區(qū)分相近或相似的知識,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內容中,有很多概念和公式都是具有相似性的,如果學生不能對其進行有效區(qū)分,那么勢必會導致負遷移。結合這些典型問題,教師一定要進行充分預設。對于那些極有可能混淆或者是發(fā)生負遷移的知識內容,教師一定要加以強調,并且有意識地引導大家進行區(qū)分。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知識架構更加清晰,負遷移問題才會慢慢避免,學生良好的認知結構體系也能夠逐漸形成。
學生之所以會逐漸產生知識的負遷移,主要是由于課本中的很多內容有強烈的相似性,學生沒有對每一個具體的知識點都有充分的理解掌握。對此,教師在組織課程教學時需要更加合理地進行教材內容的組織應用,要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點的梳理,讓教學的推進效果更為理想。教師在設計教學實施過程時,就應當對那些關聯(lián)的或者是學生理解上容易產生障礙的知識著重講解,并且為避免學生負遷移的發(fā)生設計一些教學方法。同時,在大的章節(jié)內容的學習結束后,還可以設計一些相應的回顧梳理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的知識脈絡更暢通,知識結構更加清晰,這些都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負遷移的產生。
很多高中學生對于數(shù)學教材的反映都是內容晦澀難懂,知識點過于抽象,比如映射、函數(shù)等概念,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理解的門檻就比較高,同時,這些內容間又很容易混淆,這給學生深入掌握這些知識帶來了更大的障礙。正因為如此,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xiàn)對知識點理解困難等現(xiàn)象,從而容易出現(xiàn)前后知識的不恰當聯(lián)系,這也就造成了負遷移的產生。這些常見問題教師都應當非常熟悉,并且要有意識地在那些抽象概念和難以理解的內容的教學中,尋求更實用的教學方案,幫助學生更快速準確地在頭腦中建立這些知識內容的聯(lián)系。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負遷移的發(fā)生,也能夠牢固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理解掌握。
避免知識的負遷移同樣可以從合適的教學指導方法入手,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實踐策略。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可能會發(fā)生負遷移的一些典型知識點,在講述這些內容時,就花更多時間幫助學生梳理認知體系,避免這種潛在問題的發(fā)生。同時,對于學生已經產生的知識負遷移,教師要積極找尋方式化解,要明晰產生問題的原因,同時結合具體問題有針對性地給予學生指導,在指出問題的同時,也給學生指明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教師正確有效的指導不僅能夠化解學生已有的知識負遷移問題,也會在后續(xù)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幫助學生避免這類問題的產生,從而在兩個方面實現(xiàn)積極的教學推進效果。
在談到知識負遷移時,我們大多會想到是由于學生知識理解掌握不充分所致,殊不知教師不當?shù)慕虒W指導方法也會造成這個問題。由于教師方面而導致負遷移的原因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對教材的理解不深入以及對教學方法的運用不合理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比較注重對數(shù)學概念的強調,從而忽視其形成過程,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產生困難,引發(fā)負遷移。教師要經常對于自己的教學過程加以回顧與反思,對于不合理的教學實施方法要積極改善,這也是避免負遷移產生的一種模式。
[1]譚廣勇.遷移規(guī)律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
[2]郜汝姣.正遷移對高中生數(shù)學學習的影響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
[3]田方方.初中生數(shù)學學習負遷移的成因分析及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4]黃慶鋒.學習遷移理論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
[5]徐丹.關于數(shù)學遷移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與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
[6]孟黎輝.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學習遷移理論的實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