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提升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能力要做到“六抓”

      2018-11-30 07:43:58潘懷林
      中小學校長 2018年2期
      關鍵詞:科研工作課題學校

      □ 潘懷林

      教育科研是現(xiàn)代學校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2001年發(fā)布的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中指出:“基礎教育是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對提高中華民族素質(zhì)、培養(yǎng)各級各類人才,促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具有全局性、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币?“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教育科學研究”,“廣大教師要積極參加教學實驗和教育科研”。那么,如何提高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我認為,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應該把教育科研工作當作一個系統(tǒng)工程,著力抓好以下六個方面,提升教育科研質(zhì)量。

      一、抓組織

      搞好教育科研工作,校長是關鍵。校長必須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帶頭搞科研,具體參與到科研工作中,這樣,校長才能真正成為教育科研的領導,教育科研的組織工作才能有實效。校長要成為教育科研的引路人,既要做教育科研的管理者,又要做教育科研的實踐者。作為教育科研的管理者,學校成立教育科研工作領導小組,校長要親自掛帥擔任組長并指導教育科研工作,由一名副校長專門負責這項工作,同時成立科研管理部門,組建一批專兼結合的教科研隊伍具體落實教育科研的各項工作,使學校教育科研工作有組織、有步驟地順利進行。

      (一)建立科研的梯級網(wǎng)絡體系

      教育科研的網(wǎng)絡體系主要有三級。第一級是 “核心體系”,處于教育科研管理和實踐的 “領頭羊”位置,并承擔重要課題的研究工作。第二級是 “骨干隊伍”,由從事教育科研實踐活動中選出的優(yōu)秀教師組成,在群體性教育科研活動中起帶頭、引領作用?!肮歉申犖椤辈坏趯嶋H工作中指導把關,更是市、區(qū)級課題的課題組成員,并且參與教師課題的評估。第三級是 “群體隊伍”,所有教師都必須參加教育科研活動。為了保證教育科研網(wǎng)絡化體系的有效運行,首先要在制度上確立教育科研的地位,把它作為一項全校教師的基本功來評估,在教師的業(yè)務考評指標中占有一定的權重,成為評選先進教師等一系列榮譽稱號的必備要求。根據(jù)不同類別教育科研成果的含金量和獲得的難易程度制定相應的教育科研成果獎勵方案,拿出一定量的資金重獎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成果的教師。

      (二)創(chuàng)建科研的科學管理機制

      第一,抓制度建設。為保證科研工作順利、有序、高效地進行,要制定相關制度,如學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課題組研究人員的職責等,為開展教育科研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在學校規(guī)劃中,教科研工作要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做到學期有計劃,期末有總結,形成教育科研管理從選題、論證、申報、立項,到課題研究的開題、中期、后期檢查指導,再到成果申報、鑒定、課題發(fā)布、成果推廣的全程管理制度。

      第二,抓隊伍建設。學校要加強教育科研組織機構的建設,完善激勵機制,規(guī)范過程管理,做到一題一檔,明確職責。課題負責人要對課題研究的開展進行全面調(diào)控,并從各方面提供支持和幫助;學校教科研領導小組其他成員負責檢查、督促、指導課題的全面實施;各課題組長具體負責課題的開展及檔案的管理工作。做到分工明確,職責到人,為課題研究的順利實施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三,抓過程管理。首先是將研究中心下移到教研組,課題研究和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突出課題研究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功效,倡導教科研課題不離開課堂教學這個中心環(huán)節(jié)。用教育科學的理論、方法、技術去審視、指導教育教學實踐,將教育教學經(jīng)驗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其次是突出過程管理。要求教科研工作要有總體規(guī)劃,以為推動學校工作的整體優(yōu)化服務為宗旨,課題研究要有具體目標;要建立各級課題檔案,每學期按實施進程寫出計劃和總結,中期課題實施工作評估總結,及時校正實驗方案,確保實驗目標的達成度。開展個案研究研討活動,對重點課題要實行跟蹤管理。

      第四,抓推廣轉(zhuǎn)化。學校要采用走出去、請進來、自挖潛等多種形式,加強對骨干教師教科研培訓的力度。要根據(jù)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培訓專家聯(lián)系具體培訓事宜,設計培訓內(nèi)容,確定培訓方式。內(nèi)容包括教育科研發(fā)展動態(tài)、課題的選擇與論證、調(diào)查問卷的設計、現(xiàn)代教育技術知識、課改理論、論文撰寫及成果表述等等。對于已經(jīng)取得成果的科研成果,要積極推進成果轉(zhuǎn)化,縮短研究到實踐之間的距離,以科研提升教育教學品質(zhì)。

      二、抓評價

      評價在中小學的教育教學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推動各項工作質(zhì)量提升的內(nèi)驅(qū)力。

      經(jīng)過多年實踐,我們初步構建了學校教師教育科研評價標準:第一是要從教師的研究范圍、研究方法、資料搜集整理、分析能力,以及在科研過程中的合作等方面進行評估;第二是科研成果,這是一項研究最顯性的表現(xiàn),成果形式可以是多樣的,課堂教學、科研報告、科研論文等主要評估科研成果的科學性、創(chuàng)造性、實用性,對理論的發(fā)展和對實踐的指導價值和整體效益的發(fā)揮;第三是教師的科研能力,主要是指教師的科研意識、科研態(tài)度、科研組織能力和科研理論水平,以及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能力,核心指標是對自身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力度。

      學校要成立科研工作評價委員會,在平時調(diào)查教師科研的情況,在期末召開科研工作總結大會,由個人或團體用實例來匯報科研進展情況和心得,對取得成效的教師進行表彰。我們現(xiàn)行的職稱評定方案對高級教師和中級教師的評價標準沒有對課題研究提出硬性要求,但在推薦環(huán)節(jié)注重對課題研究的評價,以此提高教師對教育科研的重視。評價教師進行課題研究的方法要多元化,應兼顧課題立項的級別和參與的深度來綜合評價。應對中小學教師參與科研課題的范圍進行界定,按照其參與課題的級別和難易度分別賦分,在同一級別的課題中根據(jù)其在課題研究中發(fā)揮的作用分別進行賦分,而不僅僅考慮課題組中的排位;根據(jù)課題結題后發(fā)揮作用的大小分別進行賦分;根據(jù)課題成果的獲獎級別和難易程度及其推廣情況分別進行賦分。

      三、抓認識

      基礎教育階段的學校搞教科研,老師們普遍感覺心里沒底,在很多教師眼里,日復一日的工作沒有什么研究價值。在這種情況下,學校要引導教師樹立一種理念,即能把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能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通過對教師進行教育,逐漸打開他們的心結。

      要真正實施教育科研,當前的關鍵是要解決認識問題。要破除可有可無的隨意性的教育科研,確立只有加強教育科研,才是教師立身之本、發(fā)展之基的生存觀;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確立科研人人參與人人受益的學術觀;破除搞科研會影響教學質(zhì)量的恐懼心理,確立沒有教育科研就不可能有高質(zhì)量,更不可能有持久的高質(zhì)量的發(fā)展觀;破除科研是不務正業(yè)的歪理邪說,確立開展教育科研是教師的必備能力的基本觀念。作為學校管理者,要引導教師把教育科研工作和其具體的實際工作整合起來,使之融為一體。

      意識支配行動。教師只有在思想上意識到教育科研是 “教師職業(yè)生活的新方式”,是教師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才會主動地、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育科研中去,這是整體提高教師教育科研水平的重要前提。要把教師轉(zhuǎn)變?yōu)檎嬲难芯空撸鸵尳逃蒲凶哌M教師的實際生活。素質(zhì)教育的推進也好,新課程的實施也罷,所改變的不只是學校的外在面貌,不只是教學內(nèi)容或教學媒介,更為重要的是在呼喚一種新型的學校文化,催生 “教師新的職業(yè)生存方式”。它從根本上動搖了教師原有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師以研究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學校的舞臺上。就此來說,成為研究者是當今教師基本素養(yǎng)的一部分,是教師新的職業(yè)存在的基本表現(xiàn)形態(tài)。

      所以,學校應該做的是要給教師搭建這樣的平臺,營造科研氛圍,樹立榜樣和典型,促使教師走進科研的大門,挑戰(zhàn)困難,體驗成功,形成習慣,這樣教師的主動性才能被激發(fā)出來。同時,學校教育科研要有廣泛的基礎,要調(diào)動所有教師,通過做示范、壓擔子、交課題、“老帶新”等方式,分層次給教師提供參與科研、參與鍛煉的機會,使教師覺得有路可攀,逐步走上科研的道路。

      四、抓氛圍

      教育科研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的采取嚴密的方法,去認識教育現(xiàn)象的客觀存在、探索教育科學規(guī)律的活動。中小學校的教育科研活動是依托每位教師展開的,但卻不是教師個體研究的簡單疊加,而是一項系統(tǒng)的組織行為。學校通過開展教育科研活動,不僅實施著學校各項變革活動,而且把身邊的變革活動作為研究對象,有意識地認識和研究變革,促進學校各項變革活動有效地開展,因此,學校營造良好的組織氛圍,改進科研管理就成為提高教師個體科研能力的助推器。

      (一)嚴謹科學,提升科研認可度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富蘭在 《變革的力量——透視教育改革》一書提出:我們將認識到不可能解決“變革問題”,但是我們可以學會預先了解它和更有效地和它相處。這也正如我國著名學者葉瀾教授說的,學校越是自覺清晰地認識社會變化著的需求和發(fā)展趨勢,就越能認清變革的方向,有效地利用社會提供的發(fā)展條件和機遇,把外在的需求內(nèi)化為學校的目標,走主動發(fā)展的變革之路。在促進學校發(fā)展過程中的引領、推動作用具體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能夠清楚地認識學校組織變革的發(fā)展現(xiàn)狀以及面臨的挑戰(zhàn),自覺捕捉到存在的關鍵問題,確定研究課題,啟動變革;二是能夠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在積極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制定課題研究方向,設計變革。對于學校組織而言,受教育內(nèi)外環(huán)境影響而在學校中生成了某一階段需重點突破和解決的問題,學校要引導教師結合實際進一步聚焦,形成課題研究體系和探究團隊,以科研引領學校發(fā)展和變革,同時對教師進行持續(xù)激勵、提供條件保障、監(jiān)控研究進程、整合轉(zhuǎn)化成果,要營造科研組織氛圍,端正科研態(tài)度。

      (二)求真向下,提升科研參與度

      中小學開展科研活動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管理和育人能力的持續(xù)提高,其直接價值體現(xiàn)在幫助學校實現(xiàn)教育教學實踐改進,從而提升學校辦學效益上。由此,教育科研工作要研究真問題,要有國際視野,要有數(shù)據(jù)支撐,要有事實做基礎。所謂的真問題是指所研究的問題是教學過程中實實在在發(fā)生的,是客觀存在的,研究者具備研究此課題的能力且對該課題研究有興趣。我們所研究的課題要與學校的發(fā)展緊密結合起來,讓更多的人參與課題,創(chuàng)設科研的濃厚氛圍,這樣的課題投入才值得,也才能出成果。研究課題必須有明確的目的,課題研究不是作秀,而是要解決在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在學校開展科研興校、科研立校的過程中,我們總結和建立了科研工作的要點:要確立一個理念——從實際出發(fā),以人為本;教育科研要保持兩種身份——內(nèi)在的參與者和外在的觀察者;一個好的教育科研成果要具有三種力量——文化力量、科學力量、邏輯力量;教育科研要關注四個趨勢——由經(jīng)驗性、資料性研究向科學性、思想性轉(zhuǎn)變,由宏觀、確定性研究向微觀、動態(tài)性研究轉(zhuǎn)變,由理想狀態(tài)的訴求向現(xiàn)實問題的擴展,從單一學科向多元發(fā)展轉(zhuǎn)化;做教育科研要樹立五種意識——主體意識、課題意識、問題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生態(tài)意識;教育科研成果應避免六個傾向——研究結論的理想化、研究方法的目的化、文獻方法的虛化、研究成果表達方式的官化、研究態(tài)度的情緒化、研究的語言表達西化;在教育科研方面培養(yǎng)七種素質(zhì)——自覺、良知、想象力、獨立意識、注重體驗、積累教育智慧、社會責任感;好的教育科研成果要堅持八個標準——論點要新穎、概念要準確、論證要嚴密、思想要深刻、論據(jù)要充分、結論要可靠、方法要科學、行文要流暢等。

      五、抓導向

      在教育科研工作中,要堅決抵制名利主義、形式主義和 “假、大、空”傾向。在價值判斷與導向、方法論等宏觀決策上確立 “求真務實、研以至用”的教育科研價值觀,使之在揭示教育規(guī)律、運用教育規(guī)律辦學治校,促進教師發(fā)展的實踐中起到指導作用。我們要求學校課題研究必須結合教育教學實際來進行,必須重視課題研究成果的應用價值,使課題研究切實沿著源于實踐、指導實踐的軌道健康發(fā)展。

      教育科研有沒有生命力、能不能持久地進行,與選題有密切聯(lián)系。選擇科研課題要著眼于教學實踐、學生長遠發(fā)展、教師專業(yè)提升和改進學校工作效益,摒棄大而空洞的課題,力求體現(xiàn) “求真務實”的科研思路。一線教師進行教育科研活動是為了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為揭示其教育規(guī)律,使之指導教育教學行為,因此要注重將教學過程中的典型問題轉(zhuǎn)化為研究課題。

      “問題中心”應是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切入口。與專業(yè)研究人員的研究所不同,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是以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生形成健康豐富的精神世界為直接目的的一種科研活動。教師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現(xiàn)實性問題,即學校明顯存在、需要我們直接面對,又必須想辦法加以解決的問題;二是探索性問題,即將教育理論、教育觀念、教育成果轉(zhuǎn)化為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時所遇到的問題;三是反思性問題,是具有 “問題意識”的教師為改進提高自己的專業(yè)能力水平,通過對教學行為的回顧和檢討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問題研究的方法有很多,但校本研究和反思性研究是比較切合實際的研究途徑。

      六、抓路徑

      教學實踐是教育理論觀念的實驗場、教學智慧的發(fā)生地,教育觀念的達成只有經(jīng)由教學實踐才能踐其言、成其行。

      (一)立足日常

      立足日常的教學研究是實現(xiàn)教師觀念和行動改變、促進發(fā)展的根本途徑。教育科研的主陣地在課堂,沒有課堂教學的實踐,只能是紙上談兵,不可能產(chǎn)生實際效果。學校以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為科研的核心導向,積極創(chuàng)設科研工作化、工作科研化的氛圍,圍繞課題開展相應的課堂教學競賽活動、說課比賽活動、教學設計方案評比等活動,給教師們搭建平臺,舉辦相應的研究課及不同層次教師的優(yōu)秀課競賽活動。學??砂言诟黜椊虒W評比中獲獎的優(yōu)秀論文、課件等結集出版,并在校園網(wǎng)上發(fā)布。對重要的教學成果可以通過召開交流會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與研討,要引導教師寫教學反思,寫理論學習隨筆,編寫教學反思集、教學案例集、理論學習隨筆集,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

      (二)立足本校

      學習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基礎,學校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給老師們提供機會。但是外請專家、外出學習的機會畢竟有限,抓實教育科研還要把目光投向本校教師,依托身邊的先行者,挖掘本土培訓資源。學??山W術委員會,把各個學科中業(yè)務扎實、具有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優(yōu)秀教師集結起來,成為校內(nèi)學術研究的 “權威”組織,充分發(fā)揮他們在課題研究、論文評選、學術論壇、優(yōu)秀課評比中的作用。各類教育教學評比不能由學校領導說了算,而是由學術委員會的成員集體評議決定,有益于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術氛圍。

      (三)立足研究

      校本研究是 “以學校所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學校發(fā)展的實際需要為選題范圍,以學校教師作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過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將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學校教育教學的研究活動”。可以說,學校教育中眾多的活生生的教育現(xiàn)象都可能成為校本研究的對象。學校在發(fā)展中可能存在著一些由來已久或正在發(fā)生的教育 “障礙”,比如,顧及到了個性,但會妨礙集體;關注到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卻破壞了課堂教學常規(guī)等等,這些問題都可稱之為教育的 “兩難情境”,沒有現(xiàn)成的模式可供借鑒,學校通過研究尋找適合自身特色的做法就顯得非常必要。對教師而言,課堂教學、課堂管理、對學生實行的德育教育等發(fā)生在身邊的教育問題、教育難點都可以成為研究的對象,教師可以通過校本研究的方式來探索、驗證某種教育教學設想,乃至自己的教育理念。

      (四)立足整體

      學校可實行校長和主任跟蹤,學科主任引領、同學科教師集體辦公、全員參與、專題研討的科研環(huán)境。通過抓同學科教研,使不同層次的教師都有所進步。對于新教師,教學研究的重點是怎樣把所學知識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盡快完成角色轉(zhuǎn)換,成為合格的教師;對于骨干教師而言,要從老教師身上汲取經(jīng)驗,從年輕教師身上吸收教育新觀念,不斷修正完善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實踐,打造獨特的教學風格;對有志成為學者型、專家型的教師而言,要通過教研不斷升華成功經(jīng)驗,帶動整個學校的教學發(fā)展,通過教科研凝聚一批人、培養(yǎng)一批人、鍛煉一批人。

      任何一所學校都有高素質(zhì)教師的個體,但要使學校形成合力,就必須有卓越的整體效應。教育家馬卡連柯在 《論共產(chǎn)主義教育》中這樣描繪教師集體:“有共同的見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之間相互幫助,彼此之間沒有猜忌,只有這樣的教師集體,才能夠推進學校教育的發(fā)展?!眻F結協(xié)作、同心同德是搞好學校教育科研的關鍵因素。

      (五)立足整合

      為了使教科研工作有效開展,學校要注重引導教師樹立 “教學就是研究”的理念。整合教育科研與教學常規(guī)工作,提出一些具體明確的要求,比如提出 “五個1”和“四個2”,“五個1”即每學期撰寫1篇有深切感受的德育論文或教育案例;每學年主持或參與1項校級以上科研課題;每學年撰寫1篇具有一定學術水平的教學研究論文;每學期做1節(jié)校級或以上研究課或?qū)n}講座;每學年做1次校級或以上教材分析或參加1次讀書論壇活動。“四個2”即每學期完成2篇以上課堂教學設計方案;每學期完成2篇以上2000字左右的教學反思;每學期編制2份以上高質(zhì)量的單元檢測試卷;每學期制作2節(jié)課以上的多媒體教學課件。這樣的作法既把教育科研工作具體化,又有效規(guī)范了教學的常規(guī)工作。

      綜上所述,抓好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學校管理者必須做好頂層設計,抓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要多年瞄準一個目標,只有這樣,才能使學校形成濃厚的教育科研氛圍,使教育科研工作持續(xù)發(fā)展,教師的教育科研水平也才能不斷地提升。

      [1]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9.

      [2]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M].上海:商務印書館,2003.28.

      [3]馬卡連柯.論共產(chǎn)主義教育[M].劉長松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5.403.

      [4]邁克·富蘭著.變革的力量——透視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1.

      猜你喜歡
      科研工作課題學校
      運城學院召開2022年學科建設與科研工作大會
      西安航空學院第二屆科研工作會議召開
      我校召開科研工作總結暨表彰大會
      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
      當代陜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第一次寫課題
      “十三五”醫(yī)改的新課題
      學校推介
      留學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音樂探索(2015年1期)2015-04-27 01:02:06
      奇妙學校
      “十三五”醫(yī)改的新課題
      深泽县| 太仆寺旗| 三台县| 铜梁县| 石渠县| 曲阳县| 富源县| 德庆县| 武鸣县| 通州区| 资兴市| 会宁县| 门源| 同心县| 兴仁县| 赤水市| 革吉县| 津市市| 米泉市| 保定市| 高邮市| 阆中市| 新郑市| 沂源县| 湾仔区| 和平县| 吴桥县| 新野县| 黔西县| 怀柔区| 梁山县| 高邑县| 三江| 天峨县| 特克斯县| 崇阳县| 石渠县| 绥宁县| 湟中县| 浪卡子县| 武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