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市柏莊實驗小學 周玲棣
目前,在試卷評講中往往出現(xiàn)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方式。這樣做,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卻聽得無精打采,既浪費時間,又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厭煩心理。教師也常常發(fā)現(xiàn):學生在教師評講以后,當遇到類似題目時,依然會重復之前的錯誤。
如何評講試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呢?筆者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實踐。
筆者在聽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各備課組對于數(shù)學新授課、復習課和練習課研究得比較深入,但往往會忽視試卷評講課。其實,每個單元進行節(jié)點檢測后都要涉及試卷評講的環(huán)節(jié),評講效果會嚴重影響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以及對本單元知識的消化與吸收。
每次測試,學生出錯的地方都不盡相同。在評講試卷時,教師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準確分析學生在知識和思維方面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明確評講重點,有的放矢,使評講詳略適度。評講中切忌按部就班地平推,教師必須對全部題目通盤考慮,針對學生答題的情況,有主次、有取舍地進行。
如在六年級綜合測試中,有一道百分數(shù)應用題學生失分較多。題目如下:一本書300頁,紅紅第一天看了全書的,第二天又看了第一天的50%,還剩下多少頁沒有看?全班40人,有23位同學錯解為:
在試卷評講時,筆者把這題作為重點,并把主要精力放在使學生讀懂題意,分析數(shù)量關系上。重點讓學生尋找第二天所對應的分率,經(jīng)過分析,學生理解了第二天的對應分率應為×50%”,明確了錯誤所在,而對于在算式的運算方面,只需要略講。
另外,在一套試卷中,選擇題、填空題、應用題等部分都會有知識點相同的題目,在評講時,教師可打破題號限制,把這些題目加以歸類,綜合講解,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試卷評講時,許多教師由于擔心教學時間不夠、學生來不及訂正等原因,一個人唱獨角戲,從頭講到尾。沒有學生的討論分析,也缺乏學生的合作探究,更沒有學生的歸納總結(jié),評講過程變成教師的一言堂。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要求各個備課組在進行試卷評講時,相對容易的題目讓學生獨立思考、自行解決;思維難度稍大的題目,可讓學生小組合作解決;難度大的題目,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不能解決的,教師需要點撥,讓學生去探究,尋找解決方法。給學生改錯及自我評價學習效果的機會,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進行交流,共同分享學習的成果,共同吸取經(jīng)驗教訓,共同總結(jié)學習方法,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
如在一次測試中,有這樣一道題目學生錯誤較多。一架飛機從甲地到乙地,每小時飛行540千米,0.9小時到達;如果速度減慢到405千米,那么比原來要多飛行幾分鐘?學生的解法有:①540×0.9÷(540-405)=3.6(分鐘);②540×0.9÷405=1.2(小時);③540×0.9÷405-0.9=0.3(小時);④(540÷405-0.9)×60=26(分鐘)。對于這些算式,筆者先不分析,而是讓學生通過交流、辯論,逐個找出各自的錯誤。最后,再讓學生小結(jié)解題的注意點,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極大提升了評講的效率。
每次測試,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相同的知識點,只要出卷者稍微變換題型,改變陳述方式,很多學生就會因為思維定式導致錯誤。
所以,在試卷分析的過程中,不能只是“原有形式的簡單重復”,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應變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師不能就題論題、孤立地逐題講解,可將原題中的已知條件、結(jié)論等進行改動,并設計一些針對練習與變式練習,然后再重新分析、求解,使學生從各個角度加深對該問題的理解和掌握。要經(jīng)常訓練學生“多題一解”和“一題多解”的能力,讓學生在多層次、多方位的變式練習中深化理解,學會歸納總結(jié),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例如,在分數(shù)應用題的評講中,筆者打破以往一題一講的方式,采用“提供多種信息,讓學生自由組題”的形式,學生學習興趣濃厚。
一些教師在試卷評講過程中,過多的關注“分”而忽視了“人”,眼睛里只有解題答案,沒有心理認同,導致一些學生對數(shù)學“漸行漸遠”,產(chǎn)生厭惡情緒。
其實,每次試卷測試后,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憂”。但是,每個學生不管成績?nèi)绾?,在試卷評講過程中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認可,一句肯定的話語、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安撫的動作,都會讓學生記憶深刻。
對于成績好、進步大的學生,教師應抓住時機適時地給予表揚,特別是在答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好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應讓該學生在全班進行交流和展示,樹立自信,鼓勵其再接再厲,進一步激發(fā)其探索數(shù)學奧秘的積極性。
對于在考試中成績不理想的同學,教師尤其要關注其心理感受??梢悦鎸γ孢M行交流,交流時態(tài)度要誠懇,與學生一起分析失分原因,一起商議解題策略,避免全盤否定,使學生從心理上緩解焦慮。對于一些常態(tài)下的“學習后進生”,教師要善于尋找其答題過程中的“閃光點”,哪怕是別人看來微不足道的進步,也要給予表揚,讓他們也有“發(fā)光”的機會。
例如,班里有位女學生,沉默寡言,由于基礎較差,平時測試連及格的機會都不多。但在一次測試中,筆者發(fā)現(xiàn)她的計算能力較強,而且能靈活運用簡便方法。于是在評講時,筆者重點表揚了她,并鼓勵她在其他方面大膽向別人請教。她逐漸變得開朗、自信,上筆者的課也能積極主動舉手發(fā)言。
試卷評講,應該成為師生共同分析研究、交流探討、相互提高的過程。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心里更加認同與信任教師,師生關系才會更加親密與融洽。
每次單元檢測結(jié)束,備課組一些教師在交流時總會滿臉委屈地說:“我們班的一些同學,明明這道題講過幾遍了,但是他們還是一直出錯,怎么辦呢?”確實,這樣的情況在一些班級比比皆是。
針對這種現(xiàn)象,備課組就“學生如何避免出現(xiàn)相同的錯誤”開展了專題研討。大家一致認為:試卷評講后,教師和學生都要根據(jù)評講反饋的情況進行及時的矯正補償,這是保證評講效果的必要環(huán)節(jié)。
對于試卷中學生經(jīng)常出現(xiàn)錯誤的習題,教師要搜集,建立錯題檔案。單靠一次評講后糾錯的機會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善于分析這些錯題背后的原因,把相同知識點加以歸類,變換題型,每次挑選幾道題目進行不定期的抽測,讓學生反復鞏固與強化練習。
每次試卷評講后,總有一些學生習慣性地把試卷丟棄,或者放在一邊不予理睬。教師要指導學生建立自己的糾錯本,針對失分題目進行及時的歸類與整理,并經(jīng)常翻閱反思,養(yǎng)成習慣,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綜上所述,教師只有認真研究學生、研究試卷,抓好評講,才能把教學和檢測帶入一個嶄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