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夏 芳
手工扎染歷史悠久,扎染工藝具有豐富的創(chuàng)造性,而且扎染作品色彩艷麗、圖案變化無窮,容易使幼兒產(chǎn)生強烈的吸引力。讓幼兒學習扎染,既增強了幼兒對民間傳統(tǒng)工藝的了解,又培養(yǎng)了幼兒樂于探究學習的精神。同時,在扎染過程中,幼兒在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社會性的發(fā)展以及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等方面都得到了鍛煉,并且能感受到扎染的樂趣及圖案出現(xiàn)所帶來的驚喜。
在活動之初,我也一直在思考,扎染這樣的活動到底對幼兒有什么樣的成長價值?可以豐富幼兒的哪些經(jīng)驗?
從《指南》中我們不難看出,藝術活動是一個從欣賞美到激發(fā)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所以,我們很注重給幼兒帶來藝術感受和經(jīng)驗。怎樣幫幼兒在活動中獲得藝術感受呢?
首先,利用網(wǎng)絡下載具有代表性的扎染作品,布置在工藝坊中,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其次,教師先自己學習扎染,并將幾種典型的扎染方法運用到作品中,方便幼兒提取信息。再次,展示幼兒的作品,通過分享與交流,提升幼兒的扎染能力,讓他們能夠發(fā)現(xiàn)作品中的圖案美。
《指南》中指出:“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促進幼兒手的動作靈活協(xié)調(diào)?!痹谠镜膶W習中,幼兒首先選用的工具是橡皮筋(很多幼兒不會用繩子打結(jié)),可是將橡皮筋一圈一圈地繞在布上,也遠非我們想象的那樣容易。在教師的示范和引導后,幼兒還是不太會操作。這時,我發(fā)現(xiàn)萱萱很有一套,她不僅能熟練地繞橡皮筋,而且還有自己的方法——“8”字繞法。在她的幫助下,其他幼兒也慢慢找到了方法。到第八次進工藝坊扎染的時候,大家都能用橡皮筋熟練地進行捆扎了。
在扎染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的社會性也得到了發(fā)展,尤其是在互助行為上。在活動中,我們經(jīng)常看到幼兒三三兩兩地合作,我拿著,你來綁;你不會,我來教;還相互幫忙穿脫圍裙、戴手套……
同時,幼兒還養(yǎng)成了很好的整理習慣,每次活動結(jié)束,幼兒都會將圍裙疊整齊放進大紙盒子里,將每次的扎染工具都清理干凈,歸類擺放好。
就這樣,我被他們驚訝到了:中班幼兒,怎么這么能干!
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我們也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莫過于材料的投放和以怎樣的節(jié)奏投放。
剛開始扎染的時候,我只是投放了常用材料:彈珠、夾子、皮筋等,活動后才發(fā)現(xiàn)這些材料對中班幼兒來說操作性不強,甚至有些材料是操作不起來的。于是,我就問幼兒覺得哪些東西可以用來扎染的。幼兒首先想到的就是日常玩的積木,如雪花片、拼插積木等等。我鼓勵幼兒自己收集材料,不管他們收集來的是什么,都不輕易否定,讓幼兒自己進行嘗試。這確實讓部分幼兒得到了發(fā)展,雖然他們的扎染技術并不嫻熟,但是已經(jīng)可以借助這些工具扎出有趣的花紋了。
緊接著,幼兒又收集了很多廢棄的學習用品:記號筆、回形針盒子、瓶蓋等。這些材料的出現(xiàn)讓幼兒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也感受到了用不同材料扎染出不同圖案的樂趣。
這個時候我覺得可以往下再走一步了。我收起了一部分材料,因為材料不豐富,更容易提取信息。怎樣讓扎染出來的圖案更豐富呢?于是,我們想到了平時的折紙,用各種各樣的折法能使紙產(chǎn)生豐富而有變化的圖案。在分享與講評時,將實物和作品放在一起進行欣賞,將材料、方法上的特點拿出來進行講評,并現(xiàn)場做示范,把幼兒原本盲目的捆、綁、扎等動作進行有效提升,讓分享變得更有價值。
在扎染中有幾種扎的方法:捆扎、夾扎、縫絞。其中最困難的是縫絞,需要幼兒用針線去縫出圖案,而且要縫得緊,這對幼兒有很大難度。怎么讓幼兒可以更簡單地嘗試縫絞這種方法,或者用什么材料先替代針,讓幼兒慢慢地過渡到真正的縫絞呢?后來,我們找到了細鉛絲,用細鉛絲代替針和線,讓扎染中的一些曲線圖案得以呈現(xiàn),也讓扎染出的圖案更豐富。
在活動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幼兒扎染出的圖案還是停留在一個蘿卜一個坑的階段。不過,待幼兒基本技能成熟后,怎樣讓他們扎出更豐富、更生動的圖案呢?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我想到了幾個步驟:欣賞扎染圖案,學會從中提取信息(用到哪些扎的方法,用什么工具扎);觀察扎染設計圖,理解設計圖中的信息(在布的什么位置扎,用什么方法和工具扎或是怎么折疊再扎);自己嘗試設計圖案進行扎染(邊設計的時候,邊要思考用什么方法和什么材料);最后通過成品和設計圖的比較,總結(jié)經(jīng)驗,讓扎染更進一步。這是我們的美好想法,也希望通過扎染這一個切入點,讓幼兒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從開始扎染到現(xiàn)在,我們和幼兒一起摸索,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在幼兒的學習過程中,我們不僅豐富了很多經(jīng)驗,而且也刷新了一些我們固有的想法。就如一位聽課老師說的,你們把這么難的扎染變得可操作了,幼兒的一些玩具、廢舊物品都可以成為很好的扎染工具。讓我們這么有動力前行的原因其實不是來自同行的鼓勵,而是幼兒簡單的一句:“老師,我們成功了!”那欣喜、自豪的表情在他們稚嫩的臉上綻放出最美的花。當然扎染還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們?nèi)ヌ剿鞯牡胤?,我們勢必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