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曉勇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qū)濱江學校,甘肅 隴南 746000)
學困生問題在中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就我自身的感受來說,學困生對學習有抵觸的情緒,是提高整體教學水平的一大困難.學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會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學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
國家推行素質教育雖已有多年,然而在很多地區(qū),評價一位教師優(yōu)秀與否的標準仍然是考試的成績而不是整個教育教學的過程.也就是說,分數(shù)仍然是學生的命根,更是教師的命根,導致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多地去關注那些成績好的學生,忽視了少數(shù)成績稍微差的學生,這樣就使得這些少數(shù)的學困生對學習失去了信心,最終成為學困生.
父母的離異會給孩子的幼小心靈籠罩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造成了孩子在生活上的強烈反差,使孩子心靈受創(chuàng).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語.從而害怕與同學和教師交往,這樣學生的成績就會慢慢地下滑,而有些父母卻忽視了孩子的這些心理變化和學習狀況,從而學生的成績會變得越來越糟糕,最終對學習失去信心,淪為了學困生.
由于現(xiàn)在的家庭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的條件也越來越好,衣食無憂,孩子就順理成章地成為家里的“小皇帝”或者“小公主”,有些家長由于不善于去引導孩子,都由著孩子的性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一些孩子就養(yǎng)成了好玩而不愛學習的壞習慣,久而久之,就使得這些孩子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最終成為學困生.
受社會不良風氣和市場經濟的影響,有些家長沉迷于麻將或者是忙于做生意掙錢.對子女的學習漠不關心,最終導致孩子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形成學與不學都無所謂心態(tài),久而久之就使得孩子的思想認識發(fā)生了偏差,養(yǎng)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淪為學困生.
在教師的眼里每名學生都應該是平等的,都應該把學生視為自己的孩子,不能因為任何理由而放棄某名學生或某些學生.其實除了優(yōu)生以外,在學困生的角落里有很多雙期待的眼睛等待著我們去關注與重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道理,但做起來往往就不容易.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然而學困生往往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在課堂往往是因為聽不懂教學內容而走神,或厭惡課堂.所以,教師應該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來吸引這些學困生的注意力,讓他們養(yǎng)成專心聽講的習慣.中學的數(shù)學教學上應該如何去創(chuàng)設這些情境呢?對中學生來說都喜歡聽教師講故事,所以在教學每個知識點時,穿插一些與此教學內容有關的生活故事或者數(shù)學家的故事,這樣就能把學生吸引住,特別是學困生.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解應用加法的交換律與結合律解題時,我們可以應用高斯小時候的故事來進行穿插.
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隨時觀察全班學生學習情緒,更要特別注意觀察學困生的學習情緒,學困生往往上課思想開小差、不集中,他們對教師一般性的按部就班式、枯燥無味的語言講課聽不進耳,對數(shù)學知識也不感興趣.這時,教師應恰當運用藝術性的教學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引導每名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tài),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學困生他們的情感都較豐富,他們需要教師對他們多關心、多愛護,當他們有成績時,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肯定,應該及時予以表揚.只要學困生接受教師,那就會極大地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學生中不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為人師表,而且還要注意對學困生實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學困生的優(yōu)點,肯定他們的微小進步,促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
每個人都喜歡別人夸獎自己的長處,特別是小學生更期待得到教師的肯定.每名學生都有自己的亮點和閃光處,學困生也不例外,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善于去發(fā)現(xiàn)學困生身上的發(fā)光點,并在適當?shù)臅r候加以表揚與鼓勵,這樣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的自主性.
作業(yè)中教師的評語是一種作業(yè)批閱方式,便于學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業(yè)中的優(yōu)缺點,更是一個師生之間交流與溝通的平臺.學困生的作業(yè)大部分比較潦草,那么針對這些學生我們的評語要幽默委婉.學困生的基礎都是比較差的,做的作業(yè)正確率很低,這就說明了教師布置的作業(yè)難度對他們來說太大了.針對這樣的情況,你可以這樣寫評語:“你是一個聰明聽話的孩子,相信教師給你布置的任務你一定能認真的完成,是嗎?下面教師給你布置一項重要的任務,希望你能獨立完成.”然后就用紙條寫了幾個簡單一點的題目夾在作業(yè)本里,讓他們去完成.他們把這些簡單的題目做對了,從中體會到了成功的感覺,無形中你就為他們重新建立了自信心,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作為一位教師,我們不能放棄任何一名學生,要學會與學生溝通和交流,對學困生我們更應該關注與重視.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鼓勵和欣賞就是對他們的一種肯定,從而也為他們樹立了自信,找回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