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驗式教學在小學思想品德課當中應用非常廣泛,主要目的就是能夠引發(fā)學生們共鳴,并且讓學生能夠有所體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雖然近些年體驗式教學在小學思想品德課當中取得了諸多成就,但是其中存在的問題也非常多。本文就是在這樣背景下展開全文,對體驗式教學在小學思想品德課存在的問題進行論述,對如何提高體驗式教學在小學思想品德課應用提出對策。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小學思想品德課;問題;對策
小學思品課與初中和高中思品課不同,小學思品課的學習主體是7—12 歲的小學生,他們正處于兒童期,具有年齡小,缺乏獨自生活的能力等特點,而且他們通常生活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關心和愛護之下,依賴別人的心理非常重。
一、小學思想品德課體驗式教學存在的問題
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面展開:
(一)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
首先,體驗式教學對教師和學生的參與過程要求非常高,如果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境,只有學生干巴巴的上去表演了幾個片段,環(huán)境沒有到位,那么學生的投入感也會打折。
其次,體驗式教學是教學中一種比較有效且容易操作的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思品課都適用于這種方法。體驗式教學法在應用中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此方法并不是所有小學思品課都可用的方法,比如說有些需要記憶,知識點有點多的課就最好不要用體驗式教學,還有一些情境比較復雜,不適合現(xiàn)場模擬的課也最好不要用體驗式教學,不適合卻硬用,不是聰明教師的做法。
最后,教師應當清醒的認識到,體驗式教學的準備工作周期長且事物繁多,在運用體驗式教學的時候,體驗式教學的前期準備是非常繁瑣的一個工作。有的教師可能并不想浪費時間,因而生搬硬套一些八竿子打不著的素材組合在一起,導致整個課堂顯得不倫不類。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沒做好充分準備的體驗式課堂必然不是一堂成功的課堂。
(二)過分強調角色體驗會造成小學生角色混亂
角色扮演體驗是體驗式教學的一種重要的展示形式,但在運用角色扮演體驗這一教學方法的時候,要注意自己所面對的是正處于或者即將進入自我同一性階段的小學生。小學階段如果過度使用角色體驗,可能會對正在進行自我同一性塑造的小學生產(chǎn)生一些不良的影響,造成角色混亂。
(三)傳統(tǒng)的小學品德課教學種存在一些問題
一方面,思品課教學方式單一,學生苦不堪言。筆者曾專門調查了一所私立小學的思品課教學現(xiàn)狀,結果令人嘆息。該私立小學專門配備了思想品德專職教師,這點比大部分學校要好得多,但是這些教師的上課方式卻讓人不置可否。有的教師上課講上一節(jié)課還停不下來,學生早已昏昏入睡;還有的教師把品德課上成了美術課,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愛亂動,愛畫畫,所以品德教師無法控制紀律的時候就讓他們畫畫;還有的教師一節(jié)課講上幾分鐘,就開始讓學生抄作業(yè)。因為小學思品課的評價方式是對學生進行問答,并沒有書面的問題,所以為了應付檢查,在上面下來檢查之前對學生進行突擊培訓,而平時只需要應付學生。
另一方面,小學的品德課缺乏專職教師,一般都是由班主任或者學校的行政領導兼顧。這樣帶來的問題主要有,班主任可能會將品德課占為己有,或者當做說教的課堂,一不小心品德課就上成了紀律課。而學校的行政領導一般忙于事務,他們沒有更多時間備課也可能會沒有時間上課,那么品德課理所當然又被占課。
二、提高小學思想品德課體驗式教學的對策
一種教學模式的構建既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和要求,又需要無數(shù)一線教師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作為一名研究者和教師,本人只是提出一種構想,具體實施模式還需要更多一線教師的實踐總結。
首先,研究教材,挖掘環(huán)境素材。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去研究教材,研究教材中的生活素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引導學生去觀察周圍的環(huán)境,包括學校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用心去感受和體驗環(huán)境對自己內心的影響,去發(fā)現(xiàn)周圍環(huán)境中的正能量。畢竟學生一周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里度過的,那么環(huán)境中的學校環(huán)境中就蘊含了非常豐富的教學素材,教師要善于利用周圍環(huán)境中的道德故事給學生造成更深層次的德育影響。
其次,生活在學生的發(fā)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思品課的教學中,根據(jù)思品教材內容的要求,可以安排學生走進學校周邊的商店,看看商店里可以買到什么,商店里人們的工作,看看商店里的商品是否有三標,是否已過期,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對商店有所了解,又為學生普及了食品安全的知識。在今天我當家單元,可以安排學生走進農貿市場體驗活動,讓學生們看到自己平時飯桌上的飯菜是從哪里買來的,以及農貿市場的菜販們是如何做生意的,讓學生體會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最后,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終目標始終是由道德精神指引道德行為。所以,小學德育盡管屬于精神層面的教育,卻也是我們小學階段所必須進行的教育,因為德育的教育結果關系到成長,關系到社會的未來、社會的穩(wěn)定。小學生的心智以及認知的發(fā)展水平還處于非常稚嫩的成長階段,他們本身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所擁有的道德感大部分來自于生長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小學階段的他們無法做出符合社會要求的的價值判斷和道德選擇。但同時小學生的直觀感知能力正處于飛速發(fā)展的時期,他們現(xiàn)階段的學習活動大多數(shù)是由體驗來完成的。因此在進行小學思品體驗式教學時,一定要注意,體驗是教學的過程,也是教學的結果,但最終的體驗結論一定要由教師點名指出,并作總結升華,這樣能讓學生由體驗中感悟到經(jīng)驗由文字的形式表示出來,更顯深刻。
參考文獻:
[1]體驗式教學[M].吉林大學出版社,李玉香,2013
[2]中小學社會(思品)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M].科學出版社,焦建英,2014
[3]體驗式課程的教學知識[M].重慶大學出版社,鐘啟陽,2011
作者簡介:蔣敬軍(1968.02)男,遼寧省開原市慶云堡鎮(zhèn)河東村人,開原市慶云堡鎮(zhèn)中心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