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卓瓊
近兩個月來,中國首個公益遺囑庫中華遺囑庫北京第一登記中心前,有約7500名老人排隊立遺囑,有老人天沒亮就揣著房本趕來排隊。預約立遺囑的人數(shù)排到了明年12月。
中華遺囑庫管委會主任陳凱說,遺囑庫做的是一件連“給老人剪頭發(fā)”這樣的小事都有人管的情況下,長期被社會忽視的事,“你能想象大多數(shù)西方人在30多歲時就立好遺囑了嗎”。
目前,中華遺囑庫已經(jīng)在北京、天津、廣東、江蘇、廣西、上海、重慶等7個地區(qū)建立了遺囑登記中心。最忙的一天,遺囑預約量有140人。從核驗身份、遺囑咨詢、遺囑抄寫、精神評估到登記、錄像等一套完整的程序下來至少需要2小時,一天最多只能為25到30名60歲及以上老人辦理遺囑登記業(yè)務(wù)。
一個在27個國家申請了專利的先生,也想把這份發(fā)明專利留給下一代。還有人為了應對北京的限號政策,把車子寫進遺囑。一位事業(yè)有成的中年男子,欲將價值百萬的高爾夫球球會俱樂部的會籍寫入遺囑里,讓他的下一代有望躋身上流社會。
“早立遺囑”成了工作人員雷打不動每天呼吁的事。中華遺囑庫提供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3~2017年間,因健康問題導致無法訂立遺囑的比例高達64.05%。遺囑庫采用的是“半打印式”的自書遺囑,基本信息和通用條款打印,而關(guān)于遺囑中遺產(chǎn)內(nèi)容分配這一最重要的部分則需老人手寫。事實上,這一200字上下的手寫部分是不少老人的“攔路虎”。
中華遺囑庫北京第一中心主任尹艷賀記得,一名老人手抖得厲害,抄到第三行,字就開始打結(jié)了,不到200字的內(nèi)容從早上一直抄到下午,字跡依然沒能過關(guān)。
9月11日,61歲賈姓老人來到遺囑庫,將朝陽區(qū)一房產(chǎn)寫進了她的遺囑,并指定只歸她身患糖尿病的兒子一人所有,不作為兒子的夫妻共有財產(chǎn)?!跋眿D對您兒子好嗎?”“好啊,但和我分著過呢?!痹诜纼合焙头琅鲞@一點上老人們表現(xiàn)得十分默契。中華遺囑庫2013~2017年間近5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繼承人所繼承的遺產(chǎn)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chǎn)的比例達到99.93%。
北京市精誠公證處主任李宗勇說,面對居高不下的離婚率,父母對子女的婚姻會有天然的不信任感。
接觸遺囑公證20多年的公證員李辰陽毫不諱言,防兒媳防女婿條款是家庭和諧的炸藥包。有的夫妻倆有說有笑地來,妻子看到遺囑后當場陰下臉的;有的夫妻倆牽著手來公證處,最后一方撂下一句話自顧自先走的;還有男士在拿到父母的遺囑后瞪大眼睛對李辰陽說:“唉呦,我爸媽這樣寫,這個遺囑我絕對不能拿回去,我們夫妻感情會駕崩的?!?h3>留言卡里的故事
在遺囑庫,一張張幸福留言卡和遺囑捆綁在一起,兩張紙溫差很大。一個字句冰冷、生硬,另一個溫暖和煦,自帶情感。留言卡里有對子孫的叮囑、祝福,也有自己未竟的心愿。
多位父親和母親想要淡化遺囑有關(guān)“錢”的屬性,在留言卡里給子孫們留下忠告:“有好的身體什么都有,沒有好的身體,什么都沒有,切記,切記?!薄耙簧灰獮榻疱X奔波,要有喜愛的生活。”這些卡片里最特殊的一張是妻子寫給前夫的,話里話外埋怨自己親手將丈夫送去舞廳,遇見了讓人痛恨的小三,不過最后她還是選擇了諒解。還有老人洋洋灑灑寫了兩頁紙,力勸自己“心高氣傲”的女兒學會尊重自己的丈夫,包容自己的孩子。
有的留言里前面的句子還是溫情脈脈,而提到房子時語氣突然變得強硬起來?!拔液湍銈兊陌职謯^斗一生,才有了這個房產(chǎn),為了保住該房產(chǎn),不允許你們售賣?!?/p>
遺囑中有關(guān)身后事的安排,最特別的是上海的一位失獨媽媽,她希望在死后遺體不火化,全尸出境,和遠在澳大利亞落葬的女兒合葬在一起。而此前只有外籍人士和港澳臺人士才能遺體出境,為此李辰陽和同事們跑了多個部門協(xié)調(diào)此事,幸運的是,今年4月,上海市民政局出臺了《上海市遺體運輸管理辦法》,才了卻這位失獨媽媽的心愿。
曾有一名80多歲的老人指著身上的刀疤,怒氣沖沖地找到李辰陽,讓他務(wù)必想盡一切辦法,人為設(shè)置4層障礙,讓自己的財產(chǎn)躲過女兒。理由是在自己得了腸癌需要開刀住院的情況下,女兒拒絕陪護。
多位第一登記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子女對待老人態(tài)度的變化,直接導致了遺囑分配方案的變化,且改了又改的比例并不低。楊雪琴(化名)怎么也想不到兒子得知自己在遺囑中將財產(chǎn)給了他后,沒幾日就變了臉。這位母親一氣之下決定將全部遺產(chǎn)捐給小動物保護協(xié)會,沒想到兒子知道后突然變“孝順”了。
李辰陽覺得,很多時候,甜言蜜語和惡語相向間其實就差了份遺囑,子女對待父母的心口不一、虛與委蛇,才讓遺囑變相成了老人的法律武器。
害怕孩子日后把家底啃穿的還有廣州的一對中年夫妻,這份遺囑想要體現(xiàn)的大致內(nèi)容是:不直接把房子過戶到兒子名下,但房子日后出租等產(chǎn)生的收益,歸孩子所有。這意味著,孩子沒法變賣這處房產(chǎn),但日后能有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
“30歲上下的年輕人正以每年30%的增速走進公證處。”李宗勇說。這些80后、90后也將支付寶、淘寶賬號、微信錢包這一類虛擬遺產(chǎn)帶入公證員的視野。2017年10月1日起實施的民法總則,正式將虛擬財產(chǎn)作為一個財產(chǎn)類型寫進了法律,虛擬財產(chǎn)能被繼承的屬性正式被確定下來。
李宗勇說,居安思危是他們立遺囑的重要原因。比如一周坐6次飛機的金融男,一名二十幾歲的外企員工,目睹了同事出差中意外猝死,家人為爭奪遺產(chǎn)打成一團的狗血劇情后,不想重蹈覆轍的他趕緊立了份遺囑。
也有人越來越懂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道理,中華遺囑庫一名二十幾歲的工作人員即將在這個10月拿到她的遺囑證。她在遺囑里將她名下的房產(chǎn)和銀行卡、理財合同悉數(shù)留給了自己的父母,這位工作人員還給自己買了大病險、防癌險、理財險三份保險,受益人也是自己的父母。
事實上,和上述情緒化的表達不同的是,現(xiàn)實中寫進遺囑的內(nèi)容需字斟句酌,任何字詞的差錯或不當使用,都可能導致立遺囑人的意愿無法實現(xiàn),“法言法語從來都是嚴肅冷靜,不帶任何情感的?!崩畛疥栒f,讓人感動的是遺囑背后故事,而不是這份遺囑本身。
摘編自《中國青年報》2018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