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筱 許丹成
摘 要: “干”字在古代漢語中共有4種寫法,每個字形都承載著各自的意義;字義不同,字音有變化。探究“干”字音形義關(guān)聯(lián)及各義項的生發(fā)路徑,利于人們更好地理解現(xiàn)代漢語語境中的“干”字。
關(guān)鍵詞: 干 字形 字義 字音
1956年《漢字簡化字總表》出來之前,“干”“幹”“乾”“榦”是四個字。《漢字簡化字總表》將這四字合并為“干”,就是說現(xiàn)代漢語通用字表中的“干”,有較復雜的“前世”與“今身”。為探究此字的音形義關(guān)聯(lián)及各義項的生發(fā)路徑,筆者查閱了《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現(xiàn)代漢語字典》等,作如下梳理:
一、“干”
“干”的字音為gān,甲骨文寫作 :表長柄樹杈, 是 ,是“又”的變形,表抓握,整個字的字義是用尖利樹杈做成的武器進行狩獵、格斗。“干”字的本義是盾,即古代抵御刀槍的兵器。兵器義可與春秋時期神兵干將相聯(lián)系,并用作古劍名“干將”;且歷來有以神兵名稱為姓氏者,因此有以“干將”為姓氏者,后省文簡化為干姓,這成為“干”字的其中一個義項。
《說文解字》對“干”的解釋是:“干,犯也。從反入,從一。凡干之屬皆從干?!盵1]《說文解字注》對此的拓展性解釋是:“犯也。犯,侵也。毛詩干旄,干旌假爲竿字。從一。從反入。反入者,上犯之意。古寒切。十四部。凡干之屬皆從干。”[2]以“干”為聲符的形聲字的核義素皆包含求取、冒犯、捍衛(wèi)、干預等義[3],如《左傳·文公四年》中的“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的“干”為冒犯義。
二、“幹”
在1956年的漢字簡化方案中,把原先由“幹”承載的意思另附加給“干”字?!皫帧痹诠糯鷿h語中的讀音為gàn、hán、hàn,除“井欄”義取hán字音之外,其余多數(shù)義項的對應字音為gàn?!皫帧庇伞皞墶迸c“干”組成:倝即朝,表早晨,干即捕獵工具,借代行獵,整個字的字義為借代生產(chǎn)勞動,造字本義是日出而作?!皞墶北硖栐诳罩羞\行,引申表環(huán)繞,“干”表木桿,因此“幹”表土墻里的木柱。這種木樁對房子起支撐作用,由此產(chǎn)生樹干義,引申表示骨干、有才能、做[4]?!犊滴踝值洹罚骸皫?,能事也?!盵5]的“幹”表善于辦事;《詩詁》中“木旁生者為枝,正出者為幹”的“幹”表主體?!皫帧笨勺餍帐希缢未摹皫值罌_”。《商君書·壹言》中“治宜于時而行之,則不幹?!钡摹皫帧蓖ā昂础币鉃閬y、糟。《莊子·秋水篇》:“吾跳梁乎井幹之上?!贝颂幍摹皫帧弊xhán,表井欄義;《韻會》也有類似解釋:“幹,井上木欄也。其形四角,或八角?!钡@一讀音在《漢字簡化方案》頒布之后不再被使用,其欄桿義也已鮮用。同樣意義鮮用的還有“幹”的“用處、效果”義,其在《二刻拍案驚奇》中用為:“況且朱三是窮人,討也沒幹?!?/p>
三、“乾”
“乾”共兩個讀音,分別是gān與qián。根據(jù)《漢字簡化方案》,乾的qián這一讀音與其原始字形被共同保存下來,而gān及其意義則合并保留在了現(xiàn)代漢字“干”字內(nèi),如:乾隆的乾讀qián,不簡化,此處的“乾”是專有名詞,為清高宗年號;“乾”亦可表示君主義,如“乾心”表示帝心;“乾”亦可用作姓氏?!扒住钡摹扒庇?個讀音,分別是gān與qián,前者表示無雨而伴隨的雷,后者表示西北方的響雷。
《說文解字》如此解釋“乾”:“乾,上出也。從乙。乙,物之達也。倝聲。,籒文乾?!币鉃橄蛏厦俺觯中尾捎谩耙摇弊鬟吪?,乙表植物向上冒的幼芽達到地表,“倝”為其聲旁?!扒钡聂ξ膶懽?,其中是“朝”( )的省略,表示日出,
即火,喻日照如火,而 表蒸汽,表示日照蒸發(fā)水分,其造字本義是日照如火,水汽蒸發(fā),空氣燥熱而缺少水分??梢瓯硎緵]有水分義與枯竭義,并通過詞性引申的方法表示縮水易存的食物這一字義,如“餅干”。據(jù)現(xiàn)存典籍,最早使用“乾”字的是《易經(jīng)》,用為卦名,孔子釋之曰健也:健之義生于上出,上出為乾,下注則為濕,故乾與濕相對,俗別其音,古無是也。
《康熙字典》對“乾”其中一個解釋是:“濕水,出鴈門隂館縣東北,過代郡桑乾縣南,又東過涿鹿縣北,又東南出山過廣陽薊縣北。”文中提到的桑乾是河名,即濕水這一古地名,“乾”亦可釋為涯岸義。《感春》中“乾愁漫解坐且累,與眾異趣誰相親”的“乾”意為徒然地;《宋書·范曄傳》中“曄乾笑云‘罪至而已。”的“乾”為“徒然地”的引申義,意為表面地,這一字義在現(xiàn)代“干”字中仍存在,如“干笑”;由“表面地”義可引申指沒有血緣關(guān)系或婚姻關(guān)系,拜認的親屬,如“干親”;清代文學家文康在《兒女英雄傳》中寫道:“從今日起,且乾著他,不理他,他兩個自然有些著急?!贝颂幍摹扒庇伞巴饺坏亍币甓鴣?,表怠慢義。
四、“榦”
合并字“榦”的讀音可分為gān與gàn,除“個數(shù)”義取gān字音外,其余多數(shù)字義取gàn音。“榦”的金文 (插在高崖上的旗)+ (木,豎桿),表示插旗的豎桿,造字本義是作為旗桿的樹桿。由其字形可以推論樹干義是“榦”字本義,并可引申出主體義,由樹干的枝干成條的形態(tài)特點可通過詞性引申而得到“個數(shù)”這一量詞意義?!皹o支”取義于樹木的“榦枝”,古代用以記年、記月、記日、記時(亦作編排次序)的十個字,常用作“榦支”?!皹o支”這一名稱始自東漢[6]。
《說文解字》如此解釋“榦”字:“榦,築牆耑木也。從木倝聲?!敝钢翂r兩邊所用的木板。段玉裁注:“舊說皆謂楨為兩耑木,榦為夾版兩邊木。許不爾者,舊說析言之,《爾雅》與許皆渾言之也?!薄皹o”字在漢代出現(xiàn)了一種俗體,以“干”取代了“榦”中的“木”,寫作“幹”,成為“倝”、“干”皆聲的雙聲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漢字簡化過程中,“榦”作為異體字并入了“幹”,“幹”又簡化為“干”?!皹o”一般只用于“楨榦”一詞?!痘茨献印ぶ饔枴分袑懙溃骸肮手Σ坏么笕鐦o,末不得強于本。”的“榦”表樹干,此時“榦”與“幹”字義相同;榦與幹在樹榦的意義上通用,但在其他時候兩者互不通用,“榦”在漢代的俗體寫法為“幹”。
五、結(jié)語
對“干”字音形義的探源,利于人們更好地理解現(xiàn)代漢語語境中的“干”字。為能更概要地認識“干”字的音形義,特制表如下: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06.
[2]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第1版)[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3]王定康.從“干”得聲之字試析[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8(02).
[4]竇文宇,竇勇.漢字字源[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
[5]張玉書,編篡.康熙字典[K].北京:中華書局,2004.
[6]鄒曉麗.基礎漢字形義釋源[M].北京:中華書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