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社會的生產、人們的生活等均與稅法以及會計息息相關,經過長期的發(fā)展和完善,如今的稅務會計已經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理論框架。而財務會計在多方面都與稅務會計大不相同,例如在處理目標、核算基礎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別。其中稅務會計發(fā)展時間與財務會計相比較短,因此在財稅分離的大背景下的稅務會計報表體系的管理問題還存在著諸多方面的問題,對稅務管理有很大的不良影響。由此可見,財稅分離背景下加強對稅務會計報表體系的分析對推動我國稅收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不可比擬的積極作用。因此,稅務會計報表體系需不斷的改進稅務會計領域相關的問題,通過完善才能夠有效的提高企業(yè)稅務計算的準確性,進而為稅務會計報表提供規(guī)劃的依據,有助于提高我國稅務機關的管理水平[1]。
通常情況下,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存在著很多差別,例如目標、處理對象、計算基礎以及依據等方面均存在差異。其中財務會計主要是為了滿足財務機關內部使用人的需求,而稅務會計的主要目的是為稅務管理機關的征收或是查驗等提供真實的有效依據,向企業(yè)投資人或是債權人等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服務。正是因為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存在諸多方面的差異,因此財稅分離的模式才能夠有效的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并且為企業(yè)或是相關的信息決策者提供有效的依據,根據這些差異使得稅務會計的管理更加獨立,有助于促進會計體制發(fā)展的深化改革[2]。
與此同時,利用財稅分離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保護國家相關的財政收入不受到其他危害的影響,降低財政風險,幫助促進稅務會計的管理工作朝著科學化、專業(yè)化的方向發(fā)展,進一步完善稅法等各方面法律法規(guī)的工作規(guī)范。另外,財稅分離的背景下,稅務會計管理體系會更加具有獨立性,因此在日常的會計報表中能夠為企業(yè)的管理人員提供更加直接和直觀的數據認識,進而科學統(tǒng)籌規(guī)劃,對加快我國會計體系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現階段,我國的市場經濟不斷發(fā)展,改革措施不斷推進,市場范圍內的財稅分離模式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不得不說,財稅分離模式對推動經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首先,財稅分離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會計核算中的失誤和信息的不真實性,進而可以極大程度的減少企業(yè)和外部信息使用者決策失誤的概率,對不斷的完善國家會計體制具有重要作用。與此同時,財稅分離的發(fā)展模式可以促進稅務會計的發(fā)展更加專業(yè)化,有助于確保國家的相關財政收入更加平穩(wěn)。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將稅務會計體系很好的分離出來,使得企業(yè)管理者或是決策者可以更加直觀清晰的了解到相關的財政收支情況,可以幫助他們有效合理安排資金支配。由此發(fā)展出來的稅務會計報表的主要目的是為稅務管理提供有效的說明和信息,更加真實且可靠,有利于為企業(yè)管理和經營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和認識[3]。
稅務信息紕漏問題是當前稅務會計報表體系中存在的最為關鍵的問題,也就是說利潤表中有很多重要信息并不能完全詳細的反映相關涉稅存貨等情況,其各方面的差異沒有真實的反映清楚,同時關于稅收各方面的優(yōu)惠政策等重要信息在利潤表中也沒有體現出來。另外,在資產負債表當中,由于嚴重缺乏當年企業(yè)的詳細動態(tài)情況和財政收支情況,包括各種應交稅以及增值稅或是消費稅等,在負債表當中均無體現。
在實行財稅分離的管理模式之后,在填報納稅申請表格的時候均可以體現出永久性和暫時性的區(qū)別,同時針對應納稅所得額、利潤、收入等會計所需核算的內容也相對增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會計填寫的難度。而由于填報的項目逐漸增多,會計信息的核實與數據計算程序又更加復雜,使得在稅務填報的過后才中出現失誤的幾率逐漸提升,使得納稅申報工作難度增加[4]。
無論是企業(yè)還是國家財政,相關的涉稅收支狀況均要通過現金流量表來反映,但是這僅僅只能反映出當時的繳納稅款情況,以及其中涉及到的詳細現金收支明細卻無法反映出來。例如很多情況下將增值稅定為銷售業(yè)務的一部分,而稅法中有明確規(guī)定的需要計算其稅額并進行繳納,這種情況下由于企業(yè)沒有實際的現金流入,而只有支出。這所有的信息在稅務會計報表體系中均無反映[5]。
通常情況下,稅務會計中的資產負債表都是以財務會計的結構為參照依據的,但是其中各個不同的明細項目都要與稅務會計理論相符合,并且要遵守稅法的相關規(guī)定,通過利用稅法的計稅規(guī)定開展分析并進行填制,這樣才能夠有效的保證稅務會計報表體系的正常工作。例如,在調制資產負債表的過程中,需根據財務會計體系的標準進行參考,同時采用計量公允介質后方可進行填制,而稅法不同,需要根據歷史成本以及相關的明細計稅基礎進行分析之后才能進行填制。由此可以看出,針對資產負債表的計算。財務會計需重點遵守公允價值的會計原則;而稅務會計則需要嚴格遵守稅法的規(guī)定,重點強調法律文件以及規(guī)定的重要性。
無論是編制稅務會計的現金流量表,還是其他會計的流量表,都必須要求相關的工作人員在分析當前的經濟環(huán)境,綜合考慮各項經濟事項以及稅種注意事項之后,看這些信息是否能夠真實的反映所涉稅現金流動的實際情況,以之前所有的現金流量表為編制基礎,進而增加詳細的項目。例如:針對稅收活動現金流的情況,需對收到的稅收返還事項進行處理,在這里需要增加相關的“代收消費稅”等具體項目;針對是稅收活動現金所流出的,需要以應納稅總額為依據,增加“支付增值稅進項稅額”的設置,在必要的情況下還需設置其他項目;針對稅收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的處理方式,需增加設置“企業(yè)代墊增值稅額的項目”。與此同時,對于納稅報表中缺乏真實信息反映的情況,需要增設一部分的稅收總況表,這樣才能夠清楚的了解到相關的企業(yè)稅種繳納的基本情況,從而反映出真實的納稅情況以及管理成本,有助于提高納稅的工作效率[6]。
現階段,國內的企事業(yè)單位申報納稅的主要方式均是網上申報,因此接下來的稅務會計報表體系管理需逐漸實行電算化的發(fā)展模式。為了實現稅務會計報表的電算化,需要及時的設計出與稅務會計情況以及稅法相符合的報表體系。與此同時,需定期對稅務會計的工作人員進行技能培訓,讓他們盡快并熟練的掌握各種流程。在開發(fā)電算軟件的同時,可以通過設置一些專門的稅務會計模塊,當會計人員在處理會計計算事物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可以利用這些自動保存的標準模塊進行填制,與此同時還可以生成稅務會計報表和其他申請表。
綜上所述,我們了解到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不僅在處理原則上存在著區(qū)別,在理論與核算方式等各方面均存在著顯著的差異,財稅分離的發(fā)展背景下稅務會計報表體系既要考慮到自身的獨立性,又要結合稅法的相關規(guī)定,這樣才能真實客觀的反映出企業(yè)的稅賦情況,使得各方面的明細收支情況更加清晰明了。因此,稅務會計的工作人員需積極轉變工作理念,堅持財稅分離的發(fā)展趨勢,做好稅務報表體系的管理工作,將稅務方面的工作落到實處解決問題,才能為稅務機關管理部門的各項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有利于推動我國稅收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