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歐盟國家5日同意建立一個影響廣泛的海外投資審查體系,該體系被指特別針對來自中國的投資。有德媒警告此舉可能會嚇跑投資者。
歐盟建立海外投資審查體系的構想,源于2017年法國、德國及意大利寫信給歐盟委員會,敦促歐盟必須立即解決外國對歐洲國家基礎設施及技術所進行的掠奪性投資問題。當時,德國等國家對中國企業(yè)收購德國機器人制造商庫卡等表示擔憂。經過一年多的爭論,歐盟在11月20日達成協(xié)議,提出保護歐洲利益的外資審查機制(草案),主要目標是遏制中國在歐洲的大規(guī)模投資,保護成員國的戰(zhàn)略利益,歐洲議會將于明年年初將對此進行表決。
德國《商報》6日報道稱,歐盟委員會未來將對在港口、能源網絡等戰(zhàn)略技術和基礎設施領域的外國投資進行調查。審查重點包括,成員國重要基礎設施的安全性是否受到損害,以及研究創(chuàng)新是否可能會被外國人掠奪等。不過,歐盟成員國仍擁有該國對外企投資的最終審批權。
報道稱,歐盟還擴大了“關鍵部門”的項目范圍,納入航空航天、健康、納米技術、媒體、電池和食品供應等行業(yè)。所有歐盟成員國都必須向歐盟委員會提交年度報告,如有1/3的成員國對某個成員國的外資項目表示擔憂,歐盟委員會必須提供意見。
歐盟原本擔心海外投資審查體系會遭到塞浦路斯、希臘、盧森堡、馬耳他和葡萄牙等成員國的反對。這些國家對中國投資持歡迎態(tài)度,希臘將該國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的多數(shù)股權賣給中國企業(yè)。不過,歐盟輪值主席國奧地利的發(fā)言人5日表示,只有意大利和英國表達保留意見。
歐洲媒體普遍認為,雖然這項新提案沒有指明中國,但從發(fā)起國家對于中國企業(yè)投資和技術轉讓的不滿來看,針對中國的意味非常明顯。德國《經濟周報》則警告,該舉措可能會嚇跑外國投資者,甚至有專家認為這讓人想到美國的保護主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