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蘭
你知道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嗎?這期的古典音樂盒,就讓我們一起走近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聽聽她的故事和有關她的音樂。
沉魚落雁的故事
我國古代四大美女,分別指的是春秋時期的西施、西漢時期的王昭君、三國時期的貂蟬和唐朝時期的楊玉環(huán)。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俺留~、落雁、閉月、羞花”是由4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故事,“落雁”講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講的是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講的是楊玉環(huán)貴妃醉酒觀花時的故事。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其中“落雁”的故事吧
傳說,昭君出塞時,行走在大漠途中,想到自身遠離家鄉(xiāng),命運凄慘,心情不覺十分悲傷,便坐在馬車上撥動琴弦,奏起了悲壯的離別之曲。天邊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也被吸引住,再往下看,撫琴的人竟然美若天仙,竟而忘記了擺動翅膀,紛紛跌落在地。因而“沉魚落雁”中的“落雁”由此得名,“落雁”也成為王昭君的代稱。
昭君出塞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西漢時期南郡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天生麗質、艷若桃花,而且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
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美女。16歲的王昭君被選入后宮等待皇帝的詔命。那時的皇帝,后宮的佳麗數(shù)不勝數(shù),根本不可能與宮女一一見面,只好派畫師為宮女們畫像,然后,皇帝根據(jù)畫像,再點召中意的宮女。
畫工毛延壽負責為每一位宮女畫像,宮女們?yōu)榱俗约罕划嫷酶?,便紛紛向畫工行賄,但王昭君特別憎惡毛延壽勒索錢財?shù)男袨?,不肯向他行賄。毛延壽為了報復昭君,便在為她畫像時,故意丑化了她的形象。因而,王昭君長期被深鎖在后宮,沒有機會見到皇帝。
西漢時,漢朝和匈奴經(jīng)常發(fā)生戰(zhàn)爭。北邊的匈奴族實力強大,為了掠奪財物,經(jīng)常侵擾漢朝的邊境,給西漢王朝帶來嚴重的威脅。為了緩和與匈奴的關系,漢朝皇帝便通過將皇宮的公主嫁給匈奴的首領單(chán)于,已建立聯(lián)姻關系,這就是歷史上的“和親”政策。
公元前33年,南匈奴單于主動提出愿與漢朝和親,請求娶漢人為妻?;实郾銢Q定到后宮選一名宮女冒充公主,嫁給單于。一聽說要嫁到自然條件惡劣的塞外,做野蠻兇狠的單于的夫人,宮女們紛紛搖頭拒絕。而深明大義的王昭君,為了民族和睦,不使?jié)h匈兩族再起戰(zhàn)亂,決心以個人之苦換百姓之樂,毅然自愿前往,出塞和親。
出塞嫁給了單于的昭君,慢慢地習慣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她一面勸單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傳到匈奴,使匈奴和漢朝睦相處了60年之久。.為了國家的和平與人民的安定,昭君無怨無悔,奉獻了自己的一生,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昭君死后,被葬在匈奴人控制的大青山。為了紀念她,匈奴人民為她修了墳墓,并奉為神仙,昭君墓被后人稱為“青冢(zhǒng)”。
還記得那個畫工毛延壽嗎?在昭君出塞時,傳說還有一段插曲呢
傳說,得知昭君主動請纓嫁給單于的消息后,漢元帝十分高興,決定為她餞行。在餞行的晏會上,昭君一出場,滿朝文武頓時為之傾倒,只見她婷婷玉立,光彩照人,堪稱后宮—絕。元帝大為吃驚,沒想到自己的后宮竟有如此絕色佳人。他深感后悔,想把昭君留下,但為時已晚,只好忍痛割愛,把昭君拱手讓給了單于。
事后,元帝越想越懊惱,后宮有這樣的美女,自己怎么沒發(fā)現(xiàn)呢?他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再次找出昭君的像來看,才發(fā)現(xiàn)畫像上的昭君遠不如本人漂亮。
得知真相后,漢元帝極為惱怒,以欺君之罪殺了毛延壽。
曲作者—阿炳
阿炳(1893~1950),原名華彥鈞,民間音樂家,江蘇無錫人。4歲時喪母,由嬸母撫養(yǎng)。8歲開始隨父親在雷尊殿當小道士,在私塾讀了3年書。12歲跟父親學習鼓、笛、二胡、琵琶等樂器。學笛子時,父親經(jīng)常要他迎著風口吹,且在笛尾上掛鐵圈,以訓練他的腕力,后來索性將鐵圈換成了秤砣。學二胡的時候,他更加刻苦,琴弦上常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繭。1910年,阿炳正式參加道教音樂吹奏,被無錫道教音樂界譽為演奏能手。他長得一表人才,還有一副好嗓子,所以又被人們譽稱為“小天師”。
25歲時父親去世,34歲時因患眼疾導致雙目先后失明。為謀生計,他身背琵琶,手拿胡琴,走上街頭,淪為街頭藝人。
流落街頭的阿炳并未自暴自棄,將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新聞編成說唱音樂,自彈自唱,把對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過音樂反映出來。他刻苦鉆研,精益求精,并廣泛吸取民間音樂的曲調,一生共創(chuàng)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間樂曲。
他的音樂作品,滲透著傳統(tǒng)音樂的精髓,透露出一種來自人民底層的健康而深沉的氣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滿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F(xiàn)留存下來的他的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6首。
琵琶曲《昭君出塞》
琵琶獨奏曲《昭君出塞》由華彥鈞作曲,樂曲便是根據(jù)王昭君遠嫁匈奴的歷史故事創(chuàng)作而成,清晰地刻畫昭君出塞時的情緒變化。旋律時而端莊深刻,時而輕快明朗,時而憂郁悲傷,層次分明,傳達出昭君出塞時的激昂之情和離別故土的哀怨之情,也表達出作曲者對著一歷史的無限感慨。
樂曲共分三段
第一段,作者身臨其境般地刻畫了昭君出塞時的情感。音樂在從容緩慢的進行中,跌宕頓挫,很有特色。旋律中大幅度的跳進,描寫了王昭君在儀態(tài)雍容、莊重華麗的外表下,內心的激動與悲哀。一方面是激昂悲憤之情,一方面是背井離鄉(xiāng)、離別故土的悲痛和哀怨。這種復雜的內心世界和情感的變化,樂曲變現(xiàn)得淋漓盡致,感人肺腑。
第二段音樂好像表現(xiàn)了一個紛雜的場面,沒有前一段那種歌唱性的旋律和細膩的情緒變化,這種混亂的場面一直延續(xù)到這段的結尾。它刻畫了出塞途中車輪滾滾、風沙陣陣、顛沛勞頓,以及昭君心潮起伏、不安定的心情。
第三段音樂結構比較短小,音樂較輕快、活潑,似乎表現(xiàn)昭君出塞后,接觸到的新鮮事物,重新喚起內心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待。
最后,讓我們一起掃掃二維碼,來欣賞這部琵琶曲中的經(jīng)典之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