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靜,劉志勇,韓朝艷
(濮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口腔科,河南 濮陽,457000)
種植術是修復缺損牙列、恢復患者咀嚼功能的口腔種植技術,結合同期引導骨再生術可通過生物屏障膜抑制上皮細胞及結締組織進入骨缺損區(qū),促進成骨細胞生長,修復再生缺損區(qū)骨組織[1]。口腔醫(yī)學及種植體表面處理技術快速發(fā)展,臨床對種植治療成功的評價不再僅限于種植體動度、探診深度及邊緣骨喪失方面,重建患者種植體周圍和諧自然的軟組織水平、色澤、質地、形態(tài),滿足患者對種植體美學需求已成為評價種植治療成功的關鍵指標。有學者指出牙齦生物型與牙齦退縮、牙齦乳頭喪失及種植后牙齦顏色存在密切聯(lián)系[2]。牙齦生物型包含厚型和薄型兩種,但對于哪種牙齦生物型紅色美學效果更好,臨床研究尚少。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65例種植牙患者,探討不同牙齦生物型對種植的紅色美學效果影響?,F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在我院實施種植牙的患者65例,按照不同牙齦生物型分組,薄齦組32例,女15例,男17例;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37.57±9.01)歲;缺牙時間4~9周,平均缺牙時間(6.20±1.30)周;其中中切牙9例,第一前磨牙14例,側切牙2例,第二前磨牙7例。厚齦組33例,女16例,男17例;年齡21~59歲,平均年齡(38.20±8.99)歲;缺牙時間4~8周,平均缺牙時間(6.11±1.24)周;其中中切牙8例,第一前磨牙16例,側切牙3例,第二前磨牙6例。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世界醫(yī)學會《赫爾辛基宣言》中相關要求。
(1)納入標準:均于美學區(qū)植入骨水平種植體;年齡范圍20~60歲;全口菌斑指數計分為0~2分;斷牙根下骨結構良好,能夠保持即刻種植的穩(wěn)定性;患牙斷端位于牙齦下不超過3.0 mm;知曉本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2)排除標準:咬合垂直距離改變者;伴有嚴重精神疾患或傳染性疾患者;心、腦、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合并全身性系統(tǒng)疾患;后牙缺失或夜磨牙患者;即刻拔牙后頰舌向骨缺損者;患牙根尖區(qū)出現嚴重炎癥反應者;患牙牙周出現骨吸收者;有長期吸煙史患者;其他因素所致難以配合完成本研究者。
薄齦生物型:牙周探針探入齦溝內的輪廓在齦緣部位及探針前端透過牙齦組織完全可以辨認;厚齦生物型:牙周探針探入齷溝內輪廓在探針前端及齦緣部位完全不可辨認[3]。
德國費亞丹集團股份公司的Ankylos種植體及種植體植入系統(tǒng),牙周探針購自中國上海康橋齒科器械廠,影像學設備為日本D90,Nikon數碼相機,中國北京意華健科貿有限公司的羥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及煙臺正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海奧口腔修復膜。
常規(guī)消毒鋪巾,采用阿替卡因進行局部浸潤麻醉,在牙槽嵴頂將黏膜全層切開,全層翻瓣,拔牙,依據患者牙槽窩深度、口徑制備種植窩,并根據情況逐級擴大,將適宜直徑、適宜長度的種植體植入,種植體植入同期將BioOss骨粉置于牙槽骨缺損部位,若種植體鄰近環(huán)溝狀骨缺損超過1 mm則以海奧口腔修復膜、羥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覆蓋,實施骨組織再生技術,均進行完全潛入式皮瓣縫合。術后檢查患者有無疼痛、種植體松動等情況,并實施二期手術,2周后修復上部種植體,均于術后1年復查,復查時對口腔患牙進行拍照并分析其紅色美學效果。
(1)紅色美學效果。采用美學區(qū)種植體周軟組織評估指標紅色美學指數(PES),共包含唇側齦緣水平、牙槽突外形、軟組織質地、軟組織形態(tài)、軟組織顏色、遠中齦乳頭、近中齦乳頭7個參數,每個參數分為0、1、2三個等級,其中0代表最差,2代表最佳,總分范圍0~14分,評分越高則種植體周軟組織效果越好[4]。(2)修復前及修復后1年牙齦指數及牙齦邊緣退縮情況。(3)應用醫(yī)院自行設計的滿意度調查評估問卷評價比較兩組滿意度,總分100分,分為非常滿意(90~100分)、基本滿意(70~89分)及不滿意(不足70分)三個等級,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兩組軟組織形態(tài)、牙槽突外形、唇側齦緣水平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薄齦組比較,厚齦組軟組織質地、軟組織顏色、遠中齦乳頭、近中齦乳頭評分較高(P<0.05)。具體見表1。
修復前兩組牙齦指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修復后1年與薄齦組比較,厚齦組牙齦指數較大,牙齦邊緣退縮距離較小(P<0.05)。見表2。
表1 對比兩組紅色美學效果分)
表1 對比兩組紅色美學效果分)
?
表2 對比兩組牙齦指數及牙齦邊緣退縮情況
表2 對比兩組牙齦指數及牙齦邊緣退縮情況
?
厚齦組滿意度(96.97%)高于薄齦組(75.00%)(P<0.05)。詳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滿意度[n(%)]
隨著種植牙5年、10年成功率的不斷提高,近年來口腔科學者的關注點已從種植牙是否成功轉變?yōu)榉N植牙的長期穩(wěn)定性及美觀度方面,國際口腔種植學會提出種植牙的成功不僅是單純恢復患者正常的咀嚼功能,且應達到患者對于美觀度的要求[5-7]。牙齦邊緣的穩(wěn)定性直接影響修復后美學效果及患者滿意度,而牙齦厚度則直接影響患者修復后牙齦邊緣的穩(wěn)定性[8]。
薄齦生物型伴有錐形的牙冠形態(tài),角化齦較窄、游離齦較薄、軟組織纖細脆弱、纖維稀疏、重塑能力差、易損易碎,小而細微的刺激即會導致邊緣骨吸收,促使牙齦邊緣退縮,穩(wěn)定性較差,且易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預后效果較差。有文獻資料指出薄齦生物型患者僅有42%齦乳頭是完整的,齦乳頭喪失率高;而厚齦生物型可有效維持齦乳頭的完整性,高達84%的患者齦乳頭較為完整[9]。此外有學者指出厚齦生物型種植位點相比于薄齦生物型者牙齦退縮風險及退縮程度更小、穩(wěn)定性好[10]。厚齦生物型牙齦形態(tài)多為平臺形,且伴有方形牙冠形態(tài),游離齦較厚,接觸點更靠近根方,軟組織厚實致密,角化齦相對較寬,牙齦乳頭間的齦緣較平,重塑能力強,對各種刺激具有極強抵抗力,不易造成牙齦邊緣退縮,修復成功率高,美學效果好;且厚齦生物型受到炎癥及外界物理刺激后再生能力強,種植成功率高,同時厚齦生物型可提高遠期牙齦乳頭存留率,規(guī)避牙齦乳頭高度的喪失,進而防止形成“黑三角”,提高美觀度,減小對發(fā)音功能的影響。本研究發(fā)現厚齦組修復后1年牙齦指數大于薄齦組,牙齦邊緣退縮距離小于薄齦組(P<0.05),說明說明厚齦生物型相比于薄齦生物型,更有助于維持牙齦邊緣穩(wěn)定,升高牙齦指數。紅色美學評分是臨床評估修復后種植體周圍軟組織美學效果的客觀指標;而牙齦生物型為影響患者前牙美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一定的牙齦厚度不僅可維持種植體周圍組織健康,且對牙齦美觀度具有重要作用[11-12]。本研究發(fā)現厚齦組軟組織質地、軟組織顏色、遠中齦乳頭、近中齦乳頭評分高于薄齦組(P<0.05),說明厚齦生物型相比于薄齦生物型,可提高紅色美學效果,患者更易于接受,這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相比于更易發(fā)生牙齦退縮、齦乳頭缺的薄齦型牙齦生物型,厚齦生物型角化齦更厚,其纖維致密,牙齦乳頭間齦緣較平,可有效維持牙齦邊緣穩(wěn)定,從而達到一定的美學效果;此外厚齦生物型不易暴露患者種植體頸部金屬色澤,美學效果好。同時本研究發(fā)現厚齦組滿意度高于薄齦組(P<0.05),說明厚齦生物型可提高患者滿意度,這可能與厚齦生物型美學效果好、可維持牙齦邊緣穩(wěn)定有關。此外對于薄齦生物型患者,應通過軟組織增量手術,重建種植體周軟硬組織,以維持種植體長期穩(wěn)定,促使局部位點轉變?yōu)樵龊颀l生物型,以提高牙齦邊緣穩(wěn)定性及紅色美學效果。
綜上可知,相比于薄齦生物型,厚齦生物型紅色美學效果更好,可維持患者牙齦邊緣穩(wěn)定,提高牙齦指數及患者滿意度,具有較高臨床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