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前不久,有市民投訴野生動物青蛙,稱三亞天涯區(qū)金雞嶺路129號領海小區(qū)圍墻外每晚有大群青蛙吵鬧,影響休息。天涯區(qū)環(huán)保部門隨后作了神回復:“人和動物都是宇宙一分子,人不應自以為是,凌駕于動物之上,應珍惜動物的生命,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則世界會變得更加美麗?!薄笆篱g任何生物,都有它存在的必要,和諧相處才是硬道理,才能構成千姿百態(tài)、繁花似錦的大千世界?!薄安荒芤驗槿祟惗茐膭游锏纳婵臻g,請給這些動物一點寬容和理解?!贝耸乱粫r引發(fā)熱議。
應該怎樣看待市民的投訴和環(huán)保部門的回復?請從某一角度談談你的看法并闡釋理由。要求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縱觀近年來高考作文試題,引導考生思考生活、關注國家大事是一個明顯的命題趨勢。如2018年全國新課標卷Ⅰ的關鍵詞、2018年北京卷的“生態(tài)文明”等,“國家大事”成為高考作文命題的熱門話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無疑屬于“國家大事”。“十九大”報告強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毫無疑問,“人與自然”這一命題類型必將成為高考作文的考查趨勢。而且,高考作文特別注重思辨能力的考查,如2018年全國新課標卷Ⅱ作文試題關于“彈痕多少的認識偏差”、天津卷關于“器物”“利器”“器量”“國之重器”的感悟、上海卷對“被需要”與“需要”的認識等,都充滿濃厚的思辨色彩。命制本題,意在與高考作文命題有效接軌,引導考生關注社會,喚醒考生的環(huán)保憂患意識,增強環(huán)保的自覺性,與高考作文命題有效接軌。
不難看出,材料反映的是關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問題。對于“蛙聲擾民”現(xiàn)象,要用辯證的觀點從兩方面去分析:其一,青蛙吵鬧是動物的天性,屬于自然之理,無可厚非,人類不可橫加干涉。其二,對于動物過度喧鬧帶來的噪音,也不可聽之任之,相關部門理應采取相應措施,不可使其泛濫成災。然而從材料中可以看出,人類片面地認為蛙聲干擾了自己安靜的生活,對其進行無情的投訴,大有趕盡殺絕之勢;而環(huán)保部門的回復固然不無道理,從“天人合一”的角度來看值得肯定,但卻忽視了“民意”,未免有失偏頗。這個題目的思辨色彩非常明顯,審題立意謹防顧此失彼“一邊倒”??梢詮氖忻竦慕嵌攘⒁猓部梢詮沫h(huán)保部門“神回復”的角度立意,對他們的行為或贊成,或反對,但都要注意一點,辯證分析,注意邏輯,不走極端。
一、從“神回復”的角度: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有了蛙的鳴叫、鶯的歌唱等天籟之音,大自然才會充滿生機和活力,人們才能在大自然的美妙樂章中解除疲勞,放松心情,充分享受生活的樂趣。青蛙是人類的朋友,我們可以在陣陣蛙聲中進入夢鄉(xiāng),詩意棲居。當然,為了確保和諧,也要適度控制蛙聲,以防擾民。
二、從青蛙擾民的角度:勿讓動物擾亂人們的正常生活。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社會,人們都很忙,很累,甚至很浮躁。忙完手頭的工作,都想好好休息一下,解除身心的疲憊。然而,過度的蛙鳴聲無疑會干擾人們的正常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了噪音,實屬不太和諧的音響。因此,蛙聲擾民現(xiàn)象不可小覷,不可放任,而要適時、適度進行控制。
三、從辯證的角度:凡事都有度,同樣,蛙鳴本無罪,投訴何太急?蛙鳴雖無罪,民意不可違!對蛙聲擾民現(xiàn)象和環(huán)保部門的“神回復”都要正確看待,既不能簡單地一味肯定,也不能無情地全盤否定,而要辯證分析其中的利與弊,盡可能興利除弊,科學處理好“蛙聲”與“民聲”的關系,使人與自然真正和諧相處。
對蛙鳴多些寬容①
陜西商南高中高三(17)班 鬲江澄
哲學家海德格爾說:“人不是自然和大地的主宰者,只是它們的維護者,人應該和動物、植物平等相處?!敝挥形覀冇闷降鹊难酃馊タ创猩?,對它們給予充分的尊重和愛護,世界才會呈現(xiàn)出無限生機。②
①標題雖然切題,但缺乏文采,稍顯俗氣。
②話題寬泛,觀點不夠精準,扣題不嚴。
續(xù)表
這篇議論文審題準確,條理清晰,素材豐富,語言流暢。乍一看,似乎無可挑剔。然而,如果用“精品”的標準來衡量,它的確還存在一些美中不足,與優(yōu)秀作文相比還有差距。其瑕疵主要表現(xiàn)在:①觀點不夠鮮明,針對性不強。開頭一段沒能由名言引出對“蛙聲擾民”現(xiàn)象的看法,話題寬泛,扣題不夠緊密。②素材的選用存在不夠嚴密、缺乏代表性的弊病。如第二段中,使用的素材“帕梅塔高原毒氣噴發(fā)”與人和動物“應當和平共處”相悖,觀點是正面的,而素材是反面的,論點與論據(jù)脫節(jié);再如,整篇文章選用的素材全是外國的,讓人感到“洋”味太重,涵蓋面太窄,缺乏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論證力度。③論證缺乏思辨色彩。文章對海南市民投訴蛙鳴的行為持完全否定的態(tài)度,忽視了過度的蛙鳴也是一種不和諧的音響,民意也有一定的合理性,論述稍顯偏頗。另外,文章的標題雖然是切題的,但過于直白,缺乏文化底蘊。本文擬評分46分。
首先,作為議論文,特別是考場議論文,一定要開宗明義,樹立明確的“靶向”,確保要素齊全,結構完整。所以,應在第一段的末尾添加一句,緊扣材料,亮明觀點。這樣,能夠快速入題,符合考場作文“短”“快”“準”的要求。其次,素材的運用除了經典之外,還要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如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所不包。針對原文素材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可采取置換、增補的辦法,如第二段中“帕梅塔高原毒氣噴發(fā)”的素材必須換掉,要保證換成正面素材,能夠支撐分論點,做到論點與論據(jù)的高度統(tǒng)一;第三、四段可以適當添加國內素材,既注重素材的多樣性、代表性,增強論證力度,豐富文章內容,彰顯素材運用的嫻熟技巧,提升印象分。再次,為了解決論證不夠嚴密的問題,應該在第四段之后增加一段,用簡短的文字闡述對“蛙聲擾民”的辯證態(tài)度,使結構更完整,邏輯更嚴密。另外,也可重新擬寫標題,力爭使之有文采、醒目,讓讀者“一見鐘情”,真正發(fā)揮“眉目傳情”的作用。
蛙鳴本無罪 投訴何太急①
陜西商南高中高三(17)班 鬲江澄
哲學家海德格爾說:“人不是自然和大地的主宰者,只是它們的維護者,人應該和動物、植物平等相處?!敝挥形覀冇闷降鹊难酃馊タ创猩?,對它們給予充分的尊重和愛護,世界才會呈現(xiàn)出無限生機;而海南市民投訴蛙鳴的行為未免太過小氣,太過霸道。②
人和動物都是世界的主人,應當和平共處。亞里士多德曾說過:“大自然的每一個領域都是美妙絕倫的。”動物和人一樣,都是自然的一分子,共同裝扮著這個美麗的世界,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泰國的塔布寺素以“黃袍佛國”著稱,這座普通的寺廟,以養(yǎng)老虎而聞名。在那里,經??梢钥吹阶〕指┰诖罄匣⒌亩渖嫌H密私語,小和尚扯著老虎的尾巴打鬧玩耍;僧人們坐在地上用早餐,老虎在他們的旁邊自由追逐嬉戲,塔布寺因此被稱為“虎廟”。這樣一個伊甸樂園,充分說明動物也可以成為人類的朋友。塔布寺之美,不僅在于風光之美,人與動物和諧相處才是人間大美!這也正是塔布寺游人如織、聞名遐邇的原因所在。相比之下,夜晚的幾聲蛙鳴,值得我們小題大做、無情投訴并企圖趕盡殺絕嗎?③
人類只是自然的一分子,不可妄想征服自然,主宰天下。黑格爾曾預言:“當人類歡呼對自然的勝利之時,也就是自然對人類懲罰的開始?!贝搜哉衩@發(fā)聵,催人警醒!人所共知,廣袤的亞馬孫熱帶雨林中蘊藏著世界上最寶貴、最稀缺的熱帶雨林資源,被人們稱為“世界動植物王國”“地球之肺”。然而時至今日,亞馬孫早已風光不再。何也?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巴西政府開始在亞馬孫地區(qū)毀林伐木,短時間內,亞馬孫地區(qū)的木材產量增加了三十四倍,其代價就是熱帶雨林的銳減。無獨有偶,去年國慶,郝某等人駕車出游,途經那曲地區(qū)申扎縣雄梅鎮(zhèn)8村附近時,未經批準,擅自進入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藏羚羊棲息地,驅車追趕藏羚羊拍照,相機變成了“獵槍”。④人類啊,請牢記“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古訓,謹防淪為千古罪人!曾記否?亞當和夏娃因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園,開始了一生的苦難;如果人類再執(zhí)迷不悟,殘害自然,那么,也終將踏上漫漫的贖罪之路。
人類唯有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走得更遠。你可知道,處于群島之上的夏威夷,本可以“靠海吃?!保耐暮0秶澜遏~。因為肆意捕魚,就會破壞原來的生態(tài)平衡。不僅如此,夏威夷各個島嶼之間的交通方式中沒有船只,只有飛機,因為船只的航行必將加深海洋污染。人們常常感嘆夏威夷風景秀美,然而有幾人知曉當?shù)卣窃鯓痈哒斑h矚地盡力呵護自然?他們善待島上的一草一木,才成就了美麗的神話。只有與自然和諧共生,我們的生活才能像歸有光筆下“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那樣溫馨而充滿詩意。⑤
當然,對于蛙聲擾民現(xiàn)象,也不可聽之任之,怎樣處理好“蛙聲”與“民聲”的關系,是我們應該深思熟慮的問題。⑥
無論何時何地,我們必須謹記:人并不是世界的主宰者!青蛙也是大自然的主人。何妨將蛙鳴當作天籟之音,去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妙樂章呢!
①化用古詩句做標題,彰顯文化底蘊。
②文末添加一句,緊扣材料,觀點鮮明、準確。
③將原素材調換為塔布寺以虎為友的事實,并用因果法展開論證,論點與論據(jù)水乳交融。
④加入郝某等人追趕藏羚羊拍照一例,中西互補,內容更加科學,更加豐富。
⑤增添歸有光文句,論據(jù)更有代表性,語言更富有文采。
⑥增加一段,辯證分析,邏輯嚴密,無懈可擊。
經過修改,升格文亮點凸顯:①擬題新穎,發(fā)人深省。用兩個短句擬題,形式整齊美觀,尾字上仄下平,讀來悅耳動聽,審題精準,催人醒悟。②素材更豐富,更合理,更有說服力。增換的素材,中西合璧,形成合力,增強了論證的力度和信度。③正反論證后,增加一段,寥寥數(shù)語,縱深論述處理好“蛙聲”與“民聲”的關系,邏輯嚴密,論證更具有思辨色彩。升格后的文章結構完整,首尾圓合,素材豐富,文采飛揚,正反對比,手法多樣,成功晉升為一類文。模擬評分:內容19分+表達19分+發(fā)展18分=56分。
縱觀歷屆高考作文的失誤文及日常習作,諸如本題病文中的觀點不明、素材不合理、論證缺乏思辨色彩等問題是共性問題,屬于“常見病”。之所以如此,首先是考生寫作時的文體意識不強,寫作技巧不夠嫻熟,致使文章要素不全,結構不完整。其次是選材、組材能力差,胡子眉毛一起抓,想到就用,忽視了選用素材需典型性、科學性、代表性兼顧的原則。再次是分析問題簡單化,慣于單向思維,缺乏辯證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意識。要想走出誤區(qū),打造精品,就要增強文體意識,凸顯文體特征,杜絕“四不像”的畸形文章;要善于篩選素材,做到國籍、性別、身份不重復,事例和言論兼容;要在論證時注重邏輯,謹防走極端,避免全盤肯定或否定,做到思維縝密,得理也要讓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