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lián)合創(chuàng)作的《百家講壇》特別節(jié)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正在熱播,該片將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場合講話中的引經據(jù)典部分進行梳理和解讀,給觀眾留下了清晰的輪廓。在邁向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我們黨一直積極探索治國理政的經驗,而吸吮五千年悠久文化的營養(yǎng),本身就是一筆不可替代的財富。
第二集《治國有常民為本》,原話是這樣的:“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政教有經,而令行為上。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換成今天的話說,就是治理國家雖有常規(guī),但必須以便利民眾為根本;政令教化雖有常法,但必須以切實有效為最好。如果對民眾有利,就不必非要效法古制;如果適合實際情況,就不必一定要遵循舊法。反復品味這段話想到,我們實行40年的改革開放,要求全黨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必須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必須堅決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執(zhí)政理念,不正與古代先賢留下的思想相吻合嗎?古人2000多年前的思想結晶在今天依然放射光芒,這就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魅力所在。所以,雖然當今世界已是相互交融的“地球村”,但我們在遠涉重洋開展各種經濟、政治和文化交流活動時,要充分相信自己的民族文化,要更加堅定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場合講話中引經據(jù)典非常豐富。在2014年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引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思想的經典,強調“我們這代人自小就受這種思想的影響?!?;在2013年出席金磚國家會議前答中外記者聯(lián)合采訪時引用“治大國若烹小鮮”,是《道德經》的理念,強調“我們黨的干部必須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在2015年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引用“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笔潜彼嗡抉R光的話,強調的是黨的干部要黨性堅定、德才兼?zhèn)?。由此可見,習近平總書記不僅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而且已經融會貫通,并形成了卓越智慧,這才是我們廣大黨員干部通過學習要頓悟的核心要義。
要從《平“語”近人》中更加堅定文化自信?;赝腥A民族歷史,它就像一條長河,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留下了數(shù)不盡的璀璨明珠,并警醒我們時刻銘記國家強大與人民自信的關系,百姓民生與政權穩(wěn)固的關系。我們黨員干部要把歷代治國安邦的深邃思想摘取出來,把民族文化基因中的優(yōu)秀成分提煉出來,通過這樣生動的電視黨課,在專家學者、理論研究者和現(xiàn)場聽眾的共鳴下形成更強的民本思想,最大限度促進黨和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達到黨心民心共振的目的。
從歷史上看,中華民族之所以產生那么多憂國憂民的杰出歷史人物,形成那么多治國理政的智慧寶典,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是其思想根基。《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向我們昭示的不僅是記住了多少警句格言,更是在民族優(yōu)秀文化熏陶下的責任擔當,對此我們必須深明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