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宏業(yè)
早在年初時與朋友開玩笑,逢“8”年頭不好過,88年通貨膨脹物價飛漲;98年金融風暴肆虐亞洲;08年金融危機覆蓋全球……過去二十年里,逢8必有一次蕭條,誘發(fā)的邏輯又非常相似:經濟高速發(fā)展引發(fā)通貨膨脹,政府采取手段干預調控,市場迅速降溫轉入蕭條。
也正是意識到大水灌頂后的危害性,避免波峰波谷之間的巨大落差,2014年,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新常態(tài)”概念,簡述理解,新常態(tài)就是不同以往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意味著中國經濟已進入一個與過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長期不同的新階段。
08年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形勢愈發(fā)錯綜復雜,國際政治經濟體系經歷百年來未有之大變局。特別是美國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美國挑起的“貿易戰(zhàn)”不斷升溫,近期更是有經濟問題政治化的趨向。前不久,美國副總統(tǒng)彭斯公然發(fā)布演講,對中國政治、經濟全方位無端指責與惡意中傷。聯(lián)系到美國近期多次拒絕中國科學家赴美簽證,頻頻出動FBI排查華人學者,各種訊息傳來,讓人擔心麥卡錫主義卷土重來。
愈加瘋狂地拿中國說事,不排除美國中期選舉臨近,以拉升選情抬高自己。將中國作為靶子來打,這是美國政治的一貫傳統(tǒng)。但也需要清醒意識到,面對中國快速崛起引發(fā)的不滿與不安,以及試圖從多方面遏制甚至不惜上升到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對抗,已成為美國精英階層的共識。
如果說,借助加入WTO后18年來全球化機遇,中國實現(xiàn)了自身發(fā)展的高潮。那么,未來可預期的是,在一個遍布保護主義與遏制態(tài)勢的暗礁中行駛,將是中國這艘大船遭遇的又一個“新常態(tài)”。
中國汽車也正在快速駛入一個全新的界面。在經歷了黃金十年兩位數增長后,2014年左右,國內汽車界對未來發(fā)展達成一致認識,也就是進入一個微幅增長的新常態(tài)。增幅回落至與CJDP增幅相似,大約為7%左右的年均增長水平。
誰也沒有預期到的是,在經歷頭兩個月高達23%的增幅后,3月份以來,國內車市急轉直下,連續(xù)6個月同比增長均為負值,即使進入傳統(tǒng)意義上的金九銀十也絲毫不見起色。四季度經濟形勢同樣不容樂觀,內需、投資、出口三駕馬車都面臨巨大挑戰(zhàn)。
與多位車企高層溝通后,大家對今年車市判斷高度趨同:2018年很有可能成為自1992年有官方銷量統(tǒng)計以來,第一個出現(xiàn)負增長的年頭。
倘若說微增長狀態(tài)已讓不少企業(yè)感到身心俱疲,那么負增長來臨,淘汰出局的速度和范圍會比預期加劇許多。
大變局之下必有大革新,對全球汽車業(yè)來說,新的一頁也在這一年里徐徐展-開。向來引行業(yè)之先的德系高檔車奔馳與奧迪,分別發(fā)布了各自全新子品牌的第一款量產車。其中,奔馳在斯德哥爾摩發(fā)布了EQ品牌的EQC,奧迪在舊金山推出了e-tron,兩者都是純電驅動SUV,兩者都被置于品牌發(fā)展的戰(zhàn)略高度。不止是奔馳和奧迪,包括大眾、豐田等在內,幾乎所有車企也將徹底的電氣化視為未來發(fā)展方向。可以預期的是,大約在2025年左右,主流車企30%的車型將是或混動、或純電的電氣化車型。
實際上,從國際政治到國內經濟與車市走向,都面臨著倒逼式革新。從歷史來看,88年、98年、08年之后,一系列更大力度的改革舉措推動中國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2018年的冬天比預期來的更早了一些,但大破之后有大立,下一個春天會更加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