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態(tài) 楊怡 張艷
摘要 目的:探討2型糖尿?。═2DM)患者血清25-羥基維生素D(25-OHVitD)水平與胰島素分泌、胰島素抵抗的關系。方法:收治T2DM患者81例作為觀察組,選擇同期健康人-62例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25-OHVitD、空腹血糖(FBG)、胰島素(INS)、c肽(C-P)、糖化血紅蛋白(HbA,0水平。結果:觀察組血清25-OHVitD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INS、C-P、FBG及HbAlc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糖尿病患者25-OHVitD與HOMA-β呈正相關(P<0.05),與HOMA-IR呈負相關(P<0.05)。25-OHVitD與C-P、INS呈正相關(P<0.05),與HbAlc、FBG呈負相關(P<0.05)。結論:T2DM患者存在25-OHVitD缺乏,25-OHVitD水平與胰島素抵抗及胰島B細胞分泌功能有關,補充25-OHVitD可能有助于T2DM治療。
關鍵詞 2型糖尿?。痪S生素D;胰島素分泌;胰島素抵抗
糖尿病是一種尿糖增多、血糖增高疾病,其原因是胰島素功能障礙或胰島素缺乏導致的糖脂等代謝紊亂。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及患病率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年升高,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社會問題。維生素D缺乏的人群因居民生活方式、飲食結構改變而不斷增加。研究發(fā)現(xiàn)維生素D與糖尿病密切相關。維生素D具有多種生物作用,可以調節(jié)自身免疫,抑制炎性反應,增加胰島素敏感性,促進胰島素合成及分泌,另外,維生素D受體相關基因具有多態(tài)性,這是維生素D參與糖尿病發(fā)病及控制血糖的作用機制。本研究通過觀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25-0HVitD水平,探討其與胰島素分泌、胰島素抵抗的關系,為治療及預防提供參考依據(jù)。
資料與方法
2017年4-11月收治T2DM患者81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45例,女36例;平均年齡(513±10.2)歲。所有患者符合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糖尿病診斷標準。排除腫瘤、肝腎功能障礙、糖尿病酮癥、高滲性昏迷、酮癥酸中毒及1型糖尿病患者。另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62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4例,女28例;平均年齡(48.6±9.3)歲。所有患者及對照組近期無鈣劑、維生素D類藥物服用史。
方法:所有受試者空腹10~12h后采集肘靜脈血,分別置于2支促凝管、1支EDTA抗凝管內。促凝管內血樣室溫放置30min后,4000r/min離心5min,分離血清后4h內完成檢測INS、C-P、25-0HVitD及FBG。FBG檢測使用奧林巴斯AU2700生化分析儀和檢測試劑盒(寧波美康);INS、C-P、25-0HVitD檢測使用羅氏公司CobasE411型化學發(fā)光分析儀及配套試劑。EDTA抗凝管內血樣采用高效液相法測定(伯樂DIO全自動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HbAlc。胰島B細胞胰島素分泌功能及胰島素敏感性采用穩(wěn)態(tài)模式評估法公式HOMA-IR及HOMA-B估測:HOMA-β=20×INS/(FBG-3.5);HOMA-IR=FBG×INS/22.5。
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15.0軟件包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直線相關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血清25-0HVitD、INS、C-P等指標比較:兩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血清25-OHVitD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INS、C-P、FBG及HbAlc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血清25-0HVitD水平與其他指標的相關性分析:以HOMA-B作為胰島素分泌功能指標,HOMA-IR作為胰島素抵抗指標,結果表明,25-0HVitD與HOMA-B呈正相關(r=0.423,P<0.05),與HOMA-IR呈負相關(r=-0.187,P<0.05)。同時發(fā)現(xiàn):25-0HVitD與C-P、INS呈正相關(r分別為0.198和0.312,P<0.05),與HhAlc、FBG存在負相關(r分別為-0.179和-0.216,P<0.05)。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T2DM患者血清25-0HVitD明顯低于健康人,且與HOMA-B呈正相關,與HOMA-IR呈負相關,這表明血清25-OHVitD水平降低與胰島B細胞功能降低、胰島素抵抗增加相關,提示增加25-OHVitD水平可增加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胰島素抵抗。
本研究結果顯示,T2DM患者血清中25-0HVitD與C-P、INS呈正相關,與HbAlc、FBG存在負相關,說明25-0HVitD水平影響糖尿病患者糖代謝指標。研究表明,亞洲T2DM患者與低維生素D水平存在相關性,且維生素D缺乏婦女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升高的可能性更大,補充維生素D有助于改善血糖水平。世界其他地區(qū)研究也發(fā)現(xiàn)維生素D水平與糖耐量異常、空腹血糖水平及T2DM發(fā)病有關,且與胰島素敏感性、胰島素分泌正相關,與口服糖負荷后的血糖水平負相關,而補充維生素D制劑后可降低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增加胰島素分泌、胰島素敏感性及糖耐量。
綜上所述,25-0HVitD水平從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胰島素抵抗及胰島素分泌功能,在T2DM患者中應進行25-OHVitD監(jiān)測,當發(fā)現(xiàn)其不足時應及時補充,以降低胰島素抵抗、增加胰島素分泌、減少T2DM發(fā)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