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興
摘要:隨著時代的要求和中職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中職語文教學應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全過程,并把課堂延展到課外。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
中等職業(yè)學校中的一門文化基礎課——語文課,應該說在整個中職學校的學科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語文是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課程之一,是具有基礎工具性質的課程,它既是一門基礎課,也是一門工具課”。近年來,中職語文教學形勢卻不盡如意。一方面,中職學校生源質量普遍不高,文化課基礎薄弱;另一方面,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對文化課熱情度不高,沒有學習興趣。鑒于此,本人結合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淺談一下語文課堂教學做法。
課堂教學要從課堂教學過程即激趣導入、整體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板書設計、課堂小結等教學環(huán)節(jié)抓起,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氣呵成。
1.激趣導入: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課有一個恰到好處的開頭,就為整堂課的成功創(chuàng)造了條件。葉圣陶先生曾說:“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為親。”導入,就要根據(jù)教材內容,精心設計一小段(三分鐘左右)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課引,形式上可以靈活多樣,如情境導入法、故事導入法、音樂導入法、視頻導入法、名言導入法、懸疑導入法等。旨在激發(fā)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濃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呈現(xiàn)出一種活躍的狀態(tài)。
2.整體感知:一篇文章是一個整體,因此在教學中應首先引導學生對全文有個整體性的宏觀把握。通過對文章的總體性的初步認識與把握,掌握基礎知識、理清文章脈絡。本人通過作家作品及寫作背景展示、生字詞的音形義辨析、理清文章思路和結構、總體思想等途徑,教學方式上主要采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式,先讓學生回答,后老師補充,最終師生確定最佳答案。答題形式上有個人發(fā)言、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不同的回答方式。這樣讓學生成為學習主人,為下一步進行合作探究“充電”。
3.合作探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請你(教師)努力做到,使學生的知識不要成為最終目的,而要成為手段;不要讓知識變成不動的、死的‘行裝,而要使它們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在集體的精神生活中、在學生的相互關系中、在精神財富交流的生動的、不斷的過程中活起來,沒有這種交流,就不可能設想有完滿智力的、道德的、情緒的、審美的發(fā)展”?!昂献魈骄俊笔墙谈牡闹行暮挽`魂所在,也是與傳統(tǒng)教學的根本區(qū)別。通過合作探究,使學習過程能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使整個課堂充滿發(fā)現(xiàn)和探究的樂趣。合作探究問題的提出有兩種形式:一是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提出疑惑。比如現(xiàn)代文中張抗抗的《窗前的樹》中不太理解的句子,文言文《詩經》二首中讀不懂詞語、句等,這些問題先以小組內部交流方式進行,小組解決不了的由全班共同商議解決。二是在初步整體感知的基礎之上,本人根據(jù)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仔細研讀課文,小組討論,合作探究。討論結束后,各小組派代表發(fā)言,展示本組觀點,師生共享學習成果。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進行相關知識點的明確、補充,必要時進一步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深化與延伸。同時,此環(huán)節(jié)中問題的設計要有一定的梯度,體現(xiàn)由易到難的原則,題目設置上可以根據(jù)文章內容多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便于拓展學生思維。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是“互動”,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以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形式進行。要注意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教師切忌不可事無巨細、越俎代庖。
4.拓展延伸:“生活就是語文,語文就是生活”,新課程積極倡導“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對教材進行第二次“加工”,即調整教材、補充教材、拓展教材。拓展延伸便是在立足課文的基礎上,圍繞課文的主題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突破限制,對課文進行有效的拓展。如:畢淑敏的《離太陽最近的樹》要注重由語文學科向其他學科的滲透;《像山那樣思考》要注重課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莫言的《賣白菜》要與中職學生實際的聯(lián)系,加強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等,使得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上學到更多、收獲更多,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自我,關注他人,關注世態(tài)人生、體會人間百味,以達到“功在課內、利在長遠”的目的。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啟示,認識到保護生態(tài)的重要性,重視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學生愛護環(huán)境意識、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情感。
5.板書設計:它是一節(jié)課的點睛之筆。讓學生盡快回憶,盡快重復感受所學知識,有利于記憶的形成。板書設計環(huán)節(jié)由學生、老師分別進行。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將設計展示于黑板上,以此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教師隨后也應對文章進行總結性概括,再次點出本課的知識要點,進一步加深學生記憶。設計力求簡潔明了、系統(tǒng)概括,重點突出,形式靈活多樣,可圖解式,也可表格式、結構層次式等。
6.課堂小結:課堂小結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在較短時間內對某節(jié)所講授內容作一個簡短的系統(tǒng)性、概括性、延伸性的總結。它要短小精悍,通過小結能使學生抓住主要矛盾,掌握這節(jié)或這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針對不同的知識內容可采用靈活的不同形式的小結。小結不是簡單的總結概括,而是整節(jié)課教學的升華,猶如"畫龍點睛",它會使課堂教學再起波瀾,從而使教學活動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首先應重視課堂小結的作用:首先加深印象,增強記憶;其次總結要注重學生的學習反思、結合課程目標進行,將本節(jié)課的中心內容進行總結歸納,加以強調、梳理或濃縮,使學生學到的新知識理解得更加清晰、準確,抓住重難點,記憶得更加牢固;最后總結還要以疑引新、向課外拓展和延伸,使學生所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得到應用,能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致用。進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深入研究的學習習慣,提高其研究性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