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艷
世界衛(wèi)生組織最新數據顯示,40歲以上的人,慢性腎臟病患病率約為7%~10%,不亞于糖尿病和高血壓發(fā)病率,成為威脅全世界的主要疾病之一。慢性腎臟病發(fā)病還呈現出年輕化趨勢,20~30歲的透析患者越來越多,年齡最小的甚至不到10歲。是時候保護腎臟了,一起來關注我們的“愛腎天地”吧!
每個人都有兩個腎臟,腎臟有六大功能:排泄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和毒素,調節(jié)血壓,調節(jié)骨骼生長,調節(jié)紅細胞生長,調控體液(水)平衡,維持體內礦物質鹽的平衡(如鈉、磷、鉀等)。腎臟對于人體功能正常運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腎臟一旦有病醫(yī)治特別困難,尤其診斷為慢性腎臟疾病,歸宿就是替代治療。但腎臟病是可防可治的,如能早期發(fā)現并治療,腎損害將會被延緩或停止。因此,定期腎臟病篩查非常必要。
尿常規(guī)是最有效的基本檢查,可以幫助醫(yī)生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血尿、蛋白尿、管型尿、低滲尿等情況。尿微量白蛋白檢查有助于更早地發(fā)現腎損傷。如果懷疑腎臟功能減退,同位素掃描腎臟極為重要。伴有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家族史或有長期使用藥物史的高危人群要例行相關檢查。
建議健康人每年一次尿常規(guī)、腎功能檢查,高危人群則要增加監(jiān)測頻率,3~5個月檢測一次。女性懷孕前也要做腎功能檢查,否則懷孕后腎臟負擔增加,易引起腎臟病。如發(fā)現有眼瞼或下肢浮腫、青年高血壓、泡沫尿、尿色變深、腰酸痛、夜尿頻多、貧血等情況,要及時就醫(yī)。如有疲乏虛弱、尿痛或排尿困難、尿少等癥狀,也要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院腎病科就醫(yī)。
腎臟病主要危險因素自己或家族其他人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家族其他成員有IgA腎病等。
腎臟病次要危險因素紅斑狼瘡、血管炎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反復尿路感染,肥胖,腎結石,長期應用腎毒性藥物(止痛、退熱、感冒藥),年齡60歲以上,低出生體重。
評估腎臟病情的五大檢查血壓、尿蛋白、血肌酐、腎小球濾過率、腎臟影像學檢查(包括超聲波、x線和同位素檢查等)。
腎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為了擁有健康的雙腎,要提早進行腎臟疾病的預防保健,早防甚于早治是預防腎病的核心思想。包括:
調整生活方式戒煙,保暖,控制體重,限制鹽的攝入;不暴飲暴食,不憋尿;適當運動如散步,打太極,練氣功等,以不感覺疲勞為宜。水腫明顯時應限制每日飲水量。腎功能受損時建議優(yōu)質低蛋白(精質瘦肉、蛋、奶)、低磷飲食,有效降低蛋白尿,降低血脂,糾正高尿酸血癥。
避免感染喉部或扁桃腺遭鏈球菌等感染時容易引起腎病。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抗生素時要徹底,不要中途而廢,否則反復發(fā)生的鏈球菌感染容易導致腎臟發(fā)炎(兒童尤需注意)。
避免腎毒性藥物許多止痛藥、感冒藥和偏方都有腎臟毒性,不要輕易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