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2018年8月7日立秋,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在這個萬物收獲的秋季,我們對立秋后的天氣可能很清楚,但要說立秋之后的養(yǎng)生之法,相信沒幾個人能夠了解全面。那么立秋之后養(yǎng)生有哪些注意事項呢?今天小編便為大家整理了一份攻略,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立秋養(yǎng)生,重在“收”與“養(yǎng)”。古人有“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說,養(yǎng)生一定要順應四時,才能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一.立秋撞上三伏天,養(yǎng)生謹防“秋老虎”
今年立秋仍處在“三伏天”內(nèi),暑氣一時還很難消。養(yǎng)生專家提示:“秋后一伏熱死人”,此時節(jié),市民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一旦出現(xiàn)“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溫。此時晝夜溫差逐漸變大,也要預防感冒著涼。
二.立秋養(yǎng)生——收斂陽氣
立秋后,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我們應當開始做好保養(yǎng)陽氣的準備。早睡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到舒展。另外,早睡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可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fā)生。
三.立秋養(yǎng)生——養(yǎng)肺護肝
中醫(yī)認為,肝為將軍之官,攘外平內(nèi)全靠肝,相當于西醫(yī)的解毒、免疫功能。而“肺者,相傅之官,治節(jié)出焉”,一身之氣,皆出入于肺。攘外平內(nèi)之后,就要治理。管理自身、養(yǎng)生不能不靠肺。肺屬金,而秋季大地一遍金黃,故肺主秋季。另外秋季主收,燥為秋季之主氣,而肺為“嬌臟”不耐寒熱,故很容易被秋燥所傷,因此需要潤燥、養(yǎng)陰、潤肺。而秋天屬金,金克木,所以秋天這種氣會抑制你的肝氣、肝血的生發(fā)。肝開竅于目,所以這時候眼睛的視力就會有所下降。應該注意護肝早睡,早起。
立秋飲食:送你八字訣竅
秋季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季節(jié),以在冬季到來時,減少病毒感染和防止舊病復發(fā)。立秋飲食養(yǎng)生記住這八個字:潤燥、補肺、養(yǎng)陰、多酸。
1.潤燥首選蓮藕。蓮藕好處多,食用方法“生熟兩相宜”。蓮藕作為水果生吃,味道甘甜、清涼入肺;蓮藕和糯米、蜂蜜一起蒸,粉紅透明,軟糯清潤,是秋令美味小菜;蓮藕和排骨燉湯,健脾開胃、營養(yǎng)豐富,適合脾胃虛弱的人滋補養(yǎng)生;
2.補肺首選杏仁。杏仁最好與薏米按1:5的比例一起熬粥,溫熱時喝;和豬肺一起燉湯,也有滋養(yǎng)緩和之效。當然,當零食吃的烤杏仁也能適當吃一些。甜杏仁和烤過的大杏仁在超市和農(nóng)貿(mào)市場都能買到,苦杏仁一般在中藥店出售,需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
3.養(yǎng)陰首選蜂蜜。蜂蜜可以直接調(diào)入溫水中飲用,也可以與鮮榨的果汁混合。將雪梨挖去核,倒入蜂蜜封蓋蒸熟,能補肺陰不足。在涼拌西紅柿等涼菜中加入蜂蜜也很不錯;蜂蜜也可和時令水果相拌,味道鮮美;
4.多酸首選葡萄。葡萄最好整顆吃。葡萄也可以和酒釀、糖桂花等一起熬制酒釀葡萄羹;煮甜粥的時候放一些也不錯。另外,自制家釀葡萄酒,也很美味天然。
立秋之養(yǎng)生食譜推薦
按照傳統(tǒng)的說法,秋天物候干燥,人體就需要滋潤,所以,眼下季節(jié)適宜多喝具有滋潤肺腑的湯,或者是粥。特別是女性朋友,經(jīng)常喝一些適應的湯或粥,既能養(yǎng)生也有美容的效果。
玉米面紅薯粥
功用:秋季最適宜的粥是玉米面紅薯粥。玉米面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yǎng)物質(zhì),紅薯有祛病延年功效。
做法:將玉米面100克,先用涼水調(diào)成糊狀,待水燒開后放入,然后將切成碎塊的紅薯一并放入,輕輕攪動以防止玉米面粘在鍋底。
蜜瓜螺頭雞湯
功用:湯燒出來的正色是奶白色,很濃很白,女人喝最好,具有美容,滋潤效果。
做法:先將水燒開(水量超過材料一倍),姜片、螺肉、雞塊放入,大火燒半小時,然后中火兩小時,然后將切成小塊的蜜瓜放入,再中火半小時即可,此時的湯水約為最初水量的一半到五分之二。
沙參玉竹魚尾湯
功用:沙參玉竹都是潤肺的,這個湯對煙酒過多、睡眠不足的人特別有幫助。
做法:基本做法同上。就是先將魚尾洗凈,放入油鍋(少許油)兩邊煎到金黃色。水燒開,將所有東西放入開水中,大火燒半小時,然后中火一個半小時即可。
立秋調(diào)養(yǎng):注重全局,整體調(diào)養(yǎng)
立秋調(diào)養(yǎng),除了飲食調(diào)養(yǎng),立秋養(yǎng)生關系到方方面面,我們不能只注重某個單一方面的養(yǎng)生之法,而應該從身體全局出發(fā),整體調(diào)養(yǎng),這樣才會養(yǎng)成一個健康的身體。
一.精神調(diào)養(yǎng)。要做到內(nèi)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二.起居調(diào)養(yǎng)。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qū)也會出現(xiàn)“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三.運動調(diào)養(yǎng)。俗話說:食補不如鍛煉,運動永遠是健身養(yǎng)生的不二選擇。
1.羽毛球
相比室外運動,羽毛球讓人感覺舒適,而且它的運動效果也不錯。
專家建議,運動前準備活動至關重要,以免受傷。
2.跑步
跑步能增強血液循環(huán),改善心臟功能,改善腦的血液供應和腦細胞的氧供應,減輕腦動脈硬化,使大腦能正常工作。
運動專家建議,每次不少于40分鐘,速度以中速或慢跑為主,每周3-4次。
3.爬山
立秋后早晚溫差大,空氣溫度隨著山坡高度的上升而遞減,這時爬山,可使人的體溫調(diào)節(jié)機制不斷處于緊張狀態(tài),從而提高人體對環(huán)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另外,爬山對心肺功能的鍛煉效果更佳。
專家建議:登高速度要緩慢,上下山時可通過增減衣服,達到適應溫度的目的。
立秋之養(yǎng)生禁忌
1.忌暴飲暴食。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使人發(fā)胖。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不能放縱食欲,大吃大喝。
2.忌吃辛辣生冷的食物。秋天還應當少吃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等。也要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凡是帶有辛香氣味的食物,都有散發(fā)的功用,因此提倡吃辛香氣味的食物如芹菜。
3.忌吃油膩、煎炸的食物。油膩煎炸的食物不易消化,積聚在胃中,加重體內(nèi)積滯的熱氣,不利于潤燥,許多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常在秋季復發(fā)或加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4.忌吃過燥的食物。中醫(yī)學認為,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臟,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
秋季保健“三拒絕”
秋天氣候涼爽,人們的飲食、睡眠、精神都好了起來。此時,“秋乏、秋燥、秋膘”也正向我們走來,如果保養(yǎng)不當,也會增添許多新的煩惱。
1.拒絕秋乏
告別了炎夏,迎來了天清氣爽的秋天,人們感到比夏天要舒服得多了。可是,一些人會有困倦疲乏的感覺,這種現(xiàn)象被人們稱之為秋乏。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雖然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調(diào)整與適應,秋乏會自然而然地消除,但為了不因此影響工作和生活,最好還是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首先,要進行適當?shù)捏w育鍛煉,但開始時強度不宜太大,應逐漸增加運動量。其次,盡可能充足睡眠。第三,要調(diào)整飲食,飲食宜清淡,避免油膩;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第四,要適當多吃含咖啡因的食物。
2.拒絕秋燥
秋天干燥的氣候,使人常感到口鼻咽喉干燥以及發(fā)生燥咳,又因肺與大腸相表里,秋令還可出現(xiàn)大便燥結。此外,秋燥還可導致口唇干燥、皮膚干裂以及毛發(fā)脫落。防止秋燥,首先要注意補充水分,每天最好喝3~4杯開水。秋季飲食應以滋陰潤肺,防燥護陰為基本原則。中老年人在秋季洗澡不宜過勤,每周洗1~2次為宜,每次不超過半小時,水溫在25℃左右。不宜用堿性肥皂洗澡,應選用刺激性較小的肥皂等。
3.拒絕秋膘
夏天天氣炎熱,能量消耗較大,人們普遍食欲不振,造成體內(nèi)熱量供給不足。到了秋天,天氣轉涼,飲食會不知不覺地過量,使熱量的攝入大大增加。再加上宜人氣候,讓人睡眠充足,汗液減少。另外,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來,人體內(nèi)還會積極地儲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體攝取的熱量多于散發(fā)的熱量。在秋天人們稍不小心,體重就會增加,這對于本來就肥胖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威脅,所以,肥胖者秋季更應注意減肥。首先,應注意飲食的調(diào)節(jié)。其次,在秋季還應注意提高熱量的消耗,有計劃地增加活動。秋高氣爽,正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時節(jié),既可游山玩水,使心情舒暢,又能增加活動量,達到減肥的目的。
總結:秋季是一個生病的高峰期,所以在秋季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養(yǎng)生。不要認為養(yǎng)生工作只是那些病患者或者老年人才應該做的,我們所有的人都應該注意生活中的養(yǎng)生,只有這樣才能有一個健康的身心。立秋之后,養(yǎng)生照著這個做,讓你安然應對“秋老虎”,身體康健,收獲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