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興壯
摘 要: 以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基于移動信息化教學軟件“超星學習通”教學助手,從微課程設計、微課程建設、微課程應用實踐、微課程效果評價等多維度論述微課程建設以及教學實踐應用情況。從調查問卷和應用效果綜合分析,教學過程中適時適當的應用學習通,能夠有效激發(fā)同學們學習熱情,有利于化解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關鍵詞: 學習通; 計算機基礎; 微課程;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8)10-74-04
Abstract: Taking "Basic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of the public basic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teaching assistant of the mobile information teaching software "Super Star Learning Pas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microlecture and the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practice from the aspects of microlecture design, microlecture construction, microlecture application practice and microlecture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From the questionnaire and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effects, the timely and appropriate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Pas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which is conducive to resolving teaching priorities and breaking through teaching difficulties.
Key words: Learning Pass; computer basics; microlecture; teaching practice
0 引言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學軟件以及信息化教學手段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教師一定要結合所授課程以及班級學情分析,采用合適的信息化教學軟件組織信息化教學,以彌補傳統課堂的不足。教師不應只一味地強調形式而偏離了信息化教學的宗旨,要真正做到注重信息化教學內涵建設,促使信息化教學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學現狀,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
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程,授課內容主要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操作系統、Word2010文字編輯軟件應用、Excel2010電子表格制作、PPT2010演示文稿制作、計算機網絡以及常用辦公軟件七部分內容。課程旨在提升學生辦公軟件應用水平,增強學生借助計算機工具解決生活、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的意識。該課程授課過程中有效應用學習通教學軟件,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加師生交流的機會,增強團隊協作意識,有利于化解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1 學習通平臺概述
超星學習通APP是由世紀超星公司開發(fā)的一款專業(yè)的移動教學平臺,教育工作者下載軟件至手機端,并以教師身份注冊成功后創(chuàng)建班課,授課班級通過教師公布的邀請碼即可加入班級。教師通過網頁版學習通平臺,編輯課程章節(jié),上傳學習資源,組織教學活動。學生通過學習通APP下載、查看教學資源,參與教學活動。
筆者從2017年在實驗班教學過程中應用學習通輔助教學,2018年在所有授課班級中應用推廣該教學方法,教學效果顯著提升。
2 微課程設計與建設
課程講授過程中,Office2010三大辦公組件Word2010、Excel2010以及PPT2010軟件的應用是學生重點掌握的模塊。配套教材雖多為項目化教材,教學內容也大多“任務化”,但真正能夠確保各教學任務相關聯,最終多任務完成即項目就完成的教材相對較少。筆者結合所在院校情況以及教學經歷,通過項目化教學內容,關聯各任務中看似獨立的知識點,確保學生輕松學習并熟練掌握項目知識。
2.1 微課程設計
學情分析是微課程設計的基礎工作[1]。授課對象為17級學生,學生使用電腦和移動手機等信息化設備較多,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的借助移動手機等智能化設備能夠很好的督促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傳統課堂上,“老師講的累、學生玩的爽”的現象比較普遍,并且公共基礎課程授課多為平行班級,相同的知識點就要講授多次。以筆者為例,基本每學期10個授課班級,也就是說同一內容要面授10次。為了解決以上兩個問題,筆者就將微課程建設的思想引入到本課程。
課程中三大辦公組件Word2010軟件等的應用為重點內容,筆者就將這三個項目內容進行重構,一個項目貫穿一個辦公模塊內容。以學院招生簡章輸入、編輯、編排為一個項目完成Word2010文字編輯軟件應用的教學,以學院招生計劃總表的制作為一個項目完成Excel2010電子表格軟件應用的教學,以學院招生宣傳演示文稿的制作為一個項目完成PPT2010演示文稿軟件應用的教學。
2.2 微課程建設
建設微課程的主要工作是建立微課程教學資源庫。微課程教學資源庫包括教學微視頻、教學課件、典型任務、工作任務單、電子題庫以及情景動畫等等。微課程建設的核心工作為微視頻的錄制與編輯工作[2]。筆者借助EV錄屏軟件采用錄制屏幕的方法錄制課程微視頻,Word2010文字編輯軟件等三大辦公組件項目共生成微視頻79個,講課稿79份,視頻時長1-5分鐘不等,視頻內容皆為邊講解邊操作,內容易懂,學生易學。
典型任務和電子題庫可以輔助學生完成知識點內化和鞏固[3]。結合學院三二分段貫通培養(yǎng)學生課程《計算機文化基礎》配套習題集,重新編輯《計算機應用基礎》電子題庫,用于課前自學檢測、課堂知識點鞏固、課后知識點復習環(huán)節(jié)。課前自學檢測環(huán)節(jié)試題數量控制在3-5道,目的是查看學生自學效果以及督促學生自學。課堂知識點鞏固環(huán)節(jié)試題數量控制在5-10道,目的是充分消化任務知識點以及驗證教學效果。課后知識點復習環(huán)節(jié)試題數量控制在3道左右,目的是將任務中易錯知識點強化練習。
工作任務單可以指引學生完成任務并記錄相關知識點[4]。課前結合學生自學情況設計工作任務單,明確課堂教學任務。課堂上,老師引導學生自主或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學生借助手機移動端在工作任務單上簡單記錄知識點。任務完成后,學生上交工作任務單。教師視學生工作任務單完成情況給予評分。
以項目“使用Word2010制作文檔”為例,項目任務分解以及知識點分布見表1。
3 基于學習通平臺的微課程教學應用實踐
下面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項目三“Word2010文字編輯軟件應用”一個教學任務“頂崗實習總結版面設計”為主線,圍繞移動教學軟件“超星學習通”的應用論述微課程的實踐情況。本次教學任務包括設置文檔頁面、應用分頁符和分節(jié)符、設置頁眉和頁腳三個子任務,教學重點為應用分頁符和分節(jié)符,教學難點為給不同文檔設置不同的頁眉和頁腳。
3.1 課前預習
結合高職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班級學情分析,上課前一周,教師上傳一個基礎知識微視頻、配套教學課件、一個簡單的線上學習任務單到學習通平臺,并且借助學習通平臺的通知功能發(fā)布線上預習通知。
教師于上課前兩天借助學習通平臺的“主題討論”控件發(fā)起話題討論,并結合學生討論情況給予參與的優(yōu)質話題點贊,提升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教師借助平臺“測驗”控件圍繞線上預習視頻內容,編輯3-5道單選題目,發(fā)起線上學習測驗,測驗得分計入任務成績,以便督促學生認真預習。教師查看學生課前預習任務單完成情況,找出問題以便有針對性地完善教學內容設計。
3.2 課中實施
課堂上,教師帶領同學們簡單回顧上節(jié)課所學知識點,并借助平臺“測驗”功能發(fā)起3道單選題目,測驗得分計入任務總成績。隨后,借助學習通“選人”功能隨機找一名同學,分享線上預習體會。
學生通過學習通下載線下學習任務單,帶著思考題觀看教學動畫,同學們邊看邊在移動手機端完成任務書的記錄。動畫視頻播放完成后,教師通過學習通“選人”功能找一名同學結合動畫內容回答思考題。教師總結教學動畫內容,學生修改并完善線下學習任務單,引入本次課堂教學任務。
觀看“設置文檔頁面”教學微視頻,同時思考兩個問題(1.文檔頁面設置一般包括哪些操作?2.文檔頁面設置有哪兩種途徑?),教師引導學生在視頻中找到答案并在移動手機端完成任務書的記錄。通過學習通“搶答”功能找一名同學回答兩個問題,并閱讀知識點,同時其他同學修改完善任務書。
觀看“應用分頁符和分節(jié)符”教學微視頻,并結合任務書思考兩個問題(①分頁符和分節(jié)符的應用場景;②分頁符和分節(jié)符的種類)。引導學生通過視頻內容找出答案,并在移動手機端完成任務書的記錄。通過學習通的“選人”功能找一名同學到教師機上做“連連看”闖關游戲,其他同學再教師機端教學軟件控屏進行觀看。通過學習通平臺的“主題討論”控件發(fā)起“分頁符和分節(jié)符的種類?”話題討論,視學生討論話題質量給予點贊。隨后教師總結“應用分頁符和分節(jié)符”這一教學重點的知識點,同學們在移動手機端修改并完善任務書。至此,教學重點得以解決。
觀看“設置頁眉和頁腳”教學微視頻,思考任務書上的兩個問題(①頁眉頁腳和正文能不能同時編輯;②能否為文檔頁面設置不同的頁眉和頁腳)。引導學生在視頻中找到答案并記錄在任務書上。通過學習通平臺“選人”控件,隨機找一位同學回答兩個思考題。教師通過“測驗”控件發(fā)起小測驗(兩道單項選擇題),測驗成績計入任務總成績。通過“搶答”控件隨機找一位同學閱讀知識點,學生通過移動手機端修改并完善任務書。
觀看“為文檔設置不同的頁眉和頁腳”教學微視頻,同學們思考問題3(為文檔頁面設置不同的頁眉和頁腳需要重點注意什么?),并在視頻中找到答案后記錄在移動手機端的任務書上。通過學習通平臺“搶答”功能,找一位同學閱讀知識點,同學們修改完善移動手機端任務書。教師通過學習通“選人”控件分別找兩位同學到教師機展示如何為文檔設置不同的頁眉和頁腳。教師結合學生展示情況給予點評及總結,至此教學難點得以突破。
學生通過學習通平臺查看綜合實訓任務并以小組為單位限時完成,教師給學生明確任務要求和任務時間。各小組展示成果,并分享綜合實訓心得,小組之間通過學習通平臺“評分”控件互評成績。模擬連線企業(yè)人員,提出并明確崗位要求。
教師借助學習通平臺的大數據分析功能,針對這一教學任務設計了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環(huán)節(jié)[5]。其中,定量評價由學習通平臺小測驗成績和任務完成成績構成,定性評價包括線上評價和線下評價。其中,線上評價又包括平臺訪問情況、互動頻率和質量以及任務拓展情況,線下評價包括出勤、選人、搶答以及主題討論等情況。最后教師做教學任務總結,通過任務學習,同學們在知識、技能、合作方面基本具備了相應崗位要求和職業(yè)素養(yǎng)。
3.3 課后拓展
教師布置課后拓展任務,把資料上傳到學習通平臺。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并提交拓展任務,完成課后復習檢測試題。同時預習下一個教學任務。
4 學習通平臺應用效果以及調查問卷
4.1 課程考核成績對比分析
17181學期,筆者在兩個授課班級分別以混合式授課方式(A班)和傳統授課方式(B班)組織教學,期末考試采用同一套試卷考核,兩個班級考核成績對比見表2。
4.2 調查問卷結果
通過問卷星編輯調查問卷,發(fā)放問卷52份,回收問卷52份,有效問卷52份。問卷調查結果見表3。
5 結束語
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程,重在提升大學生借助計算機工具解決專業(yè)領域的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合理借助信息化教學平臺“學習通”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以及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微課程的設計與建設能夠有效促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開展。從考核成績和調查問卷結果看,教學質量得以提高,教學效果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張春玲,萬華.“大學計算機基礎”微課設計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7.4:46-48
[2] 劉立云,王永花,田娟.“互聯網+”時代下多元混合教學模式應用研究——以超星學習通在《C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應用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21:27-30
[3] 陳希亮,姜峰,賴俊,彭偉.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6.6:143-146
[4] 邢偉.手機移動終端下高職課堂教學研究與實踐——以藍墨云班課為例[J].職教通訊,2017.3:70-73
[5] 林雪燕,潘菊素.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與實現[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6.2: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