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詩睿
凌亂的房間里,幾枚銀色的小型核能紐扣電池躺在地上閃閃發(fā)光,微型太空,望遠鏡被隨意丟在地上,一個黃色光球被擺在桌子中間,照亮了幾塊發(fā)著微光的二維屏幕。
幾塊屏幕上顯示著復雜的公式,上面可以看到“無盡能源”“空間折疊”之類的詞,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個初中生的作業(yè)。然而,最上面的一塊屏幕上的內容截然不同:
3798年5月6日 青級橙班 姓名:God 題目:自創(chuàng)游戲日記
前天,我用望遠鏡在d方向的若干星系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沒被破壞過的星系!由于我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它的人,這個星系就名正言順地歸我了。
最近同學們都在玩ZX75——自創(chuàng)系統(tǒng)游戲,他們在課堂上偷偷討論這個游戲。剛好我有了這個星系,可以把它編入自己的游戲。哈哈!這個操作太酷了!
這個星系很完整:它的中間有一顆主星,外圍有八顆副星,主星可以發(fā)熱發(fā)光,像生活中常見的燈泡。我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太陽”。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后,我決定把實驗對象定為一顆顏色很漂亮的星球,它的樣子讓我想起我最喜歡的四維模型,所以我就用模型的名字給它命名:“地球。”
地球被海水覆蓋著,我將陸地編輯進去,接著在大地上勾勒出高山和盆地,從高山上引出溪流,延伸至大海中。然后我又在橢圓形的兩極覆蓋大片的冰川:水的比熱容比較大,可以起到調節(jié)氣溫的作用。我又在地球表面用透明色的記號筆畫了一個大大的同心圓,這是大氣層。接著,我在大氣中添加一些氣態(tài)水,再添加能量使地球表面的大氣動起來,形成氣流。大海中的水經過太陽照射蒸發(fā)變成氣態(tài)水,氣態(tài)水跟隨氣流和大氣中的水聚集在一起,久而久之形成雨水。雨水落在小溪中再流入大海。這樣,我就編輯好了一個水循環(huán)!未來,我想在溪流旁制造一些生命,不過這個程序比較難,我還不會做呢!
有了水,之后就可以做出生命。我終于理解了為什么同學們這么喜歡ZX75,原來它這么好玩??!
早上,還沒到規(guī)定的日常起床時間,God就從床上跳起來,沖向了他的地球操控板。上面顯示一切運行正常。他看到無數(shù)條水流從幾座高山上流下來,經過他畫的流線,奔向大海。他開心地笑了。他發(fā)誓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古生物學和編輯學。成就感沖擊著這個少年,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剛從教室回來,God扔下書包便坐到了地球操控板跟前。他今天又對地球的面貌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他迫不及待地趴到電腦前,噼里啪啦地輸入編碼。
3798年5月7日 青級橙班 姓名:God 題目:自創(chuàng)游戲日記:
今天我的運氣非常好,大多數(shù)編輯任務很快就完成了。這主要因為目前的編輯難度比較小,運用的大部分是小學知識。小學時學編輯可枯燥了,沒想到運用起來這么有成就感!
由于昨天的水循環(huán)做得不錯,今天我可以做一些其他的改良。我先將一些山脈抬高了一些,又在一些平原上編輯了些小的山脈,將整個地形改成“中間高,四周低”的形狀,這樣就更利于水的循環(huán)了。之后,我發(fā)現(xiàn)地球的內核溫度非常高,和周圍結構的溫差太大,隨時有爆炸的可能。我很快想到了昨天地理選修課中古地層中的“火山”,技術上做出類似于火山的東西并沒有什么難度,只要將地球表面打開,讓內核的巖漿定期噴出,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之后,我將地球的軌道稍稍調整了一下,重設了地球的公轉和自轉時間,將它改為365天和24小時,和我們五角星球一樣!這樣,以后我就可以更輕松地觀察它了!
第二天,在古生物課上,大家都昏昏欲睡,有一個人卻聽得格外認真。在編輯課上,編輯老師講了一種終極編輯大法——詩梓編輯法。這種編輯法是由曾經的編輯大師詩梓發(fā)明的,其方法極其精妙,幾乎覆蓋了編程的所有內容。
回到宿舍后,God很快查到了詩梓編輯法的全部理論,趴在被窩里研究了一晚上。以God的智商,他很快就把這個大人們都驚嘆的理論全部掌握,并準備加以利用。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