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信息學院 湖南長沙 410151)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到來,特別是MOOC、SPOC、微課等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出現(xiàn),給學生的學習方式帶來了革命。近十年來,應用型本科作為一種形成與發(fā)展中的本科教育類型及高校分類研究的新成果,逐漸成為研究的熱點。因此,應用型本科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1]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知識化、經(jīng)濟全球化、競爭整體化的社會。信息化帶來了教學手段的變革,從而促進了學習方式的變革。學會學習是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必須學會的本領,是走向社會的必備條件。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知識的多少,而是如何掌握知識。因此,改變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成為社會信息化的趨勢。[2]
目前,應用型本科學生的學習方式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主動性和自主性,必然影響了學生的素質發(fā)展,也不能適應信息化社會的學習生活。改變學習方式是“學會學習”的重要表現(xiàn)。因此,改變應用型本科學生學習方式,也是全面提高大學生素質的需要。[3]
應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是職業(yè)教育的一個層次,它同一般普通本科相比具有鮮明的技術應用性特征。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很難適應應用型本科高校對學生專業(yè)知識能力的要求。因此,改變應用型本科學生學習方式是應用型本科大學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經(jīng)過了激烈競爭的高考之后,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后,放松了自身的學習。于是,出現(xiàn)了學習自覺性差、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曠課等現(xiàn)象。究其原因,是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缺少學習的動力,日子一天天得過且過,對自身要求過低。[4]
從小學到高中,學生們所接受到的教育都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方式。到了大學,部分大學生仍滿足于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他們不會去圖書館博覽群書,不會通過現(xiàn)代化手段學習在線課程,從不利用課后時間主動學習。
大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究精神,在課堂上被動接受知識,不會主動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更不會以探究的精神去學習。到了期末考試,才臨時抱佛腳,死記硬背應付考試。這樣不能掌握所學知識,更不能將所學應用于實踐。[5]
教師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要將教學方式由“授予”改為“引導”,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自己擺在一個非主體的引導者的位置上,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己去發(fā)現(xiàn)、研究和解決問題。教師還要注重教學活動的多樣化。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不同的教學對象,采取合理的教學組織形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6]
隨著MOOC、SPOC、微課的出現(xiàn)為學生搭建了網(wǎng)絡學習的平臺,實現(xiàn)了教育資源的共享,將專業(yè)教育由課堂上延伸到課下,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我校開發(fā)了一個集輔導、學習、評價、交流、測試等功能于一體學生自主學習平臺。
圖1 學生自學學習平臺功能
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式和學習時間都與評價方式密切相關。如果評價方式還停留在單一的筆試上,學生為了短時間取得好成績,勢必會在期末考試前死記硬背,而平時則疏于學習。改變評價方式,注重過程性評價、表現(xiàn)性評價、探究型學習評價等等,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