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珞湄
一
塵世那么美,寫作那么好。漠漠紅塵,幾件俗事。其中之一,便是碼字。
在碼字的路上,你我一起成長,碼到花開,一起紛芳。
傾情一座城,深愛一種文。如此,便好。
我想,這許是童戈先生的此生所想了。城不說了;文,也不說了,除了散文,先生再無別的用心的了。
散文是文學體栽中最好寫的一種文體,誰都可以寫,所以時下好多人都在樂此不疲的寫;不過童戈寫散文不是源于這個,他寫,那是源于愛,源于心。
寫的人多說明不了什么,只能說明童戈風越刮味越濃。散文若要真寫成老婆那樣形影隨身,情人那樣嫵媚動人,要么妥貼,要么水靈,好多人卻終生未能。
所以真正如芙蓉出水、傾國傾城的散文佳作就屈指可數、寥若星辰了。
童戈先生在《懷念微笑》一書里說:要像熱愛情人一樣熱愛散文,要象對待生命一樣對待文字。惟此,方可寫出上好的散文。
他還說:文學就是他的愛情,散文就是他的情人,除了工作生活,此外他幾乎都為其傾盡了一生。
十幾二十年前,童戈散文處女作《懷念微笑》的集子橫空出世時,幾乎立時就把廣元這鍋散文水,一下子給燒煮沸騰了,無數認識不認識他的人,讀后都無不臨池磨墨、躍躍欲試。
于是那一段時期,仿佛一夜之間的雨后春筍,好多穿著廣元本地衣服,戴著廣元本土裝飾,揣著廣元本身鄉(xiāng)愁,飄著廣元本有香味的許多散文集子,突然呈井噴式地爆發(fā)出來。不過它們都是《懷念微笑》的兒子、孫子,或者孫子的孫子了。
是童戈,真的是童戈引燃了廣元散文寫作的導火索,引領了這導火索那頭系著的一群散文發(fā)燒人。
不過童戈先生并不驕傲,更不止步:就好比女人生過了一胎孩子,總還尋思著要再生個二胎、三胎,甚至四胎、五胎,著了不斷孕育的迷,上了不斷生產的癮。于是《懷念微笑》后來又陸續(xù)有了好多兄弟,《啞巴的吶喊》、《警話》、《一地陽光》等,都是它之后一個又一個不斷出生的兄弟;并且再后來,童先生為了證明自己不偏心,再加之愛已成病,愛已有癮,所以他又用心良苦地為它仨也繁衍生產出了好多兄弟兒孫,甚至是兄弟的兄弟,兒孫的兒孫。
所以當你小心邁進童先生的家,再輕婉地走進他那大小不等的兩個書室,你就會不由興奮得忍不住地肺腑都想發(fā)句話:啊,好大好美地一個家!
當然,他那一家子,似乎處處也都想露個臉,和你打個招呼說個話,所以憋著一口氣似的,個個都一股勁兒地直往你的眼里心里鉆,讓你既應接不暇,又流連忘返……
還惹得你即或已走出了他家門幾天,幾月,幾年,甚至哪怕轉身就是一世,你也難以忘記他那挨挨擠擠的一大家子成員。
二
對散文寫作和引領都有功的童戈,于是在廣元本土、四川省內外、甚至京華煙云處,一下子就有了許多這樣那樣的文友、粉絲、偶像。
這群人,有的示他以敬重,有的許他以愛慕,有的終生追隨其腳步。
不過童戈先生經歷的種種為人和為理想之間的辛苦,也不是一般的年輕后生可以想象的,散文《買書》一文就是最好的例證。
為人的童戈也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企及的,也要算得坦坦蕩蕩的大丈夫。
工作中,他敢于及時拍案校正不老實下屬所犯下的原則性錯誤,也敢旁敲側及地規(guī)勸那些閱歷簡單的上級所出的不該有差遲。
而大多數庸人的為人,在很多時候,恰好缺的就是先生這種有放有收的勇氣,常做一味的忍讓和妥協(xié),總是一回回地漲了敵人的志氣,滅了自己的正直,誤讓許多本就不要臉的人,拿去作了一遍又一遍無恥灑潑打滾的投資。
因此,這點筆者也得對童戈先生肅然起敬:絕不誤導誰,也絕不給那些從不知道還要臉的那誰誰以機會。對別人負責,對自我捍衛(wèi)。這是一種處事的姿態(tài),更是一份做人的樣式。
而為文學理想沉綿的童戈,更是照亮了所有業(yè)界文人的精神家園。他只用一本《懷念微笑》,便讓所有的各色文人釋懷,沒了相輕和敵意。
也正因為那拈花般的一笑,使得先生種種勇敢無畏和偶爾有楞有角的地方,迅速就被無論身處江湖之遠、還是心存廟堂之高的上下級和友人們原諒,甚至從此真心歡喜,尊重和支持:
雖退出官場職務差不多已二十年之久,但每每他要舉事之時,也照樣能得到許多達官顯貴的鼎力推助,奔走呼吁,把他喜歡的文學事業(yè),活動和工作,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和極至,也讓他個人一場又一場地在不同級別、不同規(guī)格與不同地方,頻頻登臺亮相,并且一番又一番地享受著鮮花、掌聲以及眾人祝福的恭敬。
三
作為文人的童戈,是被人敬重的,即使這個時代再偉大、再狂妄的文人,他也可以與他們坐而論道,和風細雨,讓他們如浴春風,如沐陽光,還讓人不由地就覺得他親,感到他好,圍著他轉。
雖然看上去,連他面龐掛著的笑容和鬢角橫亙的細紋都是柔和的,溫軟的,但最終還是他戰(zhàn)勝了我們大家的心,征服了所有同行的情。
為人的坦蕩勇敢,做文的精致輕靈,處世的中正平和,待友的和善可親……
這種種一切疊加起來,才構成了一個完美的童戈,一個泰斗式的童戈,一個導師般的童戈,一個楷模樣的童戈,所以我們要感謝,感謝這個成人之美的時代,感謝所有喜愛文學的諸君,給了我們榮幸地捧出一個可以在任何時候都能放下紅塵俗事,溫情地去懷念每一抺都裝在他心靈深處的微笑的童戈。
如果沒有童戈,廣元散文圈將從此少了一個最懂得它的知音,廣元文學界也將不可能如今天這般引人注目,光芒錚錚。我等小輩也終將不能覓得半點詩意結尾的人生……
公元很多年以前與上上世紀末尾,廣元大地有如牡丹初綻一般,誕出了如月般清雅的女詩人楊古雪,如佛般慈悲的大善人賈儒珍,也誕出了一枚溫暖而澄明的才男———童臣賢先生,藝名童戈。
童戈雖從不似楊古雪像牡丹一般高貴驚艷,也不如賈儒珍佛一樣普渡眾生八方施恩,但他就象一朵小家碧玉的小花,一直在自己的世界里溫婉地開著,熾熱地放著。
他先開在自家的書房茶室里,是小庭亦有月、小院亦有花、簡單無心的那種隨意。
然而正是那種不菲薄,不執(zhí)拗,不輕狂的隨意,才有了一顆童戈很早就能懂得珍惜,知道感恩,記取微笑,再毫不猶豫地拋棄一般文人都有的高冷、孤傲和固執(zhí)的慧心。
童戈的一生,都像一個明媚純潔的少年,心里簡單得只有寫點散文的心思。其余時間,他勸別人,也勉自己:
好好的活,慢慢的老,遇上誰都要對他好。
再余下的時間,就化作書香,化作友情,化作奉獻。然后捐贈一樣捐給你,贈給他,送給我;再然后就化繭成蝶般,帶著薄如蟬翼的輕翅,款款地飛回。
四
讀萬卷書。交華夏友。傾無私情。認真做自己。認真愛他人。認真愛散文。
童戈也走洋路,賞洋景,交洋友,這在童戈那些兒子孫子重孫子般等等的作品、集子里,都有文字圖片的記載和印證,所以童戈的視野已不止是國內的視野,他的思維也不止是國人的思維,他的文字功力當然也就不止是國內那些小打小鬧的散文家、作家們,所僅有的那點泛泛功力了。
所以2016年年底,已接近耄耋之年的童戈,還能作為廣元甚至四川地區(qū)的代表,欣然為家鄉(xiāng)父老、同仁友好捧回閃閃發(fā)光的“冰心散文獎”,也就不足為奇了。雖然這是廣元文學史上的一件大事,很了不起。
童戈的粉絲和門徒們歡欣鼓舞,可童戈顧不得歡,也沒時間舞,因為省級“廣元市散文學會工作先進集體”,”散文工作者先進個人”,“廣元———中國散文之鄉(xiāng)”……這些干貨,都在等著他前去抱歸。
此前,他還創(chuàng)新性地成功舉辦了“第三屆中國西部散文家論壇”,并為其出了大部頭專集1本;發(fā)展國家級散文學會會員15人,省散文學會會員45人,市內散文學會會員300多人,建成覆蓋四縣三區(qū)的散文分會7個,掛牌市散文學會創(chuàng)作基地4個,編輯出版會員散文作品集3冊,身兼社會團體職務10余個……
總之,童戈用自己對散文的熱愛與熱心,已不知多少次地以散文的名義,將外面精髓的人與事,引進廣元;爾后再將廣元的故事,廣元的聲音,包括廣元的物產動態(tài),風土人情,也以散文的名義,推介給外界的人來感知,來認識,來參觀。童戈因為散文而幸運,廣元卻因為童戈而幸運。
童戈很能干,也很忙。他參與主辦哪一個團體的活動,哪個團體就會走紅、而且會紅到想不熱鬧都不行,他本人想不受到團體里會員們的擁戴和熱愛也都不可能。
最重要的是,二十多年前時,他才是廣元作協(xié)真正的締造者和創(chuàng)始人。所以背后,所有的廣元文學人都不約而同地,把他推祟為“廣元文學鼻祖”“廣元文學泰斗”“廣元文學奠基人”。
童戈在年少的時候就把對散文的熱愛作為了一種信仰去追求,作為一種賭注去押寶。
幾十年風雨紅塵飄搖了歲月,淹沒了青春,驀然回首時,童戈如同他時常懷念的那抺微笑一樣,想起那些輝煌繁蕪的過往,他自己常常也會不知不覺地就微笑了。因為他所追求的信仰都追對了,所押上的賭注也全押對了。
五
一切好像是那么的用心,而且用得那么環(huán)環(huán)相扣,幾乎不曾有一點意外和過錯。
就這樣,童戈當之無愧地登上了廣元散文的巔峰、廣元文學的至高點。
他是否有一點“劍在手,問天下誰是英雄”的感覺呢,筆者不得而知。
至于大家通常擔心的“高處不勝寒”,這個則由童戈先生眼中眾生平等、與人為善、友多源廣的為人風范決定了:“真的不可能”。
因為他的追隨者、敬慕者從來都沒有減少過,他的人格就如同一壇陳年的老酒,越往他的巷子里穿去,就越覺得它是那般的馨香,沉醉,迷人。
這就是他身在高處,卻心系低處的人品,給他帶來“不會寒”的原因和好處。這也是他為官、做人都一生順利、一路平安的來頭。
童戈的散文,終于獲得了普通散文寫手夢寐以求的成功。
他的成功,是要從他青春剛剛綻放的時候算起,因為還在最好的年華,他就已經能寫成最好的散文———那些散文要么作為黑板報,一期一期地出;要么作為廣播稿,一次一次地播。豐富別人,快樂自己。
青年時代的童戈物質生活是極度匱乏的,但他卻能早早地給人們送去一茬又一茬的精神糧食。
一個人自己餓著肚皮,卻不斷給別人送糧食,這樣的人,在千百年來的文學史上廣多;但一送就是一輩子,孜孜不倦,樂此不疲,而且尤為眾多的人喜爰和接受,估計卻就寥寥無幾、屈指可數了。
所以,童戈,他有理由得到他目前得到的一切,享受他目前所享受的所有,包括威望和美譽。
童戈似乎可以隨心所欲了,因為在散文廣闊的天地里,老的尊重他,少的仰慕他。還有那么多的人,一直死心踏地追隨他。
六
童戈的人生仿佛是想回去,就能回去,回去把沒有讀過的書默默地讀完,把沒有碼起的字好好地再重碼它一遍。
所以盡管退休幾近二十年,但他卻認為自己的散文寫作,才剛剛開始。
因為年輕的時候,大部分時間精力,他要么給了生活要么給了工作。至于散文的寫作,則被擠占得空間可憐,有限得很。
他常常為此慨嘆,也常常為其生出許多望穿秋水,度日如年般的期盼。他在等待機會,等待時間。
現(xiàn)在好了,那個一直提攜著他走了許多人生路的天使說:我要把你放下,你現(xiàn)在可以從這里開始你自己的自由行走了。
于是,童戈逐漸辭去些重要的社會職務,也主動放棄些無謂的社交活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寫散文書。
估計到后來,他還會古人那般,干脆辭了所有業(yè)余官職,就像現(xiàn)在土豪們大宗的“不動產”一樣,專門端坐書案,優(yōu)雅展紙,莊嚴落筆……
于是,那文,那字,那境,那意,就絲綢一樣亮堂堂地、自然而然地從一部好似織機的端口里,源源不斷地吐了出來,帶著水墨的香味,帶著云錦的華麗,有如鄉(xiāng)下甜酒一樣的醉人。
童戈的一生,是人來人往的一生。他的心里除裝了許多朋友外,還裝了好多懂他的知音:
下至那些所謂的普通文人,上至非款即官的真正顯貴。
這些人因為愛,所以懂。愛他的散文,愛他的氣場,愛他的為人,甚至愛他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連帶他頭上的某根白發(fā),或者眼角里的某條細紋。
懂他的所好,所思,所想和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所以,同樣的事,他做,和別人去做,效果一定沒法相等,甚至差了天南海北的距離。
童戈也因此少了那種下層市井之人身上揮之不去的煙熏火燎和金銀銅臭味,從而顯得格外地明亮干凈。
這種明亮干凈,可以禪樣神圣到讓人深信不疑,他的靈魂也是不染纖塵,明亮干凈的。于他身上的毛孔,也絕不凡俗,全都散發(fā)著吸引人的種種仙氣。
七
有著干凈靈魂和不俗仙氣的童戈,寫出的散文,自是充滿了某種讓人歡喜得欲學不會、欲罷不能的糾結和情深。
就像一個懵懂的少年,始終都要纏綿沉溺于一個溫柔少女的清秀靈氣,怎么走,也走不出自己那份春心難歸的溫潤相思。
童戈的散文,會讓人過眼就愛上,愛上就上癮,上癮就排斥現(xiàn)實,排斥現(xiàn)實后,也就只想一生都跟著他,生生世世地都來寫散文。
童戈就是這么迷人,他的散文也是這么迷人,你不知不覺地就有種兩情相悅、私定終生的沖動。這是童戈散文的魅力,也是童戈人格的魅力。
看過童戈的散文,見過了童戈其人,你沒辦法不相信:
只有外表和靈魂都美麗干凈的人,才可能寫出那些美麗干凈的文字,或散文。而且,僅此一家,再無誰能如此美麗的經營。
楊古雪如果是古詩詞里一朵怒放的牡丹,童戈則絕對是現(xiàn)代散文界的一枝靚麗的小花,小巧玲瓏,溫香軟玉,醉了自己,也釅了他人。
讀了他的散文,你不得不要好好端詳端詳他這個人。
他不似同鄉(xiāng)賈大善人那般言辭鏗鏘的高義:“仰不愧天、俯不怍人”“。一支瘦筆精神貴,兩袖清風正氣高”。
他很平易。當別人感激他的知遇之恩的時候,他感激的卻是能夠遇見對方熱愛散文的這份情。所以在他的心里,沒有高義,只有共蠃。
他總是懂得,也能提前預知,一個人、乃至整個文脈即將來去的動向。
童戈也許天生就是個心里有佛的人,所以無論是寫散文,還是辦學會,他總是能見著那份淡定與禪靜,有條不紊,不忙不急。
在他的心里,一切都那般的透徹澄明。所以不俗的童戈,又理所當然地喜歡著俗世里的熱鬧。
為此他不斷不遺余力地一直在為自己的心,建造著一座牡丹般繁華、桂花般香軟的精神家園,而且一定要將這座只屬于他一個人的心靈家園,恰到好處地安置在塵世拐彎的某一處地方———好讓他自己既能隨時放身走入牡丹的繁華,又能隨時抽身躲進桂花的謐靜。
是的,散文是童戈的精神家園,而他懷念的那抹微笑、有過的那聲吶喊、沐浴過的那米陽光,都是這個家園里開出來的、最美的、純潔的花朵。
尤其那抹微笑的花朵,就是從這里開始靜靜地開放,當它友好而成熟的時候,它的境界在文人胸中引起的共鳴,就自然而然地幻化成日出嵩山,晨鐘驚飛鳥了。
八
無論是現(xiàn)實安穩(wěn),還是精神芳香,兩種日子,童戈都過得愜意舒心,逍遙伴隨著超脫,所以讓大量的粉絲們羨慕不已。
這個時代的文人,其實和古時的文人,并無二致,大多都既追求建功立業(yè)、壯懷激烈的事業(yè),又都追求一種自然淡泊、清靜無為的生活。
即使是那些終生礪進的官宦、商人,也都或多或少地流露出對后者的敬仰。
安靜快樂的日子,在人到年邁萬事休的時候,童戈的精神追求一定是停留在境界的精心營造之中的。
他來得及用盡,所有尚不夠完全曲折的人生來徹悟,來意識到自己內心的需求,和真正想要的滿足,他明白自己有多喜歡、有多得意于這樣的生活。童戈許是老早就挖到了散文寫作的第一桶金,現(xiàn)在,他要過這樣的生活。
很多事情,總是要很久之后,才明白對錯。很多事情的對錯,也是要很久之后,甚至很多當事人都無法再能見證的時候,才能知道對錯的原因。
但是,不管怎樣,女詩人楊古雪的牡丹、和大善人賈儒珍的高義,都早巳嘩啦啦地落下了幕。廣元大地上,只有童戈這一枝小家碧玉式的靚眼小花,仍在天天都是人間四月天的季節(jié)里,靜靜的開著,開著……從不曾凋謝和枯落。
尤其這太平盛世般的時代世紀,也將童戈和他的散文推到了他人生最風光的境地。
人心總是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童戈卻始終堅持用佛制魔,有些事雖然他也未必全做得了主,但他的心卻總是知道分寸的。也就是這點分寸,才讓他得以在那些魚龍混雜的文學霍亂中,一直保有一片可以還種花種草、又還能寫散文和讀散文的獨立天地。
也許正是那些始終開著的小花,佐酒著他沒有停歇過似的,在精心寫著一頁又一頁讓人醉心的散文,這樣才消讓他的心一輩子都要為自己做主,也因此而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擁有的精神家園。
他可以坦蕩蕩地做一世文人,他也可以澄亮亮地做一名智者。
一個坦蕩的童戈和一個澄澈的童戈之間,是不會如一般俗人心里那樣。因為當他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園的時候,他也為所有文人生命歸宿的追問,提供了一個可供參考的哲學命題。
有人從一開始,輕易就以自己勇敢的英雄式行為給出了人生答案,而童戈則是用盡了一生的才情,才慎重地交出了自己沉穩(wěn)的答卷。
俯仰天地間,童戈的那朵帶著懷念和微笑的小花,依然開在川北一隅一個名叫廣元的小城里。一座他一生都很傾情的小城。
九
如果非得要作一個比喻,那么童戈其人就像一襲輕輕的白云,輕到連他的笑也是輕盈的,呈現(xiàn)著醉人的柔和。
童戈又像一朵遲開的蘭花,靜雅中透著沉靜的清香,裊繞著一片馨柔的美好。
童戈雖然身居內陸川北封閉的小城,心卻一直活著江南煙花三月的詩意,所以只要拈筆一落,就立刻可寫出江南煙雨一樣迷蒙溫婉的散文。
他安靜的活著,也熱鬧地活著,提筆成文,煮茶飲食,那日子過得簡直就是清洌洌地美。
童戈知道,生活之所以美好,是因為有文字住在心間;歲月之所以懂得,是源于有夢想藏在胸中。
光陰待他以溫柔,他就還以其泊淡:
走碼字的道路,過平凡的日子,看尋常的煙火。
天晴處,他在,文字在,一章一節(jié)他讀過的和寫過的散文也都在。半盞清茶,一卷散文,就好。
柔腸婉轉殷勤說,力透紙背知為何。
明月為君映書窗,信手拈來寫青蛾。
心魂巳遂文章久,歲月飽滿文字歌。
向天再借五百年,此中當是如意多。
童戈對散文也應當是感激的,因它曾經為他熱烈而美好的綻放過,那份彼此溫暖過的沉醉與溫馨,直抵過他的心底。
他于散文,散文于他,到底誰成就了誰,誰照亮了誰,只有他們自己才能說得清楚。別人無能為力。
“有的人把心都掏給你了,你卻假裝沒看見,因為你不喜歡。
有的人把你的心都挖空了,你還假裝不算疼,因為你甘愿?!?/p>
童戈對散文,真像他自己說過的,就像對情人,肯定全都是甘愿。而對其它文體,也好像真的假裝沒看見———人們很少見他寫。
童戈到現(xiàn)在,還在他一生傾情的深山小城里安好的生活著,也依然小花開著、微笑掛著般,除了飲茶清談、交友辦會外,也依然還在不深不淺地做著他的散文事和文學夢。
童戈這一生,只傾情一座城,也只深愛一種文。這許是他的堅守和執(zhí)著,我們無權去過問。那就讓我們一起祝福他和他畢生都在熱愛著的那些散文:
———青山不老,亙古長存!
———選自中國西部散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