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G.fast技術研究與應用

      2018-12-18 01:30:20鮑志平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8年29期
      關鍵詞:矢量化

      鮑志平

      摘 要 G.fast是一種基于現有電話網絡銅線的千兆寬帶接入技術,具有高頻帶、時分雙工、矢量化等關鍵技術,主要應用于FTTdp(光纖到分配點)與FTTB(光纖到建筑物)的使用場景,為電信運營商升級現有VDSL網絡提供了一種可選的低成本解決方案。

      關鍵詞 快速接入用戶終端 時分雙工 矢量化

      中圖分類號:TN913.8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隨著4K高清網絡視頻業(yè)務的發(fā)展,人們對于寬帶接入的帶寬要求越來越高。在中國FTTH或FTTB已經替代基于電話線的DSL寬帶接入為家庭用戶提供100M或更高的帶寬。而在歐洲的一些發(fā)達國家,由于人工昂貴、居住分散,光纖入戶改造困難、建設成本高等原因,運營商無法通過全網光纖改造來替換現有的DSL網絡進行寬帶提速。

      G.fast技術的出現,為運營商提供了一個替代方案:運營商將光纖網絡前移到靠近用戶的街邊分配點或樓道內,再通過G.fast技術利用原有的電話線為用戶提供寬帶入戶,在較短距離為用戶提供與光纖接入相當的帶寬性能。既提升了接入帶寬,又利用了現有的銅線資源,且改造施工作少,相比FTTH改造成本較少。

      1 G.fast技術及相關標準

      G.fast是一種利用電話線傳輸的千兆寬帶接入技術,可以在250米以下的短距離上提供高達2Gbps的上下行總帶寬。部署應用于靠近用戶端的光纖分配點(光纖到分配點,FTTdp)或樓道地下室(光纖到建筑物,FTTB)的場景。

      G.fast標準于2011年由ITU-T開始研究制定,于2014年4月和12月先后發(fā)布了G.fast功率譜密度規(guī)范(ITU-T G.9700)與G.fast物理層規(guī)范(ITU-T G.9701)的正式版本,這是G.fast的兩個核心規(guī)范文件。除了G.9700與G.9701規(guī)范外,還有其它一些G.fast相關的規(guī)范。如,ITU-T G.997.2為G.fast傳輸系統(tǒng)的物理層管理規(guī)范。DSL鏈路握手規(guī)范ITU-T G.994.1也增加了對G.fast的支持。

      2 G.fast關鍵技術點

      2.1頻帶(Bandwidth)

      G.fast使用106MHz和212MHz的頻譜,相比VDSL2所常用的17MHz頻譜配置,顯著增加了帶寬。由于信號頻率提高,長距離傳輸信號衰減加大,G.fast能夠傳輸的距離要比VDSL2短,一般應用于250米以下的場景。

      G.fast可以配置頻帶的起始頻率與終止頻率,起始頻率最低為2.2MHz,能夠與ADSL2+和VDSL2系統(tǒng)共存。

      2.2調制(Modulation)

      與ADSL2+與VDSL2一樣,G.fast使用離散多音調(DMT)調制來調制數據,G.fast的106MHz與 212MHz頻帶分別劃分出2048與4096個DMT子載波,每個DMT子載波的頻寬51.75kHz,每個DMT頻率子載波可以調制至多12比特數據。相比VDSL2每個子載波可以調制15比特數據,G.fast每個子載波可調制的數據降低,降低了系統(tǒng)復雜性。

      2.3時分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

      G.fast使用時分雙工(TDD)技術來實現上下行信道的劃分及報文傳輸,而傳統(tǒng)ADSL2+或VDSL2使用頻分雙工(FDD)技術,通過劃定不同的上下行頻帶來區(qū)分上下行傳輸。

      G.fast的每個TDD幀中包括上行與下行兩部分,上下行傳輸通過保護間隔隔開。TDD幀的總時長固定,由上行傳輸時間與下行傳輸時間,再加上固定的保護間隔組成。通過調整TDD幀中上行與下行的發(fā)送時間比例,可以改變上下行的帶寬。G.fast下行與上行帶寬比例可調范圍:從9:1至1:9。

      2.4矢量化(Vectoring)

      當一組銅纜中有多對G.fast線路同時工作時,也存在串擾影響性能,G.fast矢量化技術的作用是消除線路的遠端串擾(FEXT),提高線路性能。

      矢量化最初由ITU-T G.993.5規(guī)范定義,也稱為G.Vector,是為了解決VDSL2多線對同時工作時,線對間遠端串擾導致其性能遠低于單一線對的問題。研究表明G.fast線路間的串擾比VDSL2更大,原因是G.fast使用了比VDSL2更高的頻率與更寬的頻帶,6至12倍于VDSL2 17a。這意味著G.fast的矢量化引擎每秒需要完成更多的計算,需要更強的系統(tǒng)處理能力與更先進的算法。

      3 G.fast技術應用

      3.1 G.fast技術應用距離

      G.fast技術使用最高212MHz的頻帶來承載數據傳輸,達到更高的傳輸速率。ITU-T G.9701規(guī)范的目標是:使用0.5 mm直徑的線對與106 MHz配置文件時,不同距離的上下行總速率見表1。

      在G.fast產品實測中,使用0.5mm直徑的雙絞線與106MHz配置時,G.fast實測速率數據遠高于標準要求。在400米距離時上下行總速率仍可達200Mbps,可以滿足目前大多數業(yè)務應用的帶寬要求。

      3.2 G.fast技術應用方案

      G.fast技術應用的基本網絡單元包括:G.fast接入側設備(DPU)與G.fast用戶側設備(CPE)。DPU通過光纖接入CO機房,通過電話線連接CPE,實現光網絡到銅線網絡的轉換。DPU可以支持單個或多個銅線線路接入,一般不超過16路。DPU部署在靠近用戶的光纖分配點,或樓道、地下室等位置,一般采用微型化、節(jié)能低功耗設計,能夠支持反向供電與電池備份供電,當DPU無法直接供電或供電中斷時,能夠保證DPU正常工作。DPU能夠支持遠程狀態(tài)監(jiān)控與配置管理,而不需要現場維護處理。

      3.3 G.fast技術現網部署

      G.fast技術主要應用于FTTdp與FTTB場景,替代現有的VDSL2技術,實現對VDSL2的升級。為了實現VDSL2平滑升級到G.fast,DPU需要同時支持VDSL2與G.fast接入。運營商可以靈活地安排網絡遷移方案,或整體遷移,或分批遷移。

      遷移過程:

      (1)在靠近用戶的分配點或建筑內部署G.fast DPU,將接入網絡前移;

      (2)將現有的VDSL2 用戶線路逐步從VDSL MDU遷移到G.fast DPU下;

      (3)當所有用戶都從VDSL MDU下遷移到G.fast DPU時,遷移完成。

      3.4 G.fast技術應用的優(yōu)點與不足

      G.fast是一種新的DSL技術,與VDSL2相比,G.fast:(1)建鏈速率最大可達上下行2G,能夠為用戶提供更高的帶寬;(2)G.fast采用TDD技術,上下行帶寬可活配置,可適應更多業(yè)務場景;(3)G.fast可與VDSL2共存,能夠從VDSL2平滑演進到G.fast;(4)G.fast在功耗與復雜度方面也有降低。

      G.fast在銅線上實現了1Gbps以上的接入速率,應用于FTTdp與FTTB,與FTTH相比,(1)G.fast可以利用現有用戶銅線資源,實現從VDSL2到G.fast的平滑升級,而不需要對用戶建筑重新開孔布線,降低了升級施工成本;(2)G.fast與VDSL2接入方法相同,用戶可主安裝,降低了裝維成本。

      G.fast也存在一些不足:(1)傳輸距離比較短;(2)相比光纖網絡,銅線傳輸容易受到外部干擾。

      4總結

      G.fast作為一種新的DSL寬帶接入技術,在銅線實現了1Gbps以上的接入速率,為運營商提供了FTTH的一個低成本替代解決方案FTTdp,實現對現有的VDSL網路的平滑升級。在英國、瑞士、日本等國已經開始商用部署,并且全世界VDSL的應用非常廣泛,未來會有很多國家和地區(qū)的大量VDSL網絡需要進行提速升級,G.fast技術應用前景可期。

      參考文獻

      [1] ITU-T G.9701,Fast access to subscriber terminals –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S].

      [2] ITU-T G.9700,快速接入用戶終端–功率頻譜密度規(guī)范[S].

      [3] ITU-T G.997.2,Physical layer management for G.fast transceivers[S].

      [4] ITU-T G.998.4,Improved impulse noise protection for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SL) transceivers[S].

      [5] ITU-T G.994.1,Handshake procedures for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transceivers[S].

      [6] ITU-T G.993.5,Self-FEXT cancellation (vectoring) for use with VDSL2 transceivers[S].

      猜你喜歡
      矢量化
      基于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的城市大比例尺數字測圖研究
      利用谷歌地圖和ArcGIS矢量化措施布置信息的操作方法
      蝴蝶書簽現代設計與制造技術的研究
      世界家苑(2017年11期)2017-11-01 10:33:52
      DEM的建立及其在林業(yè)上的應用
      交互式矢量化技術在水文站網分布圖編繪中的應用
      科技視界(2016年10期)2016-04-26 21:12:24
      基于VP Studio和CASS的柵格地形圖矢量化方法
      關于MAPGIS在數字國土測繪制圖中的應用
      基于集成眾核的高性能計算軟件優(yōu)化
      試析表演驅動的矢量化二維表情動畫
      藝術科技(2014年7期)2014-09-17 20:49:20
      鄉(xiāng)鎮(zhèn)區(qū)域作物秸稈產生量估算方法研究
      和林格尔县| 南平市| 黄骅市| 牟定县| 海口市| 和林格尔县| 佛冈县| 江津市| 招远市| 永顺县| 牙克石市| 崇信县| 长阳| 老河口市| 博罗县| 怀仁县| 石阡县| 南昌县| 通城县| 平凉市| 北京市| 信丰县| 揭西县| 高碑店市| 西华县| 黄平县| 乐东| 通江县| 积石山| 扶余县| 苗栗县| 大田县| 沁阳市| 祁阳县| 江孜县| 蒲城县| 比如县| 凤凰县| 和平县| 镇巴县| 崇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