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黎平
小王子說:有一種做文章的方法簡單而有趣,那就是將很多類似的現(xiàn)象并列放置,然后進行有效的歸納總結。很多長于作文的人常借此法創(chuàng)作出具有吸引力的文章來。本文從“尬聊”這一現(xiàn)象出發(fā),從經典著作里選取片段,織就了一篇可觀的文章。我們在寫作時不妨一試。
喜歡文學的人都知道,要用文字刻畫一個人物,白描、對話和心理描寫是少不了的。當然,中國傳統(tǒng)文學比較習慣從外部去表現(xiàn)人物性格和內心世界,尤其是對話,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而對于對話當中的尬聊,很多人不太重視,其實,在我們的傳統(tǒng)文學作品和文化經典里,尬聊經常是必不可少的神來一筆。所謂尬聊,就是談話的時候碰上個不會聊天的,或者忽然一句語誤,讓談話的氣氛陷入冰點,真可謂分分鐘把天聊死。我們姑且舉幾例。
傳世經典《世說新語》主要通過對話來描寫人物,往往短短幾句就形神具備,給人以難忘的印象。當然,這當中少不了尬聊。有一天,司馬昭和陳騫、陳泰同坐一輛馬車,到鐘會那里去。司馬昭和陳騫、陳泰看見鐘會,就說: “望卿遙遙不至。”遠遠地看見你,還沒到,表面意思是說鐘會不合群。這句話有什么問題嗎?就當時而言,問題可大了。在古代,兒女忌諱直呼父母的名字,與父母名字諧音的字也不能說和寫,否則就是不敬,而鐘會的父親叫鐘繇, “遙”和“繇”在當時諧音,當著鐘會的面叫“遙”,分明是戲弄鐘會。事情到了這種地步,也就相當于尬聊了。
鐘會卻一句話化解了尬聊, “矯然懿實,何必同群”,此話本來的意思是說我高超出眾,有美德,有實才。然而卻讓司馬昭、陳騫和陳泰都不舒服了,為什么?因為司馬昭的父親叫司馬懿,陳騫的父親叫陳矯,陳泰的父親叫陳群,這句話把三人父親的名字都包括進去了。機智的鐘會,將尬聊推給了司馬昭等三人。
眼看著聊天無法繼續(xù),然而,司馬昭、陳騫和陳泰也不是好惹的,他們又把尬聊的球踢給鐘會。司馬昭又問: “皋繇何如人也?”堯舜時期的皋繇是怎樣的人?皋繇本來是堯舜時期一位正直的賢臣,但司馬昭說話的重點在于這個“繇”字,這正好是鐘會父親鐘繇的名字。
鐘會馬上將尬聊的球踢回去,說: “上不及堯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時之懿士”,上比不了堯舜,下比不了周公和孔子,不過也是一時的賢能人士。這句話里又帶了司馬懿的“懿”字。這樣一來,司馬昭徹底陷入尬聊,怎么也接不上話了。
這一小節(jié)文字的精彩之處在于,連續(xù)出現(xiàn)三次尬聊,雙方竭力化解尬聊,而讓對方陷入尬聊,在這個強加和反擊的過程當中,既刻畫了鐘會的機智,也展現(xiàn)了司馬昭、陳騫、陳泰和鐘會之間親密無忌諱的關系。一場尬聊,一場互損,不過幾十個字,西晉王朝人物的性情面貌和彼此關系,都一目了然。
寫得好的尬聊,一兩句話就力量無窮。例如《儒林外史》當中,有幾處尬聊細節(jié),讓八股科場人士的無趣和無知表露無遺。例如,范進考取功名之后,去山東兗州主持地方科考,想要尋找一個名叫荀玫的考生,一時沒找到,正在犯愁。一位幕僚想要他開心,于是講了個笑話,說是一位四川考官居然不知道蘇軾是誰,還在學生名單里找他。這個笑話到范進那里居然一點都不好笑,他說找不到蘇軾不要緊,找不到茍玫就麻煩了。本來是逗范進開心的,結果卻讓幕僚們和范進陷入無法交流的地步。這個細節(jié),充分暴露了范進只會讀八股,毫無文史常識的窘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