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食為天

      2018-12-19 11:18:40王族
      滿族文學(xué) 2018年5期
      關(guān)鍵詞:羅布麻巴扎駱駝

      王族

      烤南瓜

      新疆食物多以“烤”為特點,有烤羊肉串、烤包子、烤全羊、烤魚、烤駱駝、烤馕、烤雞蛋等,用的都是簡單的馕坑,但卻在一個“烤”字上做足了文章。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喀什大巴扎上見到了烤南瓜,其金黃外殼讓人眼前一亮,一股香味撲鼻,疑惑本來普通的南瓜轉(zhuǎn)眼被抬升,變成了高貴食物。

      烤南瓜多出現(xiàn)于巴扎,人們烤制好后不用吆喝,僅憑其散出的香味招攬食客。關(guān)于巴扎,在新疆有一個說法:大門前的事情。南疆人亦說出相似的話:在巴扎上,除了父母外什么都可以找到。

      南瓜在維吾爾語中被稱為“卡瓦”,常見的情形是人們將南瓜切成大塊,挖去里層的籽,放入馕坑烤兩三分鐘,取出后用刀子切開,待涼卻后便可食之。常見幾人圍在烤南瓜小車旁,或選定其焦黃的一塊,或?qū)R漉r嫩者,從攤主手中接過便站在原地吃。

      南瓜含有礦物質(zhì),類胡蘿卜素很高,對人體的生理發(fā)育有很好的作用,對于高血壓和泌尿疾病均有幫助。南瓜經(jīng)炙烤后并不失營養(yǎng),不僅保持自然美味,還有益于身體健康,長期食用能調(diào)節(jié)身體各組織協(xié)調(diào)。南疆的百歲老人皆喜歡烤南瓜,稍年輕者便也效仿,他們相信每天堅持吃烤南瓜,以后便也會成為百歲老人。

      我因?qū)灸瞎虾闷?,便專門去喀什大巴扎上吃了一次。據(jù)說喀什的大巴扎在亞洲最大,我進去轉(zhuǎn)了幾圈,便迷失了方向。索性隨意閑逛,逛著逛著便有了感覺,覺得巴扎像一棵由小到大、由疏到密的樹,在歲月交替中孕育出人的生存智慧。在食品巴扎,可品嘗到維吾爾人特有的風(fēng)味小吃;在鞋靴巴扎,各類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鞋靴、套鞋,向你展示維吾爾人的足下風(fēng)情;在衣服巴扎,琳瑯滿目的絲綢、用傳統(tǒng)紡車紡出的土布,各種色澤花紋的土陶器皿、首飾、花帽、樂器都十分小巧精致。尤其在食品巴扎,吃的喝的,肉食面食,瓜果飲料,應(yīng)有盡有,人們即使逛上一天巴扎,也不會口渴和餓肚子。

      我以為找不到烤南瓜了,不料轉(zhuǎn)過一個帽子攤位,便看見一老者站在一個小馕坑旁,身邊放著兩盤烤好的南瓜。不用問,他在此處現(xiàn)烤現(xiàn)賣,其味道一定不錯。我點了三塊,其中一塊焦黃,握在手里有硬實之感。我以為吃起來會不易啃咬,但吃了一口后只覺得其脆酥之感讓人欣喜,里面的瓜肉綿軟糯甜,忍不住便一口吞了下去。另兩塊烤得硬軟適度,我舍不得大口吃掉,每咬一口后便含一會兒,只感覺酥軟的瓜肉慢慢化出甜汁,讓舌腔有了從未有過的幸福感。我想,烤得最好的南瓜是不失水份的,那樣吃起來才舒爽。

      吃畢與老人閑聊,得知吃烤南瓜有兩個時間段是高潮,其一是早上,人們剛進巴扎后吃幾塊,以提神做生意;其二是中午各攤位生意最好的時候,攤主無暇顧及午飯,便買幾塊烤南瓜邊吃邊做生意,過了這兩個時間段,便不再有人光顧他的攤位,他早早收拾停當(dāng)回家。

      吃烤南瓜似乎會上癮,幾天后我又饞了,便又去喀什大巴扎尋那老者攤位,結(jié)果卻不見了馕坑,亦沒有了烤南瓜??匆娔抢险哌€在,便詢問原因,他告之接到防火安全的通知,大巴扎內(nèi)已清除所有生火的攤位,烤南瓜的馕坑也不例外。我本想安慰他幾句,卻不知說什么好,他反倒安慰我,烤南瓜在鄉(xiāng)間尚存,想吃可到那里去找。

      后來便很難再吃到烤南瓜,但不久又聽到了那老者的消息,說是他因為失業(yè)便回家待著,不久得病臥床不起,家人請醫(yī)生多次治療均不見好。一天,他的精神好轉(zhuǎn),對家人說想去巴扎上看看,家人便把他抱到毛驢車上去了巴扎,到了先前烤南瓜的地方,他聽著熟悉的聲音,聞著熟悉的味道,臉上就有了笑容。待他在巴扎上轉(zhuǎn)了一圈回到家,居然神奇地下地能走了。

      此為烤南瓜鮮有的神奇事情。

      另一個有關(guān)烤南瓜的故事則讓人感覺沉重,一位老人吃了一輩子在馕坑中烤制的南瓜,隨兒女從新疆遷入別的省份,忽一日兒女購買來烤箱,將南瓜切好后放入調(diào)料,抹上酥油,放入烤箱便萬事大吉。待烤好后老人嘗了一口,臉上便變了顏色,烤箱烤出的南瓜不好吃。

      他打聽到不遠的鄉(xiāng)村有烤南瓜,便一人去吃,不料在半路被一車撞倒,命歿于荒郊野外。他的兒女后悔在家中使用烤箱,想在他墳前擺一盤烤南瓜,無奈城中無一處有馕坑,更別說烤南瓜了,他們只能在他墳前號啕大哭。

      瑪仁糖

      在新疆的大街上,經(jīng)常會見到有人推一小輪車,上面放一大塊彩色食物,有類似于花紋及紡織物的形狀。細看,似乎有核桃仁和花生,但因為厚重和結(jié)實,不知里面是什么。

      推車者大多都是年輕人,他們吆喝幾聲,如有人購買,便持一把刀從其一角切下一塊,放在秤上稱過后交給購買者。見得多了,便知道這種用車推到街上賣的食物叫瑪仁糖,是維吾爾族的一種小吃。

      曾在葉城的一戶人家見過做瑪仁糖,他們把揉壓好的一大團東西放入一個木槽中,然后在上面壓上一些重物。詢問會壓多長時間,回答說壓得時間越長越好。又問如此壓是為了好吃嗎?回答說有這個意思,主要是為了把很多種東西壓得更瓷實。他說到“很多種東西”,便引起我的興趣,遂問很多種東西到底有多少種?主人詳細介紹后才知道,瑪仁糖所用東西之多,可謂是營養(yǎng)豐富,色香味俱全。細數(shù)起來有核桃仁、玉米飴、葡萄干、葡萄汁、花生、白砂糖、糯米、芝麻、玫瑰花、巴丹杏、紅棗等原料,先是放在一起熬制,然后壓制成食品。

      說到瑪仁糖的來歷,便引出一個有意思的話題,說是瑪仁糖與絲綢之路有關(guān),當(dāng)時的人們長期在外,攜帶的食物吃不了幾天就會腐爛。為了保證在外不餓肚子,他們便將多種食物壓在一起,并加入糖和含糖的食物。糖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可防止瑪仁糖腐爛,同時糖也有很大的防腐作用,這也是瑪仁糖可長久存放的原因。有了瑪仁糖后,人們在絲綢之路上再也不用擔(dān)心會餓肚子。

      因為瑪仁糖釆取了重壓工藝,一小塊就重達一兩公斤,吃上幾口也就飽了。那天大家品嘗了瑪仁糖,第一口咬下去略感瓷實,但嚼上幾下后便變得酥順柔軟,碰到核桃仁一類的東西,還有脆烈之感。當(dāng)然,因為里面放了葡萄和糖等,有一股甜而不膩的味道浸入舌腔,讓人覺出幸福感。

      瑪仁糖好不好吃,首先在于熬制的時間夠不夠。葉城的買買提依明從十五歲就跟著爺爺做瑪仁糖,當(dāng)時他年少,總是熬不了通屑,常常腦袋一沉就睡了過去,等他睡醒后發(fā)現(xiàn),因為沒有及時攪拌,鍋中的瑪仁糖熬得稀稠不均,再攪已于事無補。爺爺對他說,瞌睡是一個要打敗你的敵人,你要用心里的力量打敗它。但他看不清那個敵人,更不知道如何從心里取出力量。爺爺卻并不教他,讓他自己去琢磨。之后他每天晚上還是打瞌睡,他隱隱感到那個敵人站在他面前,他想把它擊倒,卻沒有力量。他嘆息一聲,我還不知道如何從內(nèi)心取出力量,我還要受罪。有一天他看見一人馴鷹,那鷹煞不住困頓,頭一偏要從架子上栽下去,馴鷹人用棍子一敲鷹的頭,鷹便清醒過來。他回到家對爺爺說,你以后就把我當(dāng)鷹一樣馴吧!爺爺什么也不說,仍是任由他自己去琢磨。他坐在熬制瑪仁糖的灶臺旁,集中精力等著熬制時間,只要到了攪拌時間便攪拌一番。后來他還是打瞌睡,他便把手伸到火跟前,如果睡過去身體就會一歪,手觸及到火堆就會被燒醒。這個辦法與馴鷹情景如出一轍,從此他再也沒有耽誤過熬瑪仁糖。

      后來我在澤普又碰到一家人壓制瑪仁糖,我站在旁邊看了一會兒,聞到了一股濃濃的甜味。主人說瑪仁糖不光好吃,還幫助警察破過案呢。問及情況,才知道有一伙盜賊進入一戶人家偷盜物品后,看見院子里有一個小輪車,便將東西放在車上推走。主人回家后發(fā)現(xiàn)被盜,便報了案。警察詢問他家丟了什么東西,他將被盜的電視機、錄音機、VCD,以及賣瑪仁糖的小輪車等一一報上。說到瑪仁糖,他突然恍然大悟,說他聞到了他家瑪仁糖的味道,他從熬制到擠壓聞了那么長時間,早已對其味道爛熟于心。警察便讓他聞著瑪仁糖的味道,帶他們前去尋找,結(jié)果正如他們所望,準確找到了盜賊的窩點。

      烤駱駝

      新疆有兩種烤大物,其一是烤全羊,其二為烤駱駝。羊因為多,且沒有駱駝那么貴重,所以烤全羊便多見,不會讓人驚訝,但烤駱駝就不一樣了,能見到并有口福品嘗的人,一定會滿臉欣喜。

      據(jù)說最早的烤駱駝出現(xiàn)于西域戰(zhàn)場,士兵們吃不上肉便沒有力氣打仗,于是便將負責(zé)馱運物資的駱駝宰殺,生起大火通宵炙烤,第二天每個人便可分得一塊駝肉。之后條件容許,便用馕坑烤駱駝,遂成為西域的一道美食。

      我聽說了烤駱駝后,曾問吃過烤駱駝的人味道如何,他們卻不直接回答,只說烤駱駝嘛,只有吃過了才知道。

      聽說巴楚縣的烤肉王、烤駱駝第五代傳人明吾甫爾,有一天在自己制作的馕坑里烤出一峰重三百五十公斤的駱駝。他為此準備了五天,調(diào)制出的佐料有雞蛋、皮芽子、孜然、胡椒粉、面粉、食用鹽等十七種,涂抹在剝皮去內(nèi)臟的駱駝身上,然后用起重機把駱駝吊起放進馕坑,烤了五個多小時,用了五噸木材。這件事在那些天已引起關(guān)注,所以烤駱駝一出馕坑,便被游客以每公斤一百二十元的價格搶購一空。

      后來我在吐魯番見到了烤駱駝,據(jù)說那個馕坑為世界第一,先一天晚上已經(jīng)將一峰駱駝用起重機放了進去。那天是一個什么活動,一番麥西萊甫表演完后,便用起重機將烤熟的駱駝吊了出來。

      剛聽見廣播中介紹說,烤駱駝的特點是大、美、香,就看見一峰金黃誘人的駱駝被吊了出來。它依稀還有駱駝的高大和健壯,但炙烤后的顏色,卻已透出熟食的誘惑。不僅如此,風(fēng)一吹便飄過來一股香氣,站在我旁邊的兩位女孩忍不住發(fā)出嬌喘,好像等不及要得到一塊駝肉大快朵頤。

      聽她們議論,烤駱駝肉益氣血,壯筋骨,潤肌膚,主治惡瘡,其駝峰味甘勝溫,具有潤燥、祛風(fēng)、活血和消腫的功效。不由得佩服她們,看烤駱駝之前做足了功課。

      很快便給每人分了一塊烤駱駝肉,我又聽見那兩位女孩說,烤駱駝肉一定要趁熱食用,不要怕肥膩,帶一點兒肥的地方僅僅是外表而已,實際上外肥里瘦,好吃得很。我琢磨她們一定從事與美食有關(guān)的工作,不然不會把心思如此細致地用在烤駱駝身上。

      烤駱駝肉很瓷實,一口咬下去發(fā)出脆響,嘴里香氣四溢!因為沒有吃過燉駱駝肉和炒駱駝肉,不知其味如何。但我無師自通地找到吃烤駱駝肉的方法,順著肉的紋理撕成條狀,不但吃起來方便,而且還吃出了浸入肉中的調(diào)料味。于是便很欣喜,駱駝這么大的家伙,如果調(diào)料味沒有浸入,想必便不好吃。

      后來聽說了關(guān)于烤駱駝的兩個趣事,其一,在駱駝肚子里放一只羊,在羊肚子里放一只雞,在雞肚子里放一條魚,最后又在魚肚子里放一個雞蛋,每一種都能被烤熟,而且互相提味。新疆人對此做法大加贊賞,說那樣烤駱駝是形式和內(nèi)容二者兼得。

      其二,駱駝臨近被宰殺的日子,主人會給它吃一些放了調(diào)料的東西,目的是讓調(diào)料味道浸入它體內(nèi),在炙烤時由內(nèi)向外散出香味。

      近年來因為旅游業(yè)發(fā)展,有不少新疆人琢磨駱駝身上的生意。于是,烤駱駝的馕坑越來越大,有了新疆第一,很快又出現(xiàn)了中國第一,不久便又來了世界第一。烤出的駱駝也越來越大,你烤出的駱駝是三百公斤,我便能烤出四百公斤的,不久五百公斤的也能出來,也許有一天會有人烤出一千公斤的駱駝。如果真有一千公斤的駱駝,想必一定大如恐龍。

      聽到一個人制作烤駱駝的馕坑的故事,心里便一沉。他認為只要做出一個大馕坑,就不愁掙不到錢,為此他耗去時日,花去一大筆錢,建出了一個在當(dāng)?shù)乜胺Q第一的大馕坑,不料完工的當(dāng)天晚上,馕坑壁卻破裂,寒風(fēng)嗚嗚嗚地穿進穿出。有人對他說,駱駝是神物,你建一個大馕坑,等于是要殺駱駝,看來你的命不硬,馕坑就破了。

      不知此說法有無道理。

      但有一事卻是事實,從此但凡有駱駝經(jīng)過那個地方,必然會嘶鳴,焦躁地把地面踩出沉悶的聲響。駱駝是不是神物不好說,但它們在動物中最有性靈一說,早有定論。

      羅布麻茶

      大約在兩千年前,羅布麻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東方的葉子,想必是羅布麻沿著絲綢之路到了西方后,得了此名。

      羅布麻產(chǎn)于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一帶,此兩地屬羅布泊范圍,所以它的名字中便有了“羅布”二字。

      有一年五月,我在塔里木河邊見到一片羅布麻,它們只開粉色小花,花香并不濃郁,身姿也不妖嬈,實為常見的樸素植物。于是便想,從任何一株植物或一根草,其實是看不出名堂的,要想細究其不同凡響之處,還得去別處尋找。

      細究新疆植物與西域歷史的關(guān)系,羅布麻當(dāng)仁不讓要占首位。據(jù)《西域水道記》記載:“羅布人用胡楊做舟,曲木為罐,劈梭梭為柴,插蘆葦為室,織野麻為衣,取羅布葉、花代茶飲已有千年之久。”羅布麻茶最早被譽為神茶,后又有野茶、夾竹桃麻、茶花麻、茶裸子等稱呼。

      樓蘭和羅布麻有數(shù)千年的淵源,樓蘭出土的美女干尸就身著羅布麻衣,可見樓蘭人的最愛是羅布麻。

      史書記載雖然可靠,卻缺少新鮮細節(jié),若想找到活潑的趣事,還是和人脫不了關(guān)系。比如人們最早發(fā)現(xiàn)羅布麻的用處,是將其枝葉用于做草帽,戴在頭部有一股涼意,可起到安神作用。后來人們將羅布麻纖維紡織成衣,穿上可治療頭暈、感冒等疾病。

      漢代的張騫出使西域時雖然艱難,但他一路卻喜歡觀察植物和蔬菜。也許他在這方面天生靈異,見樓蘭人多將羅布麻泡水喝,便帶了一些回去呈敬給漢武帝劉徹。劉徹嘗后大喜,下令從西域運大量羅布麻入長安,炒制成茶葉飲用。此后劉徹一直飲用羅布麻茶,活了七十一歲,是中國第一位活過七十歲的皇帝。

      乾隆在紀曉嵐的書中看到羅布麻的秘方,便將羅布麻茶定為宮中御品,從此享受羅布麻茶獨特的食療效果,壽八十九歲,成為當(dāng)時最高壽的皇帝。

      羅布麻的另一魅力在民間綻放,人們收割羅布麻后,將最好的部分用于編織漁網(wǎng),次者用于制衣、織毯、泡澡和裝扮洞房。人們還會將羅布麻絮和羊絨混合紡織,或做成帕拉孜(地毯),或做成袷袢(外衣),可謂物盡其用。

      每到五月的第一場暴雨前,常見人們忙于釆摘羅布麻花,其時花瓣初長成,被采回后收藏,一旦有人生病,就用熱水沖服,其療效頗為明顯。

      如今人們說到羅布麻,必然要提羅布麻茶,并習(xí)慣強調(diào)對人體的好處。從漢武帝到乾隆,再到如今羅布村寨的老人之長壽,都是長期喝羅布麻茶最好的例證。

      有一次在庫爾勒的一家餐廳,聽說有羅布麻茶,便點了一壺。倒入碗中后,其湯色略黃,似乎有什么凝在里面不動,手一晃卻漾起漣漪,一圈圈擴散開復(fù)又聚攏來。喝一口覺得味道略淡,倒也爽口。

      羅布人是生活在羅布泊地區(qū)的中國最古老的土著,他們逐水而居,穿羅布麻衣服、喝羅布麻茶、吃羅布麻粉、抽羅布麻煙,人們以為他們是被時間遺忘的人,結(jié)果有一年全國統(tǒng)計出三千七百余名百歲老人,羅布人就有八百余名,又一年統(tǒng)計健康百歲老人十九名,羅布人又占六名。這個遙遠的地方,一時令世人驚奇。

      塔里木河流域多羅布麻,與其等量齊觀的是百歲老人,他們鶴發(fā)童顏,耳聰目明,有人笑談他們做新郎也沒問題,更別說下地干活和打魚等。他們得益于天賜大漠神物 ——羅布麻茶,長年用羅布麻葉和花瓣泡茶飲用,便延緩衰老,延年益壽。

      我曾在一戶羅布人家吃過飯,抓飯上來后他們只吃少許,拌面上來亦只吃幾口。我以為他們因年長便少食,但他們吃飯的時間持續(xù)得很長,飯后吃核桃,吃完核桃又吃紅棗,然后又接著吃葡萄、西瓜和杏子,最后喝一碗羅布麻茶,便一臉心滿意足的神情。他們勸我吃一些水果,無奈我將抓飯和拌面吃得夠飽,已吃不下任何東西。

      羊肉燜餅

      羊肉燜餅與歷史上的兩個人物有關(guān),其一是成吉思汗,我視之為羊肉燜餅借他成為“走進來”的一道食品。

      當(dāng)年成吉思汗西征,一日軍情緊急,他急令伙夫生火做飯,讓士兵們吃飽后迎接戰(zhàn)斗。伙夫為爭取時間,將宰好的羊肉倒在鍋中爆炒,由于正值夏季,干餅都已變得干硬,伙夫便將干餅也倒在鍋中與肉一塊兒燜些許時間后出鍋。成吉思汗吃后覺得好,于是就有了羊肉燜餅。后大軍在回歸途中,有兩個老伙夫留在了獨山城,他們將羊肉燜餅改進,傳給了當(dāng)?shù)厝恕?/p>

      獨山城就是今天的木壘,所以羊肉燜餅于新疆而言,是走進來的一道美食。

      如今在新疆亦可覓得成吉思汗足跡,比如在阿爾泰山,便可聽到他“六出阿山”的歷史;青河有一個大石冢,人們說它是成吉思汗的墓。日本人愛為別人的歷史操心,曾組織專家到青河考察,但最后卻不了了之。

      在喀納斯湖附近的一個山谷,人們說成吉思汗當(dāng)年率軍在此打過一場惡戰(zhàn),死傷不計其數(shù)。多少年過去了,當(dāng)?shù)啬撩癫桓以诤谝冠s牛羊經(jīng)過那兒,因為之前有牧民轉(zhuǎn)場進入那個山谷后,牛羊便嘶鳴亂竄,牧民胯下的馬更是狂跳亂轉(zhuǎn),把牧民重重地摔在地上。

      第二個與羊肉燜餅有關(guān)的歷史人物是紀曉嵐,羊肉燜餅經(jīng)他又成為“走出去”的一道菜。當(dāng)年紀曉嵐因故被貶往烏魯木齊,經(jīng)過巴里坤時,當(dāng)?shù)乜h令因敬重紀曉嵐,欲盛情招待紀曉嵐,無奈紀曉嵐是戴罪之身,縣令不好公然向紀曉嵐示好。情急之下,縣令心生一計,在燜羊肉上蓋一層貼餅,外人看來不過是一大盤貼餅,實際上餅下藏有肥美的羊肉。紀曉嵐吃過后留下深刻印象,待日后他個人命運轉(zhuǎn)變,遂大力推薦羊肉燜餅,一道美食由此傳播開來。

      紀曉嵐在烏魯木齊的九家灣住過,曾在此寫下不少詩文,尤以《閱微草堂筆記》中的鬼怪故事為上乘。我到烏魯木齊的第一個冬天湊巧也住于九家灣,其時尚未讀到紀先生大作,倒是一冊張承志的書,讓我看得熱血沸騰,覺得那漫天大雪中似乎有火焰在穿飛。

      如今的新疆人喜歡吃羊肉燜餅,家庭餐桌上多見其出現(xiàn)。也有人稱其為“烽火肉”,尤以哈密一帶堅持此說法者為最多。不論叫什么,做法卻都一樣:先把連骨肉剁成小塊,紅燒一會兒后加水燉煮,同時搟出如同鍋一樣大小的餅子,且要搟得像紙一樣薄,一張一張抹上清油摞起來,待肉塊燒熟時,把餅子攤放在肉上,蓋上鍋蓋,然后用中火煮蒸。出鍋的餅子軟而不粘、油而不膩,薄而不碎。再澆上原汁原味的肉湯,別有一番風(fēng)味。

      在奇臺,人們則將羊肉燜餅改稱為羊肉封餅。我原以為奇臺羊肉的香味、餅子的勁道,暗藏什么絕招,直到在奇臺見到一個人做這道食品的全過程,才知道燜與封在做法上截然不同。一般人是將餅子一層層燜于羊肉上,蓋上鍋蓋利用蒸汽將餅子蒸熟,而那人則在紅燒羊肉時不加水,餅子搟好后每次只放一張,蒸熟后又換另一張,且每次用筷子扎一小洞,倒入原汁羊湯進去,既可保證羊肉不被燒糊,又可讓餅子入味。最關(guān)鍵的是他們說的那個“封”字,就是用餅子把羊肉封得嚴嚴實實,可使羊肉和餅子的味道俱佳。

      “燜”和“封”的門道不同,要的其實是自己喜歡的味道。

      那人自恃廚藝高超,不愿多講做封餅的細節(jié)。其實在一旁看一會兒也就會了,多做幾次亦能達到他的水平。

      見到他為做封餅宰殺羊羔,還是讓人驚訝。原來羊肉封餅只用一歲羊羔的肋條或前腿肉,其味道和口感才最好。那天他輕撫羊羔的頭,喉嚨間發(fā)出一種輕吟低唱的聲音,那羊羔聽得沉迷,遂臥在他身邊,迎接生命的死亡。

      宰殺完后,那人說了一句話:馬的命運就是被人騎老,羊的命運就是被人吃掉。沒有罪的羊,替有罪的人去贖罪了。

      庫麥其

      沒見到庫麥其之前,我以為烤包子也就巴掌那么大,等見到庫麥其后,才知道它才是最大的烤包子,有常見的馕那么大。朋友驚訝地稱庫麥其是巨型烤包子,知情者馬上糾正他的說法,說和田人把庫麥其稱為“烤包子的爺爺”,那才是最好聽的稱呼。

      庫麥其出自和田,至今也不多外傳,如果不到和田,就吃不到形狀像月牙形的庫麥其。吃烤包子和吃庫麥其的情景也不一樣,我二十多歲時,一口氣能吃五個烤包子,現(xiàn)在哪怕再餓,吃兩三個也就飽了。而吃庫麥其就不一樣了,因為它大,雙手捧著無法下口,必須切成塊狀才能吃。

      有一年在和田的沙漠中施工,見到幾位婦女做庫麥其,她們不用搟面杖,而是用手一直捏面團,直到捏成像搟出來一樣的圓形餅,然后攤在面板上,把肉餡平攤一層,然后在上面扣一張同樣捏好的圓形餅,將圓形餅的邊口捏合,一個庫麥其就做好了。整個過程都是手工,沒有用任何工具。

      庫麥其之所以出在和田,與沙漠有一定的關(guān)系,亦可看做是沙漠孕育出的一種高營養(yǎng)食品,所以庫麥其又被稱為“沙漠烤餅”。

      庫麥其的來歷也很有意思,相傳在過去,有一對青年男女相愛,小伙子大膽地向姑娘的父母提出成親的要求,姑娘的父母給他出了一道難題:家里要來一百位客人,只用一只羊,既要有飯,又要有菜,不能讓客人見到骨頭,還要讓客人滿意,你若能做到,我們就答應(yīng)這門親事。青年人回到家里問了許多人,也沒有找到答案。經(jīng)過數(shù)日苦思冥想,他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在姑娘家請客的那一天,他早早地起床,將買來的羊宰好,剝其皮,掏出五臟,將羊洗得干干凈凈,然后將一只羊的肉全部剔下來剁碎,再拌上皮芽子、孜然、胡椒粉、鹽等調(diào)料做成餡,又用了二十多斤面粉,做成直徑一米多的大餅,將餡包進去,邊沿捏成花紋。人們都很納悶,沒有這么大的鍋,也沒有這么大的馕坑,他怎么烤呢?小伙子有他的想法,他用柴火燒了一堆火,等大火燒盡后,用熱灰將做好的餅埋進去,燒開兩“喬根”(水壺)的工夫,他做的餅就熟了。然后,他把大餅抬到了姑娘家,正在發(fā)愁的姑娘父母見到如此大的餅,里面有羊肉,又不見骨頭,色悅味香,滿足了一百位客人的需要。小伙子的智慧博得了姑娘父母的歡心,便答應(yīng)了他們的婚事。此后,人們把這種餅叫“庫麥其”,一直流傳到今天。

      既然庫麥其與沙漠分不開,它的做法便也與沙漠有關(guān)。也就是我見到那幾位婦女做庫麥其后的幾天,我終于吃到了庫麥其。當(dāng)時,我們在沙漠中施工,都能看見和田市的高樓了,卻因為疲憊越來越慢,附近村莊里的一位老大爺對我們說,再好的馬也不能不停地跑,只有吃上草料才能跑到終點。他叫來家里人說,給這些解放軍做幾個庫麥其,讓他們好好吃一下。他們搬來東西,先和好面,經(jīng)過一番揉壓,然后搟薄,把剁碎的羊肉和皮芽子攤放在上面,用同樣大小的另一張薄面覆蓋在碎肉和皮芽子上,用力把二者之間捏合,一個庫麥其就做成了。

      老大爺神情嚴肅,兒子做庫麥其時他并未動手,等到要掏沙坑時才親自操作,他用紅柳枝在沙坑中燃了一堆火,燒出一層炭灰,便將庫麥其埋進熱灰中,過了一小時,他說到了吃飯的時候了,便將庫麥其從熱灰中取出,啪啪啪幾下拍掉兩面的灰,一個焦黃的庫麥其便展示在我們面前。老大爺用刀把庫麥其切成三角小塊,示意眾人分而食之。因為是熱灰燜熟的,其焦脆的皮咬起來咯吱裂響,里面的肉和皮芽子酥松濃香,讓我們吃得頗有幸福感。

      老大爺說,吃了庫麥其后,在沙漠里睡覺不蓋被子也不會感冒,我們便歡呼雀躍,準備當(dāng)晚嘗試一下。吃了庫麥其不體驗與其有關(guān)的幸福,豈不是遺憾。但是當(dāng)天下午我們接到在和田市匯合的命令,那一愿望便未能實現(xiàn)。

      但那位老大爺給我們講解的給庫麥其降溫的辦法,卻使我受益多年。他當(dāng)時說,吃庫麥其時要事先準備一碗水,把庫麥其放進去蘸幾下,一來可以讓它降溫,吃起來不燙嘴,二來可以把烤硬的地方泡軟,便于啃咬。當(dāng)時我們都試了這一方法,果然很有效果。后來我吃烤包子時又用那個方法,依然很有效果。

      據(jù)說烏魯木齊等地的飯館也有賣庫麥其的,喜歡的人去吃上半個,或幾人共吃一個,然后喝一碗奶茶心滿意足地離去。

      〔特約責(zé)任編輯 王雪茜〕

      猜你喜歡
      羅布麻巴扎駱駝
      伊朗逛巴扎,體驗平民生活
      華人時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28
      新疆野生羅布麻開發(fā)利用情況及發(fā)展前景
      羅布麻無性繁殖和育苗移栽技術(shù)
      今非昔比的新疆“巴扎”
      華人時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32
      羅布麻資源研究進展及其保育與開發(fā)利用
      大駱駝
      HPLC-DAD法同時測定復(fù)方羅布麻片Ⅰ中4種成分
      中成藥(2017年8期)2017-11-22 03:18:50
      駱駝
      彷徨的駱駝
      百花洲(2014年5期)2014-04-16 05:53:21
      巴扎歸來(佳作獎)
      海峽影藝(2013年3期)2013-11-30 08:15:54
      榆林市| 竹北市| 石嘴山市| 砚山县| 大足县| 吴川市| 临沭县| 临猗县| 烟台市| 阳西县| 榆林市| 德庆县| 阳城县| 安顺市| 锦州市| 营山县| 永春县| 监利县| 修文县| 蒙城县| 灵璧县| 宜兰县| 繁昌县| 洪江市| 麦盖提县| 格尔木市| 衡山县| 龙泉市| 眉山市| 曲松县| 固阳县| 天镇县| 岢岚县| 百色市| 庐江县| 长泰县| 洞头县| 余庆县| 浮山县| 西城区| 龙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