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仁 (1804-1871)姓烏齊格里氏。字艮峰,正紅旗蒙古人,河南駐防。道光九年(1829)進士,歷任翰詹清職,二十四年遷大理寺卿。咸豐帝即位外放葉爾羌幫辦大臣,咸豐四年(1854)回京,應詔陳言用人行政之道。五年擢侍講學士,歷光祿寺卿、盛京禮部、戶部侍郎、督察院左都御史。同治元年(1862)擢工部尚書。以老成端謹、學問優(yōu)長命授皇帝讀,旋授文淵閣大學士。六年,同文館議考取正途京外官員入館學習天文算學,聘西人為教習,上疏極力反對,十年晉文華殿大學士,卒謚文端。著有《倭文端公遺書》十三卷行世。
倭黑 (?-1681)姓瓜爾佳氏。費英東之孫,鑲黃旗滿洲人。崇德八年襲三等昂邦章京。從龍入關(guān)。順治四年(1647)改三等精奇尼哈番。十六年進三等公,并授內(nèi)大臣??滴醢四辏?699),以與鰲拜同族,罷內(nèi)大臣,隸驍騎營。吳三桂反,從征,十三年,命以署副都統(tǒng)率兗州駐防兵,佐定南將軍希爾根進討。十五年,加太子太保。十八年,從彰泰下云南,授鑲黃旗蒙古副都統(tǒng)。云南平,二十一年擢都統(tǒng)。議罪,以倭黑擊長沙嘗引退,命罷太子太保。
倭什布 (?-1810) 姓瓜爾佳氏,正紅旗滿洲人。由戶部筆帖式補授四川理事同知,升知府、道臺。乾隆五十七年(1792),辦理西藏軍務得賞。擢廣東按察使,山西布政使。嘉慶二年(1797),擢山西巡撫,調(diào)河南。三年,擢湖廣總督,以堵截白蓮教起義軍并殺義軍近兩千眾,獲云騎尉世職并令擇子承襲。后因事撤其總督交松筠。尋以殲義軍,補授湖北巡撫,不給頂戴,革職留任,八年無過方準開復。又殺義軍千余,給四品頂戴。尋奪,暫留巡撫。六年,捐廉銀米,恤食災民,予三品,補湖廣總督。以前任內(nèi)辦糧遲延,致兵搶食糧事,降七品筆帖式交陜西巡撫當苦差。旋補山東布政使。八年,擢兩廣總督。尋授陜甘總督。旋以廣東任內(nèi)失察土匪鑄炮事及處理叛兵不當事,革職,令于新疆效力。十四年釋,回旗。
倭合納 (?-1645)鑲藍旗滿洲人,初以戰(zhàn)功授半個前程世職。順治二年(1645)隨勒克德渾追剿農(nóng)民軍至湖廣常德府(今湖南常德市)敗敵有功。旋隨攻武岡州木城,力戰(zhàn)而歿。議恤加贈一拖沙喇哈番。
倭忒渾 清初時人。隸正黃旗滿洲。世居完顏(今吉林省通化西南一帶),以地為氏。特音珠之子。天聰五年(1631)以兄多貝戰(zhàn)死于大凌河(今遼寧錦縣),襲所贈牛錄章京世職。累官至固山額真,兼議政大臣。卒謚純僖。
倭恒額 晚清時人,姓郭貝爾氏,隸正白旗滿洲。光緒二十七年(1901)任山海關(guān)副都統(tǒng)。三十一年解職。
倭勒氏 滿族姓氏,后改漢字姓“石”等。世居齊齊哈爾(今屬黑龍江?。趵ń窦质∮兰h境)、黑龍江等地。
倭赫氏 滿族姓氏。后改漢字姓“石”等。世居界凡(今遼寧省撫順市境)地方。
倭赫納 清初時人,姓伊爾根覺羅氏,隸鑲紅旗滿洲。初任牛錄章京。順治元年(1644)四月隨多爾袞敗李自成于山海關(guān)。十一月從多鐸南征,于潼關(guān)敗李自成軍。二年進征江南。三年敘功,予半個前程。后加至三等阿達哈哈番。
倭徹赫氏 滿族姓氏,后改漢字姓“魏”等。世居哈達(今遼寧省開原縣東)等地。
〔特約責任編輯 李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