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憲華
【摘要】教師在課堂上講課時要用好自己的神色,消除學生的畏懼感、緊張感,讓學生大膽說話,盡情表達,調(diào)動學生的活躍情緒,使學生心情舒暢,情緒興奮,更讓學生樂于接受。
【關(guān)鍵詞】教師神色;學習情緒;課堂教學
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知識的時候,離不開神色、語言、動作的演示,這三種演示是教師在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本文稱之為“課堂演示三要素”,這是教師最得力的“直觀教具”。
神色,即眼神與臉色。小學教師在課堂上把神色演示做得好,其作用不亞于語言演示。心理學認為:教師恰當?shù)纳裆袝r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緒;教師和諧的神色,會得到學生“瞳孔放大”的信息反饋,反之,單調(diào)的神色則會使學生“瞳孔縮小”,眼神無光,學習的興趣不甚濃厚。下面筆者就教師在課堂上的神色演示作一下簡單論述。
一、微笑的神色
小學生雖然年紀小,可是他們很會觀察教師的神色。要知道,教師板著臉進課堂,陰著臉上課,學生的臉色與教師的臉色一樣陰沉。有的教師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在課堂里總不好好地調(diào)整自己的臉色,弄得孩子們的臉色也像自己的臉色那么難看。學生的神情激活不起來,他們怎能有情緒聽教師的課呢?
微笑的神色是教師步入課堂的必備法寶,這是在課堂教學中對每位教師最起碼的教態(tài)要求。教師從跨進課堂的第一步起,就要笑容滿面。走到講臺上,要帶著笑容環(huán)視著學生,并向他們點頭致意,把愛的“電波”傳送到每位學生身上,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消除畏懼感和緊張感。學生感受到了教師的和藹可親氣息,他們的情緒就會被激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微笑的神色貫穿始終,以甜甜的笑容來拉近師生距離,調(diào)動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當課堂教學結(jié)束后,教師要以依依不舍的笑容與學生道別,使他們渴盼教師的再次到來。
我校高級教師韋善秋,有一次在給學生授課的前幾分鐘接到了父親突然病逝的電話,可他強忍悲痛,堅持把這堂課上完,堅持把微笑保持到最后。學生在這堂課里看不出韋老師的悲痛,只感受到他熱情風趣的笑意。韋老師把微笑教學做到了極致,給我校教師樹立了敬業(yè)的典范。
在課堂上,我們就是要這樣:把笑的神色掛在眼角,掛在嘴邊,掛在額頭,掛在臉上,使身上的每一根神經(jīng)都帶著笑意。學生答對了,教師笑著表揚;學生答錯了,教師笑著糾正;學生怯懦了,教師笑著鼓勵;學生進步了,教師笑著稱贊……教師的這一身笑,總能使學生情緒興奮起來,進而帶來課堂的活躍氣氛,產(chǎn)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信任的神色
盡管教師的微笑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但由于學生的個性有差異,在課堂教學中仍有學生害怕發(fā)言。對于這種學生,教師不要以其不善言辭為由置之不理。現(xiàn)代心理學告訴我們:兒童的個性是可以發(fā)展的?,F(xiàn)代教育學指出:發(fā)展學生個性是教師一項不可忽略的教育任務。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對于不善表達的學生,教師不但要以親切的語言鼓勵他們,還要將信任的神色傳遞給他們。
這個信任的神色,說起來很抽象,只要理解“信任”一詞之意,只要以平等的心態(tài)面對學生,這種神色自然而然泛在臉上。在這種信任的神色里,含有“你大膽地說吧”“沒問題”“相信你會說得對的”等激勵的意思。
有一次,筆者到縣里聽一堂公開課。上課的教師在提問后排的一位男生時,那位男生怯生生地不敢回答問題。教師伸起大拇指微笑地對著那位男生點點頭,向他傳遞期望、信任的神色。果然,那男生站了起來,回答了教師提出的問題,而且答得又對。如果這位教師對這位男生置之不理,另選他人回答,那教學效果就不一樣了,至少那位男生今后的學習不再那么自覺了。這堂課上完以后,大家都稱贊這位教師的信任神色做得非常到位。
事實證明:在教師的信任與期待的神色的鼓勵下,有怯學心理的學生才會大膽地學習。
三、挑逗的神色
挑逗,是調(diào)趣逗樂的一種舉動,包括挑逗的語言、挑逗的動作、挑逗的神色等,其中挑逗的語言和挑逗的動作已有不少文獻說過,在此不再論述,只就挑逗的神色作一下探討。
小學生泡在課堂上聽課,難免出現(xiàn)厭課情緒,表現(xiàn)為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積極性低下。教師應該把這些消極現(xiàn)象看在眼里,及時采取措施給予糾正,否則課堂教學不會收到多大效果。針對學生的厭課情緒,有的教師沒有從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fā),沒有理解學生的心理,只是采取粗暴的言行糾正他們。這樣一來,學生似乎“聽話”了,但自尊心受到傷害,他們的學習情緒進而受到不良影響。其實,對小學生而言,想要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想要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不是在于厲聲的責備和批評,而是在于怎樣善變地“挑逗”。
教師演示挑逗這個神色看起來有點像表演,“表演者”表演得好,就會把“觀眾”吸引住。挑逗的神色是根據(jù)課堂活動的需要臨時發(fā)揮的。教師根據(jù)教學目的、課程內(nèi)容以及課堂活動情況的需要,通過眼、鼻、嘴、臉等頭部的這些敏感部位,演示各種挑逗性的神色,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機能,向?qū)W生傳遞趣味性的信息。要知道,我們教師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有時眨眨眼,噘噘嘴,擺擺頭,有時做個恰到好處的鬼臉,有時來個幽默風趣的眼神,總比責備一聲“你干嗎不認真聽課”強得多。換句話說,學生的自覺學習,不是靠“壓”出來的,而是靠“逗”出來的。我們教師只有不停地挑逗,才會挑逗出學生的學習情緒。
我區(qū)特級教師黃亢美先生的每一場示范課中,無一不滲透這些挑逗性的情趣。他那精彩的富有挑逗性的神色,“逗”得學生神采飛揚,“逗”得課堂妙趣橫生,博得在場聽課的教師陣陣掌聲。有專家開了先導,難道我們身為一線教師不能學一學嗎?
挑逗的神色,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機能,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情緒,能解決學生的厭學問題,能烘托課堂活動的活躍氛圍。
四、贊許的神色
所謂贊許的神色,是將贊許的意思通過神情、臉色表達出來。當學生認真聽課的時候,教師應投之以表揚的神色;當學生寫得對、讀得正確的時候,教師應投之以贊揚的眼色;當學生說得對的時候,教師應給以稱贊的臉色。
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征告訴我們:小學生在“贊”的氛圍里,猶如處在一個“愛”的天地中,他們會無所不愛——愛聽,愛說,愛寫,愛學;小學生得到夸贊,他們會心情舒暢,情緒興奮,從而積極進取,奮發(fā)向上。這一特征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付之以夸贊的話語之外,還應投之以贊許的神色。夸贊的話語傳給學生的聽覺器官,贊許的神色傳給學生的視覺器官,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作用。
筆者在2018年3月有幸到南寧參加“名師大講堂”活動,親見授課者——著名特級教師張學偉在課堂上演示的贊許神色:抿著嘴點頭加笑瞇瞇的眼神投向?qū)W生,簡而不俗,親切有情。他那贊許的神色,時而無聲地透露,此時無聲勝有聲;時而神色加手語,此時一問即有聲。我看到全班學生在張老師的贊許神色之下,表現(xiàn)得興奮、踴躍、有序、自信,慕課者無不拍手叫絕。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贊許的神色能使學生有親師感、自信感、成就感;能使學生情緒興奮,態(tài)度積極,樂于學習。
五、批評的神色
所謂批評的神色,就是教師在課堂上用面部表情批評制止學生的不良行為。
小學生雖然天真可愛,但是他們有時難免做出搗蛋的事兒來把課堂秩序搗亂,令教師生氣。每當個別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令教師生氣的行為時,教師應謹慎采用或者少用批評的語言,更不能采用體罰手段來制止其行為,而是用批評的神色來制止,使其從這種神色中自然感受到自己受到嚴厲的批評。在批評的神色里,包含著嚴肅、指責、制止等意思。教師在理解這個批評神色的含義后,做起來并不難。但是,不能把批評的神色簡單理解為瞪眼睛,如果把眼睛瞪得讓學生感到恐懼就不對了。當然,恰如其分地瞪眼,也是一種批評的方法,既要“瞪”得讓學生改錯,又要“瞪”得讓學生樂于接受。做到這一點,這個神色才算做到位。做一個正確的批評神色,是根據(jù)具體情況來決定面部的表情,這個表情要做到使學生會意接受,又要使學生不產(chǎn)生恐懼感,才不會降低其聽課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學生一旦像觸電一樣收到教師批評神色的信號后,教師應立即收斂,使受批評的學生不難堪,也不分散全班學生的注意力。
記得去年筆者剛接一個一年級的班時,班中有幾個男生比較調(diào)皮搗蛋。起初每堂課都要用言語批評他們,不但浪費時間,而且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后來我改用“批評的神色”——嚴峻的眼光、冷峻的面容、左右搖晃的食指,加上一個短促的搖頭,以此來制止學生的不良行為,之后又走過去撫摸著他的頭,給他傳遞愛的信息。我的這幾個舉動,力圖做到不讓其他學生察覺得到,不但不分散其他學生的注意力,被批評的學生也乖乖聽話。這個“批評的神色”至今我一直在用,自己感覺不錯。
所以,課堂上批評學生,不一定要使用語言,有時使用神色來暗示,效果也不亞于語言。教師給學生傳遞批評神色時,學生停止了不妥的行為,又不產(chǎn)生對教師的懼怕心理,這個神色就算做到位了。這種“不聲不響的批評”要比訓斥聲強得多。
微笑的神色、信任的神色、挑逗的神色、贊許的神色和批評的神色,其實是熱愛學生、關(guān)注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的情感延伸。當你熱愛、關(guān)注、尊重、信任了學生,這幾種神色自然泛在臉上。不要低估小小一個面部表情的作用,如果你每天都在用于教學,則每天學生都會漸漸變好。廣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妨巧妙運用一下自己的神色輔助教學,讓這個小神色發(fā)揮出大作用來。
【參考文獻】
[1]樸雪濤.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基礎(chǔ)[M].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1.
[2]許燕.實用心理學[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