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彬
(江蘇省灌云高級中學,江蘇 灌云)
高三同學在高考復習階段,雖然初步掌握了一些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但對有些問題無法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影響了一部分同學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思維能力的提升,我在教學實踐,對有些生物學問題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希望對高三學生在復習這些問題時有所幫助。
染色體的著絲點有的位于染色體的內部,有的位于端部,在染色體復制和分裂時兩者是有所區(qū)別的。如圖1、2所示:
圖1
圖2
圖3
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如果遇到染色體的著絲點在端部,要參考細胞中著絲點在內部的染色體的行為特點,根據相關的規(guī)律來判斷細胞的分裂時期,如圖3中3、4應為同源染色體分開,而不是著絲點分開,這是依據1、2染色體的行為判斷的。
遺傳病概率的計算是歷年高考的高頻考點,要求考生要有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快速地解答此類問題呢,“十字交叉法”是解決這類問題較好的方法之一。
例如:只考慮甲乙兩種病時,先分析出甲乙兩種遺傳病各自的患病概率和不患病概率,然后再綜合考慮各種情況:
甲乙都患病 ab
甲乙都不患病 (1-a)(1-b)
只患甲病 a(1-b)
只患一種病 (1-b)+b(1-a)或 1-ab-(1-a)(1-b)
三種遺傳病都考慮時與上述方法相同。如只患甲病a(1-b)(1-c),患甲丙兩種 ac(1-b),其他情況與此類似。
tRNA是一種小分子RNA,結構呈三葉草形,是由三個莖環(huán)(D-環(huán)、T環(huán)、反密碼子環(huán))結構和一個氨基酸接受臂組成。蛋白質合成時tRNA通過3′-OH的氨基酸接受臂結合同由mRNA上的密碼子所決定的氨基酸相連,然后攜帶特定氨基酸的tRNA通過它的反密碼子與mRNA上的密碼子相互識別、配對,在核糖體上將mRNA上的核苷酸序列轉變多肽鏈上的氨基酸序列。所以反密碼子核苷酸序列應該是從tRNA的3′端到5′端方向,tRNA讀取mRNA的方向應該從mRNA的5′端到3′端。
氨基酸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上合成多肽鏈后,要進入內質網加工,形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然后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小囊泡,再通過一系列的囊泡介導與細胞膜融合分泌到細胞外。部分資料認為,這一過程沒有穿過生物膜,即穿過生物膜的層數為0,事實真的如此嗎?翟中和的《細胞生物學》認為:蛋白質在核糖體上起始合成,當多肽鏈延伸至80個氨基酸左右后,N端的信號序列與細胞質基質中的信號識別顆粒結合使肽鏈延伸暫時終止,并防止新生肽鏈N端損傷和成熟前折疊,直至信號識別顆粒再與內質網膜上的停泊蛋白(SRP受體)結合,核糖體與內質網膜的異位子結合。此后,信號識別顆粒脫離了信號序列和核糖體,返回細胞質基質中重新使用,肽鏈又開始延伸。以環(huán)化構象存在的信號肽與異位子組分結合并使內質網膜孔道打開,信號肽穿入內質網膜并以袢環(huán)的形式進入內質網腔內,這是一個需GTP的耗能過程。與此同時,腔面上的信號肽酶切除信號肽,肽鏈繼續(xù)延伸直至完成整個多肽鏈的合成。引導肽鏈穿過內質網膜的信號肽可以看作為開始轉移序列,肽鏈中還可能有某些序列與內質網膜有很強的親和力而結合在脂雙層之中,這段序列不再轉入內質網腔內,稱為停止轉移序列,如果一種多肽鏈中只有N端有信號序列而沒有停止轉移序列,那么這種多肽合成后一般進入內質網腔中;如果一種多肽的停止轉移序列位于分子的中部,這種多肽最終會成為跨膜蛋白。含有多個起始轉移序列和多個停止轉移序列的多肽將成為多次跨膜蛋白。所以,多肽鏈進入內質網的過程比較復雜,不同的多肽鏈穿入內質網的生物膜的層數是不同的,老師在教學或指導學生復習中要多加注意,不能僅僅認為是“0”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