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瘟是目前危害我國養(yǎng)豬業(yè)最嚴重的疾病之一,尤其是管理不善或依靠購買仔豬進行肉豬生產(chǎn)的養(yǎng)殖戶,因豬瘟造成的損失更為嚴重。對大規(guī)模豬場而言,豬瘟免疫后產(chǎn)生的抗體參差不齊也是一大問題,尤其是斷奶后的保育豬群,無論怎樣調(diào)整免疫程序及加大免疫劑量,都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到底是什么在干擾豬群豬瘟疫苗的免疫效果?為此,筆者近年來在豬瘟抗體跟蹤及免疫方面做了大量的試驗,現(xiàn)就仔豬在豬瘟疫苗免疫過程中碰到的一些問題與同行共同探討。
母源抗體到底能持續(xù)多久,不同的豬場當(dāng)然會有不同的答案,沒有免疫的母豬就不會有抗體,母豬免疫分量不足或免疫不到位的,仔豬未斷奶前母源抗體就參差不齊了。通常,一個母豬免疫狀況良好的豬場,仔豬在不進行豬瘟疫苗免疫情況下,每周檢測一次其血清中的豬瘟抗體。
正常情況下,仔豬在出生后1星期內(nèi),母源抗體的保護率是最高的,隨著日齡的增加,母源抗體在逐漸消退;在斷奶一星期以后,抗體消退很快;在31日齡左右(31~36日齡間),有一半的仔豬母源抗體開始沒有保護力,但仍有部分母源抗體較高的仔豬,其母源抗體可持續(xù)到56日齡以后。為什么存在這些差異,這與母豬存在怎樣的關(guān)系?
通過對5頭各胎次母豬,從產(chǎn)后第7天到產(chǎn)后第21天的豬瘟抗體阻斷值進行跟蹤,不同胎次的母豬豬瘟抗體阻斷值的高低存在明顯差異;其中第一胎與五胎以上母豬的豬瘟抗體阻斷值最高,第二、三胎母豬的豬瘟抗體阻斷值最低,這可能與母豬的免疫方式及豬只自身狀況有關(guān);第一胎次的母豬在配種前一個月常會接受1~2次的豬瘟疫苗免疫,且免疫時母豬的體況,健康度都是非常好的,所以抗體阻斷值較高;第二胎次的母豬,由于從后備免疫到產(chǎn)后再免,其中間隔的時間相對較長,且后備母豬經(jīng)過生產(chǎn)后,豬只體況及健康度相對較差,所以抗體產(chǎn)生也較差。由于母豬抗體的差異度,造成了仔豬的母源抗體差異度。
仔豬在出生50日齡以內(nèi),無論是否進行豬瘟疫苗免疫,其抗體都是在下降的;如果在25~30日齡時進行免疫一次,那么在50~60日齡這段時間,其血清中免疫抗體有明顯上升趨勢,否則抗體會繼續(xù)下降;在50日齡時免疫,在70~90日齡的兩次檢測中,有免疫抗體上升的明顯趨勢,這表明,無論是30日齡首免,還是50日齡首免,仔豬血清抗體都是在免疫后20~30天開始在血清中檢測到免疫抗體,并在免疫后40~60天內(nèi)血清抗體值達到最高峰。這也就意味著,在免疫時,無論是否存在母源抗體,在免疫豬瘟疫苗一段時間后都能在血清中檢測到免疫抗體。這也可解釋,為什么很多豬場在對保育前、中、后三個階段的豬只做季度檢測時,常發(fā)現(xiàn)保育中期的豬只豬瘟抗體很不理想,嘗試很多不同的免疫方案,最終不能得到理想效果。
綜上所述,小豬進行豬瘟疫苗免疫后,血清中抗體在20天以后才被檢測出來,在免疫40天后達到最佳效果,所以不能在母源抗體完全消失后才免疫,這樣會造成很長一段的免疫空白區(qū),豬群被感染的風(fēng)險極大,但也不能在母源抗體太高時免疫,以免母源抗體的干擾;相對合理的時間應(yīng)該是,小豬群母源抗體保護率低于60%,離散度大于25%,阻斷值低于50時。
頭胎母豬的免疫抗體、仔豬出生大小、抵抗力等,與其他胎次的仔豬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現(xiàn)在有很多公司開始走頭胎母豬與經(jīng)產(chǎn)母豬分開飼養(yǎng)的模式,從豬瘟母源抗體整齊度方面來說,也是好的一面。
不同母豬群,或同一母豬群,在免疫狀態(tài)有差異的情況下,仔豬的母源抗體持續(xù)時間都存在差異,所以不同豬場,或同一豬場,不同批次的仔豬,母源抗體會存在部分差異,但總體而言,只要母豬群是按免疫程序(分批次)進行有效的免疫,仔豬在25~30日齡進行首次免疫相對是比較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