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艷菊
德富蘆花的《自然與人生》中說,晴空如玉。在這種清而寧、靜而閑的心境下,我通過手機瀏覽器的識物,認識了三種植物。胡同里那幾十棵老樹毛白蠟,每天下了地鐵要經(jīng)過那棵葳蕤的鵝掌楸,還有家附近的林蔭道是兩排懸鈴木,秋天一樹一樹的紅葉閃爍,美得炫目。
認識或不認識身邊的植物,知不知道它們的名字,這于生活本身來說,確實是無關緊要的事。而當把這無關緊要的事當成要緊事的時候,竟是十分歡快的,是一種無法言表的愉悅,會突然覺得這世界真是美好。植物不單單是植物了,而是默默含笑的知己朋友。偶有瑣事絆心,看看它們,總是很快釋懷。身邊植物那么多,處處是良朋好友,人生何其幸運,而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幸運的時候,多半是謙卑和感恩的,才會拋棄浮躁和驕矜,回歸內心的寧靜。
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中寫:“我們于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游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敝茏魅说脑捥?,無用而美好,無關緊要的事才讓生活有百轉千回的味道。
近來,看上一套好書,稱之為好書,是因為書本身及背后的寧靜,蘊含了20年的光陰和一個家庭由平常的小幸福密密織起來的絕美光景。這套書叫《云山花事經(jīng)眼錄》,分為春色、夏影、秋韻、冬彩四冊,記錄了128種花草植物,詳解其在白云山的生長分布、背后的文化意蘊、食用藥用價值。這是一個家庭的歲月靜好,是他們用靜美的心緒為人世制作的一份別致的禮物。
20年來,每到周末,一家人總要去爬白云山,兒子為山中花草們拍照,爸爸記錄所見花草的地點、數(shù)量、開花時間、結果情況,媽媽記錄林間趣事,為花草們寫下生動精美的文章。爬山是稀松平常的,很多時候差不多都是在走馬觀花或者在景致可心處擺兩個pose,留下到此一游的印跡。而這一家人在浮躁的表象下,沉浸在草木一樣的寧靜里,做些似無關生活卻能讓生活闊大又靜美芳香的事情。
書是人的精神養(yǎng)分,草木也是人的精神養(yǎng)分,它們都擁有一種無形力量叫寧靜,讓我們無端歡喜。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