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時華
福建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是我省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過程中著力建設的“互聯網+教育”的框架總成,深入開展全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與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推進“校校通”、“班班通”基礎建設,實現寬帶網絡、“班班通”設備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打造現階段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智慧校園,提升教育效益,意義深遠,作用巨大.
福建省教育資源服務平臺主要是集資訊、資源、應用、空間建設、智慧教學[1]等內容,以半開放方式,在冊教師全員參與空間建設,快速有效地建設公共教育資源,提供公共教學服務,現階段以分享資源、原創(chuàng)資源、精品資源為代表的公益服務,正影響著信息技術背景下的“互聯網+教育”的深度融合,加快基礎教育信息化進程.
微課“三導設計”指的是設計制作微課,對“教”與“學”進行“導學”、“導思”、“導研”,微課設計核心強調“導”,即借助微課的預設行為,去引導學生的“學”、教師的“思”、教學的“研”,使微課成為教師融合信息技術時代“學、思、研、專業(yè)成長”四位一體的新手段,從而在教師、學生、教學互動中生成知識能力、教學能力、科研能力,提升教學質量.
福建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著力打造智慧課堂,以信息技術助力教育,讓教師可以高效教研備課,讓學生更加專注學習,讓家長了解放心,這是互聯網+教育的創(chuàng)新融合,下面利用福建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下的“教學助手”進行高三數學一輪復習教學實踐,以三角函數y=Asin(ωx+ψ)圖象與性質的教學為例.
首先,利用教材自定編目(如圖),制定復習計劃,上傳教案、課件、習題、素材、微課等教學資源,也可以利用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上海量的、精準匹配到章節(jié)的優(yōu)質資源,并設置學校集備組內分享,同步精準推送,集備組的成員就能及時高效地二次開發(fā)形成精品資源.
其次,利用每周教研、集備的機會,研究教材,創(chuàng)設方法,避免“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備課過程中產生教師的“導思”與教學的“導研”,可以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促進教師對課堂生成反思,尤其是對學科教學研究的方式與途徑進行探究,設計優(yōu)質的“導學微課[2],并設置好“導學反饋”的通道,上傳到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云空間,供學生導學之用,文本、圖象、微課等個性化的導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助力翻轉課堂,有效拓展學生視野,提升學習方法,滿足學生精品化的導學需求,鞏固學生基礎學科知識.
接著,利用強大的課件制作工具,制作高效教學課件,由于教學模板和數學學科工具非常容易建立互動型的課件,有利于設置互動課堂的在線檢測習題,及時反饋教學效果,并形成個性化的錯題集,通過再認識,重做錯題等方式,力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每個學生輕松地跨越茫茫的題海,找到“有限的題型”,讓學習真正智慧起來,“哪里不會學哪里”,做好個性化的作業(yè),通過設置預設的課后作業(yè)和課堂及時推送的個性化的要求,切實提高實際的教學質量.
然后,利用互動課堂進行智慧教學,打造高效的課堂:
1 構建智慧教室
1.1 硬件方面
一臺100寸互動觸摸顯示器,一臺電腦,接通網絡的寬帶路由器,一部智能手機,若干臺答題器或反饋器;
1.2 軟件方面
電腦安裝有windows操作系統,office辦公軟件,PC端的教學助手已安裝好互動頻道,互動智能手機安裝好“家校幫”APP,互動課堂班級學生賬號已分好組,并與答題器校對完畢.
2 學生“微課導學”
學生登錄“家校幫”客戶端,“課前導學”本節(jié)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1 知識梳理
(1)“五點法”作函數y=Asin(ωx+ ψ)(A> 0,ω>0)的簡圖;(2)由函數y=sinx的圖象變換得到y= Asin(ωx+ψ)的圖象的步驟;
2.2 教材拓展微思考
(1)“五點法”作圖時,五個關鍵點的橫坐標之間有什么關系?(2)利用圖象變換作圖時“先平移,后伸縮”與“先伸縮,后平移”中平移的長度是一致的嗎?(3)函數y=Asin(ωx+ψ)的圖象橫向伸長(或縮短)時,周期和x的系數是如何變化的?
2.3 檢測教材母題
啟動“教學助手”PC端,用教師賬號登錄,選擇“互動課堂”頻道,選好開課班級,校對答題器,啟動互動觸摸電子白板;在同一網絡下,在智能手機上,啟動“家校幫”APP,用教師賬號登錄,切換“資源”菜單,掃描“移動講臺”,進入手機互聯模式,開啟PPT演示,手機就是鼠標、鍵盤以及觸摸屏,是移動講臺,輕松授課,趣味互動.
例1 某同學用“五點法”畫函數f(x)=Asin(ωx+ψ)在某一個周期內的圖象時,列表并填入了部分數據,如下表1.(1)直接寫出函數f (x)的解析式;(2)若把表1改為表2,求x1,x2,x3的值.
通過教師手中“移動講臺”智能手機終端,“隨機挑人”或“分組挑人”選學生板演或口答,有“黑科技感”,趣味性強,挑出的學生回答問題,沒有明顯的排斥感,都能積極應答,即使遇見不會的問題,或多或少會說出自己的想法.
限時解答,無縫評注,聚光燈呈現,教師巡視,手機隨拍隨評,隨堂拍照,隨堂攝像,小組積分獎勵,互動形式多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加深了互動層次,教師移動授課,脫離三尺講臺的束縛,輕松自如,課堂氣氛熱烈,學生互動答題,淡定有自信,課堂生動有趣,教學效果不錯,正可謂且教且反思.
4 課堂練習,在線測試
課堂練習設計成在線檢測,適時推送,學生通過答題器反饋,教師移動講臺終端接收,學生答題情況一目了然,答錯的題智能地成為學生自己個性化的錯題本,教師根據答題的錯誤率適時講評,利用移動講臺拍“典型的錯題、錯誤的方法或不規(guī)范的表述”的照片,將此推送到互動白板上呈現,教學素材鮮活,學生求知欲望強,思維專注,學習主動,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師答疑解惑,隨拍隨評,形式新奇,學生表現欲高,師生互動高效自然,效果不錯.
最后,基于福建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打造智慧課堂,進行智慧教學,不僅能把平臺上的優(yōu)質資源融合為“導學微課”,而且能通過互動課堂實踐活動激發(fā)“教師的導思”,進行二次開發(fā)制作“導思微課”,分享至資源服務公共平臺,標注為“原創(chuàng)”和“精品”,同時“教學的導研”過程也能沉淀為寶貴的資源數據,延伸到課堂教學,增強教學效果,“微課三導設計”的教學實踐活動形成的一線教育資源大數據,既可以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也可以創(chuàng)新融合基礎教育信息化.
參考文獻
[1]王慧.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智慧教學設計與實踐探索[J].中國電化教育,2016 (11): 87-93
[2]王同聚.“微課導學”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15(2):112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