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她手走進西方的作品有一長串,作家個個有名——麥家、余華、許知遠、徐則臣、顏歌……這位“80后”英國姑娘翻譯的《射雕英雄傳》,出版首月即加印到第七版。
最近這幾年,郝玉青生了兩個孩子:一個是她和丈夫愛情的結(jié)晶,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如今正咿呀學語;另一個是她翻譯出版事業(yè)里的“孩子”——從2013年第一次翻譯金庸的《射雕英雄傳》,到正式出版該書英文版第一卷,耗費了她整整5年。
郝玉青是混血兒,爸爸是英國人,媽媽是瑞典人,家族中沒有人有華裔背景。2005年,在牛津大學讀大三時,她偶然和朋友一起來中國旅游,人生似乎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旅行中遇到的、幫助過她的、對西方人好奇的人,都讓她印象深刻。回英國后,歷史專業(yè)的郝玉青迷上了學中文,并選擇攻讀牛津大學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方向的碩士。為學好中文,郝玉青還在北京大學研讀了一段時間。在中國臺灣,郝玉青認識了自己“此生最喜歡的人”,是一位年輕導演,兩人后來登記結(jié)婚。在北京,郝玉青則得到了一個好聽的中文名字,“玉青代表了我最喜歡的一種顏色。不過后來,我還是更喜歡別人叫我‘安娜’,但對漢語有更深的了解后,總覺得這個名字像是男人的?!彼f。
2009年,英國文學翻譯中心舉辦了一場嚴歌苓與翻譯家尼基·哈爾曼的研討會,并為翻譯中心招收第一批學員。郝玉青憑借出色的中文功底脫穎而出,拜在尼基·哈爾曼門下。哈爾曼是英國著名的漢學家,已翻譯了數(shù)十年中國文學,代表作是嚴歌苓的《金陵十三釵》。她指導郝玉青翻譯的第一部中國文學作品,是艾米的《山楂樹之戀》。郝玉青翻譯了整整1年,每天像個苦行僧似的,埋頭書本中,她說:“很艱辛,但也苦中有甘,讓我享受到了文學翻譯的快樂?!庇辛诉@個起點,郝玉青迅速進入到翻譯出版界,當譯者,也做版權(quán)推介,經(jīng)她手走進西方的作品有一長串,作家個個有名——麥家、余華、許知遠、徐則臣、顏歌……至于金庸的小說,還是她學中文時在一個朋友的推薦下看的。她說:“雖然我研究的是當代文學,但對古文也非常感興趣,唐宋是我最喜歡的歷史時期。金庸的小說半文半白,里面還有很多詩詞、傳統(tǒng)文化這些博大精深的東西,讀起來就像在解謎,充滿了樂趣。”
金庸筆下,南宋臨安(今杭州)的牛家村是一界開始的地方,郭、楊兩家雪夜驚變,一部《射雕英雄傳》從這里拉開大幕。郝玉青動筆翻譯金庸的作品,也始于杭州。
2012年,丈夫到杭州創(chuàng)業(yè),郝玉青也跟著前來。當她發(fā)現(xiàn)這里就是金庸筆下的“臨安城”時,覺得好神奇,就像真的走入了金庸小說,來到南宋的首都。她一有空閑便在杭州各處逛,去西湖邊看拳師打拳,去龍井村賞茶品茗。古寺、古村……斷壁殘垣中,往日的刀光劍影、江湖豪情穿透歲月,仿佛依稀可見。小說里的情節(jié)總是在郝玉青的腦海里閃過,把它們翻譯出來的念頭愈發(fā)強烈。
一開始動筆,她才知道自己是“無知者無畏”,“原來翻譯金庸的作品那么難?!焙掠袂嗖⒉皇枪Ψ蛎裕荛L一段時間,她一直在和《射雕英雄傳》較勁,她說:“隨著人物打來打去,我自己也在矛盾糾結(jié),自己跟自己打來打去。打到最后才認識了金庸,也找到了自己。金庸的語言可以理解成現(xiàn)代文言文,新鮮又不失生動。對照這個,我用的英語也得是類似的,不能過于老派?!?/p>
她的翻譯策略很靈活。比如人名翻譯,郭靖是完全的音譯,但若是名字可以延伸,她也會盡量追求“信、達、雅”。精心翻譯了一些片段之后,郝玉青向英國出版界正式推介金庸的《射雕英雄傳》。與翻譯相比,這個過程更顯艱難,因為出版社會找出各種理由說“不”。
1994年,金庸在北大演講時曾說:“我的小說翻譯成西方文字就不是很成功,因為西方人不易了解東方人的思想、情感、生活?!痹诤掠袂嘀?,金庸的小說也有英文版,但都是在中國香港出版。最早被翻譯的是《書劍恩仇錄》《鹿鼎記》《雪山飛狐》,譯者中不乏閔福德、霍克斯這樣的漢學大家,但他們的翻譯都很“學院派”,在讀者眼中,學術(shù)研究的價值遠遠大于閱讀價值。
郝玉青深諳出版社和版權(quán)代理人的心理,她解釋《射雕英雄傳》會比其他作品受歡迎的理由:“南宋時期,中原被蒙古入侵,西方也被蒙元征服過,這一歷史背景能激發(fā)讀者的興趣;主人公郭靖從小在蒙古長大,和蒙古人有養(yǎng)育之恩、兄弟之誼,但后來又要與入侵中原的蒙古人對抗,這種感情糾結(jié)是無論東西方讀者都會關(guān)注的;另外,與金庸武俠作品有類似之處的歷史奇幻類作品,如今在西方也很受歡迎?!?/p>
她還用在西方有很大知名度的《三體》來打比方:“就像要用一部作品敲開一扇厚重的門,《三體》去西方敲開了科幻的大門,其后大家都來敲門、撞門,然后門就開了?!弊罱K,這些解釋打動了英國麥克羅霍斯出版社,這個出版社對出版外國系列暢銷小說很有經(jīng)驗。郝玉青和出版社負責人商談時,當對方得知“金庸是中國最暢銷的作家,也肯定是在世的作家中最暢銷的那位”,并且其英文版權(quán)還是一片空白時,毫不猶豫地簽下了合同。
2018年2月,《射雕英雄傳》的第一卷《英雄誕生》在英國出版,首月即加印到第7版,銷售火爆。英國《衛(wèi)報》上一位作家評論:“我竟然到了50多歲才接觸到金庸。如果更早讀到,肯定能讓我產(chǎn)生對中華歷史和文明的終生熱愛,能讓我去正視這個廣袤卻又經(jīng)常被誤讀的國家。”
在“故事驅(qū)動”大會上,郝玉青透露,第二卷的翻譯工作基本完成,今后,會以每年一卷的速度推出12卷“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各4卷。此外,美國的一家出版社已經(jīng)高價購得英譯本版權(quán),將于2019年正式推出美國版;西班牙、德國、芬蘭、巴西、葡萄牙等7個國家也相繼買下了版權(quán),未來將出現(xiàn)更多語言版本的《射雕英雄傳》。如潮的好評中,也有許多質(zhì)疑。比如標題中把“雕”翻譯為“禿鷹”(Condor),封面上把《射雕英雄傳》比作“中國的《指環(huán)王》”,文中把黃蓉的英文名翻譯成“黃蓮花”(Lotus Huang)……所有這些,似乎都在觸碰金庸“粉絲”的神經(jīng)。
對這些“金庸迷”的非議,郝玉青坦然接受。她說自己很清楚:“我有時候會把自己當成郭靖,就像他學習武功一樣,一開始也很笨拙,不是自然而然就學會了,必須靠著他的赤誠,才能不斷修煉到更高的境界。我也一樣,我知道我必須努力才能做好這個偉大的工作?!鄙砑孀g者與版權(quán)代理人的雙重身份,也讓她在關(guān)注作家、作品的同時,看得更多、更深。她說:“中國改革開放40年,前期的關(guān)注點都在經(jīng)濟,中西方只是最近十多年才在文化上加強了對話。即使感興趣的西方人,也沒有能力深入了解中國文化?,F(xiàn)在,能流利說中文的西方人越來越多。同時,互聯(lián)網(wǎng)改變了一切,有熱情又愿意付出時間和精力的讀者在全世界都能找到。中國的文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進入世界,我很幸運是其中的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