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萍萍
每次家長課的體驗工作坊上,我都會帶大家做一個活動:你的養(yǎng)育方式。在活動上,大家一起分享各自的養(yǎng)育方式。
往往最后我們會得出結論,溫和而堅定真的很難做到,大部分時候,都在嚴厲型和嬌縱型間搖擺。最近,我家大寶給我?guī)淼奶魬?zhàn),讓我突然意識到,原來還有一種養(yǎng)育方式,不是嚴厲和嬌縱搖擺,而是嚴厲與嬌縱并行。
這還要從挑戰(zhàn)開始說起。
帶兩個孩子去看澳大利亞恐龍話劇,剛開車沒多久,老大就給出一系列挑戰(zhàn),我打電話的時候學我說話,在車里各種吼叫加亂踢,我深呼吸一口氣,但還是抑制不住有點嚴厲的說:“如果你再這樣,我就讓姥爺帶你下車回家?!?/p>
顯然,這句話一點用都沒有,于是我掛完電話,停車,拉開車門,告訴他下車,他不愿意,姥爺也在圓場,于是我就繼續(xù)氣呼呼地開車前行了。
回來的路上,大寶又開始了各種挑戰(zhàn),安全帶被解開,用腳指頭去開窗戶,把手伸到我的座位上來等等。
一路上我也在反思我的嚴厲,同時我忽然意識到,即便我已經(jīng)嚴厲了,但是我依然沒有原則,約定沒有執(zhí)行,一步步地被突破底線。
通常我們說嚴厲的家庭一般很有規(guī)則,那是極端的情況下,而在大多數(shù)的生活中,我們很容易一邊氣急敗壞,一邊給孩子買了他想要的冰激凌。
我們經(jīng)常會去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偏嚴厲還是偏嬌縱,卻沒有想過,我們在嚴厲之中,暗藏嬌縱。
想到這里,我突然發(fā)現(xiàn)最近大寶給予我的挑戰(zhàn),大多因為我一而再再而三的話說出口,而沒去做過。所以這次,需要溫和而堅定,也正好快到家門口,我在路邊停車,讓姥爺帶他下車。
大寶到家的時候,很氣憤,一邊哭一邊控訴。
我對他說:“我理解你的感受,你感覺特別生氣,但是行為不可以。如果下次在車里還是這樣,我還是會停車。”
這樣的話說了幾次之后,發(fā)現(xiàn)他并沒有像以前一樣越說越生氣,反而理智了一點,自己爬到上鋪去看書冷靜,不一會,我們又可以像正常時候一樣聊天。
溫和而堅定真的不容易,我一般會告訴家長,即便是我,有時候情緒來了,也很難做到。
溫和而堅定是一種理念,是需要修行的理念,而非輕而易舉可以達到效果的技巧或工具。而嚴厲的養(yǎng)育方式并不一定就是多么有原則,嚴厲之下包裹著嬌縱的不堅定和無原則,其實等于是給孩子帶來雙重疊加的傷害。
很多時候,我們容易被激動的情緒蒙蔽了雙眼,冷靜下來,才能慢慢看清楚我們究竟做了什么。
養(yǎng)育孩子的人,都是在自我成長,自我修行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