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瑞典特約記者 談易何
“外交爭吵中,中國更新赴瑞典的安全提醒”,香港《南華早報》24日報道稱,繼今年9月后,中國外交部領事司和駐瑞典使領館12月23日再次發(fā)布赴瑞典的安全提醒。通知稱,近期,中國游客在瑞典的安全事件依然多發(fā)。近3個月,中國駐瑞使領館已收到近40起中國游客財物遭盜搶的報告,但瑞警方至今未通報偵破任何案件,我公民合法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外交部領事司和中國駐瑞使領館再次提醒在瑞中國公民務必提高安全意識,合理規(guī)劃行程,慎重選擇旅游地點和居住地區(qū),加強安全防范。
《南華早報》稱,中國和瑞典近年來因人權問題屢次爭吵,今年9月,“中國游客遭瑞典警察粗暴對待”事件引爆輿論。中國一家人到瑞典旅行時被酒店趕出后、又被瑞典警察扔到墓地,在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上引發(fā)批評浪潮。之后,一家瑞典電視臺借此事件諷刺中國游客被指“辱華”,中方表示抗議,但瑞典政府稱這是電視臺的“言論自由”,事件演變?yōu)橥饨粻巿?zhí)。
12月13日,中國駐瑞典大使桂從友接受《哥德堡郵報》專訪時,再次敦促瑞典警方向受害中國游客真誠道歉。他說,瑞典警察粗暴對待中國游客損害了瑞典在中國的形象,給兩國
旅游合作造成損失。現(xiàn)在,中國來瑞典的游客大幅減少,希望瑞方采取有效措施,修復瑞典在中國受損的形象。
桂從友對《哥德堡郵報》表示,瑞典媒體有些涉華報道嚴重失實,不客觀,甚至充滿偏見成見,對中國黨和政府采取的方針政策惡意批評,甚至是謾罵,態(tài)度惡劣?!霸谒麄兛磥?,同樣的事其他國家可以做,中國就不可以。例如,據(jù)媒體報道,美國紐約機場已采用人臉識別系統(tǒng),中國也這樣做,就會受到指責或是謾罵?!彼f,我們愿同瑞典媒體友好交流,但對不客觀、不友好、不公正的指責也會給予堅決回擊。
“辱華風波后,在華瑞典公司受損”,瑞典廣播電臺12月19日以此為題報道稱,“辱華”風波過去3個月后,中國瑞典商會就該事件對在華運營的瑞典企業(yè)的影響展開調(diào)查。對60家瑞典公司的調(diào)查顯示,77%的受訪企業(yè)表示,他們的在華業(yè)務沒有受到任何影響,23%的公司表示注意到了負面影響,大部分是社交媒體上的評論、會議被取消和雇員之間的議論。其中,消費型企業(yè)受沖擊最大。報道稱,“針對中國北京和上海550名居民的調(diào)查顯示,瑞典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形象明顯惡化?!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