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丸科學
活人還能讓尿憋死嗎?這是我們常用的一句俗語,意思是萬事總能想到解決的辦法。通常說來都是玩笑的口吻,但現(xiàn)實生活中,這卻是有可能且的的確確發(fā)生過的事。
最著名的案例就是頗具傳奇色彩的第谷·布拉赫之死,他是16世紀的天文學家,也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后一位用肉眼觀測的天文學家,其助手是著名的開普勒,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傳奇學者的死亡,竟然是由于憋尿造成的。
這是2012年經(jīng)過丹麥和捷克的研究人員對第谷尸體進行化學分析后,針對其眾說紛紜的死因給出的進一步推斷。據(jù)了解,在1601年的一次皇家宴會期間,禮貌的第谷并沒有因為強烈的尿意而決定中途離場“開閘放水”,而是選擇倔強的撐到最后。但顯然宴會的長度并不是他膀胱蓄水量能夠抗衡的,最終導致“大壩決堤”,膀胱破裂。
看到這里,正在強忍尿意的你是不是瞬間震驚……
不要慌,事實上單純的憋尿并不會要人命,因為憋尿而導致膀胱破裂是一件非常罕見的事情,真正讓悲劇發(fā)生的可能是另外一些外力因素。想要徹底了解這個問題,我們要先從尿尿的源頭說起。
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平時噴射而出的尿是怎么來的?先來一起認識下我們的排尿系統(tǒng)(也就是教科書里的泌尿系統(tǒng)),其中包括兩個腎、兩個輸尿管、尿道括約肌、膀胱和尿道等器官。
具體工作流程是這樣的:
我們的身體工廠會通過腎臟過濾掉多余的水分以及血液中的廢物,也就是生產(chǎn)尿液。這些廢水會流入名叫輸尿管的廢水處理通道。
接著尿液會注入到一個中空的容器,也就是我們存儲尿液的器官——膀胱。
膀胱就像一個有彈性的熱水袋,不斷進行著蓄水工作,同時隨著水位的提升,它也會像氣球一樣膨脹擴張。而膀胱的構造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黏膜層、外膜以及肌層,其中肌層由平滑肌纖維組合成逼尿肌,而它們負責把我們的尿“逼”出來。
人們通過逼尿肌收縮,可以使膀胱內(nèi)壓升高,尿液就會從膀胱被擠壓向尿道;與此同時,尿道內(nèi)括約肌自然而然地張開,尿就這樣被排放出來。
而我們是如何判斷膀胱是否水滿的呢?其實是依靠人類與生俱來的排尿反射。簡單來說,逼尿肌中有千萬層交織成網(wǎng)的牽張感受器,當膀胱中的尿液蓄勢待發(fā),達到一定量級后,膀胱的擴張會刺激到牽張感受器,它們會立即向骨髓的排尿反射中樞發(fā)射信號,同時該信號會一路向上,被傳至大腦。然后,你開始覺得有點想要尿尿了。
于是你起身離坐,走到廁所,解下腰帶。當你覺得萬無一“濕”后,大腦皮層向下發(fā)送信號:尿吧!接著信號又一路奔襲傳遞,直至引起膀胱壁逼尿肌收縮、括約肌舒張,尿液也就從身體中傾瀉而出。這么看來,尿尿還真是一個不小的工程。
簡單的說就是:滿了?OK,放水。
當然,在我們小的時候,這種反射系統(tǒng)還不成熟,肌肉力道也不強。不過隨著歲月的增長,人們對于尿尿這件事,越來越依賴于大腦的判斷:我們越來越追求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也就是說,迫于生活的壓力,“不想尿”成為了更常見的操作。
當尿意來臨后,人們控制括約肌關閉就能強行攔住防水流外溢,就像擰緊水龍頭一樣。但問題是,我們能憋多少?正常來說,人類的膀胱平均能容納400~600毫升的尿液,相當于一瓶烏龍茶。
而根據(jù)憋尿多少的不同,我們的身體也會有不同的反應。其實只需要存儲150~200毫升的尿液,也就是存到一半的時候,就能夠感覺到尿意。但這種尿意比較輕,很多人在適應后會選擇忽略。其實這也是大腦的反應之一,例如在你屋子中聞到一股異味,但隨著時間變長,大腦選擇關閉處理這種信息,你也就聞不到了。然后你會專心于眼前的游戲、會議、考試或者其他工作。
而當尿液積攢到400~500毫升時,強烈的尿意已經(jīng)開始讓人覺得不舒服,坐立難安。一般我們會夾緊雙腿改變坐姿以減輕對膀胱的壓迫,避免到達廁所前提前釋放。
而據(jù)專家介紹,在此之上膀胱還可以繼續(xù)擴張,當然也就是在爆炸的邊緣試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臨界點,但大多數(shù)時候,當?shù)竭_這個點時我們并不會把自己憋爆。簡單的說,你的大腦覺得你這樣下去可能會把自己玩死,所以干脆替你強行放水,也就是相比爆炸,正常程序是我們會先尿褲子。
但在極少數(shù)情況下,膀胱依然存在爆炸的可能,這主要是因為在憋尿期間膀胱受到猛烈撞擊導致的。
另外,當一個人感受不到尿意時,也有可能會憋爆自己。例如過度飲酒,在酒精的影響下,排尿信號的傳遞會受到影響。也就是你明明該“放水”,但信號遲遲沒有上傳,導致你覺得并不著急,同時身體繼續(xù)存水,最終導致決堤。因此估計,如果說天文學家第谷真的命喪于此,多半可能是在醉酒后發(fā)生跌倒或者碰撞導致的。
那么是不是只要不玩爆自己,就能隨意憋尿?事實上長期過度憋尿很有可能會引發(fā)多種病癥。簡單說幾個,前文我們說過,在排尿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就是括約肌。事實上,如果沒有括約肌的完美制約,像是咳嗽、打噴嚏,包括大幅度的笑或者大跳都有可能對排尿系統(tǒng)產(chǎn)生壓力,進而讓你不受控制地甩出幾滴尿。而長期過度憋尿正是引發(fā)括約肌松弛的原因之一。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泌尿學協(xié)會發(fā)言人Grahame Smith曾警告說,長期的憋尿會讓膀胱一直處于拉伸狀態(tài),久而久之會削弱膀胱的收縮能力,從而導致尿潴留,也就是膀胱內(nèi)充滿尿液而不能正常排出。另外在少數(shù)情況下,尿液還存在回到腎臟的危險,導致感染或腎臟損傷。
更為極端的例子發(fā)生在2007年,28歲的Jennifer Strange在參加“憋尿贏取任天堂游戲機”的廣播電臺比賽時,因為“急性水中毒”而導致死亡。這種疾病是由于攝入水分過多引起的,通俗的說,就是喝的又快又多,大量水進入體內(nèi)的同時,由于腎臟的處理速度有限,多余的水會進入細胞,導致水中的鹽分不足,引發(fā)致命的腦功能紊亂。
根據(jù)參賽者的說法,選手們開始比賽后,每人拿到240毫升的水瓶,每15分鐘喝1瓶,同時還不能上廁所,據(jù)了解Jennifer在比賽中可能喝了7.5升水。
總而言之,從長期健康考慮,憋尿并不是一個好習慣;但如果情況緊急,與此同時你的大腦很清醒,偶爾忍耐到恰當?shù)哪蚰驎r機出現(xiàn),也不會對健康有太大損害。另外無論是憋尿、飲水,甚至是尿尿,都要科學適量??诳示秃?,想尿就尿,盡量不要盲目挑戰(zhàn)自己的身體極限,畢竟大多數(shù)時候你根本不了解自己的極限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