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科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边@是唐代詩人劉長卿的名篇。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太陽落山、蒼山遙遠、漫天飛雪、犬吠山村的風雪夜歸圖,使人如聞其聲,如入其境。在農(nóng)歷戊戌狗年春節(jié)來臨之際,海內(nèi)外華人讀此詩篇,必會由衷產(chǎn)生濃濃的思鄉(xiāng)、歸里情愫,而此時聊聊狗文化,應是人們樂于聽聞的。
河南周口淮陽有一種聞名中外學界、被當?shù)厝朔Q作“泥泥狗”的泥塑玩具?!澳嗄喙贰币院谏珵榛{(diào),再飾以紅、黃、青、白色,通體鮮艷奪目,故又稱作“五色狗”。這些長著兩個頭的狗、九個頭的鳥、人獸同體、半人半猿、人面猴、猴頭燕等造型古拙、荒誕的奇特禽獸玩具每年大量出現(xiàn)在淮陽人祭祀人祖伏羲、女媧的“二月會”廟會中,成為齋公、香客們祈福、辟邪爭相購買的“神圣”之物。當我們看到這些有著悠久歷史淵源的民間藝術(shù)品,即如穿過時光隧道,回到了混沌初開、四野洪荒、風雷閃電、人獸共存的曠古時代,人類由那個蒙昧暗夜到文明初曙的漫漫長途中,與各種飛禽走獸互動,有的動物成為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助力,尤其是被稱作“人類最好的朋友”的狗,必定有更為驕人的業(yè)績,否則,為何作為人祖伏羲故里的淮陽民間至今仍崇狗,認為“神狗”能為人類消災、祛病和保一方平安,且太昊陵供奉人祖的各種動物造型玩具又統(tǒng)稱“泥泥狗”呢?
現(xiàn)實中的狗的特征、特性,足以印證其遠祖的德行并非虛妄:
狗乃最具靈性的動物之一。其聽覺和嗅覺異常靈敏,如人的耳朵只能聽到3萬赫,狗則可聽到10萬赫以上;人的嗅覺細胞只有500萬個,狗竟有2.2億個,可以分辨大約2萬種不同的氣味。
恪盡職守、勇猛機智是狗的突出特征。狗在狩獵、看家護院、牧羊、軍事、警務等方面,都表現(xiàn)出了恪盡職守、勇猛機智的特征。
狗最本質(zhì)的特性是忠義。古今中外,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我國古籍中有“‘黑龍’救主”“義犬報恩”“黃犬告狀”等許多家犬舍命救主的記載,這里不再詳述,只講一個發(fā)生在20世紀50年代的愛犬救主的故事:當時蘇聯(lián)的大馬戲團訪華演出,馴獸師魯班一次馴虎失敗,猛虎朝他直撲過來,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他的愛犬如閃電般直沖猛虎,用生命換得了主人的安全……俗語說:“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許多事例都證明,當一個人由富貴變貧賤,床頭金盡,親朋離散,最后最忠實陪伴他的唯有他的愛犬。
當然,狗畢竟是動物,沒有明辨忠奸、正義與邪惡的能力,它只知忠心事主,當其主人是惡人時,狗便成為助紂為虐的“鷹犬”,這也可說是狗的悲劇所在。當狗誤入此類歧途,便被人們罵作“桀狗吠堯”“某某的走狗”等,受到公眾的仇視。有趣的是,我國古時幾位名人卻以“喪家犬”“走狗”自詡?!妒酚洝た鬃邮兰摇分杏涊d,孔子“適鄭”,與弟子失散,一人孤獨地立于東城門外,被人指作“喪家犬”,弟子聞說以實相告,孔子非但不慍,反欣然笑曰:“然哉!然哉!”杜甫在《將適吳楚,留別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諸公,得柳字》詩中,亦有“昔如縱壑魚,今如喪家狗”名句傳世。鄭燮非常崇敬號“青藤道士”、被譽為“明代第一人”的才子徐渭,竟自刻一枚“青藤門下走狗”圖章,用作自己書畫作品的印章。在這里,“喪家犬”“走狗”的貶義已不復存在,我們所看到的只有這些中華文化圣人、巨匠坦蕩的胸懷、實事求是的精神或?qū)π闹信枷裉搼讶艄鹊尿\追隨。對我輩凡夫俗子來說,這也應是一種啟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