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玲,邢 麗,孫國珍,楊顏暢,陳 燕
(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yī)院藥劑科,天津 300100)
麥芽,又稱大麥芽,麥蘗,始載于梁代陶弘景《名醫(yī)別錄》[1],為禾本科植物大麥 Hordeum vulgareL.的成熟果實經發(fā)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麥芽性味甘、平,歸脾、胃經,功能主治行氣消食、健脾開胃、回乳消脹,用于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乳汁郁積、乳房脹痛、婦女斷乳等癥等[2]。然而回乳用生麥芽還是炒麥芽,從古代典籍到現(xiàn)代藥學權威工具書及教科書,歷來存在不同的觀點,或生用、或炒用、或生炒同用,莫衷一是。主張用炒麥芽的如《丹溪心法》[3]“產后發(fā)熱,乳汁不通及膨,無子當清者,用麥蘗二兩炒,研細末,清湯調下,作四服”?!夺t(yī)宗金鑒》[4]“產后乳汁暴涌不止者,乃氣血大虛,欲斷乳者,用麥芽炒熟,熬湯作茶飲”。《醫(yī)學衷中參西錄》[5]“其因善于消化,微兼破血之性,故又善回乳(無子吃乳欲回乳者,用大麥芽2兩炒為末,每服5錢,白湯下)”。《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2]等。主張用生麥芽的有《中藥藥理與應用》[6]、中國高等學校教材《婦產科學》[7]等。而《實用臨床中藥學》[8]則認為生、炒麥芽均可用于回乳,是回乳還是催乳關鍵是劑量,回乳的劑量應該30 g以上。現(xiàn)代臨床運用生麥芽或是用炒麥芽回乳的也有報道,陽媚等[9]對比了120 g劑量生麥芽、炒麥芽的回乳效果,郭曉東等[10]對比了100 g生麥芽、炒麥芽、焦麥芽的回乳作用,而沒有關于不同炮制麥芽的量效關系對比的報道。因此筆者于2015年8月-2018年3月開展了生麥芽和炒麥芽多劑量臨床隨機對照試驗,觀察其量效關系,以期為臨床選擇正確的炮制麥芽和制定合理的給藥劑量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yī)院門診就診的處于哺乳期要求回乳的婦女共480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 6 組,炒麥芽 3 組(A1、A2、A3),劑量分別為 60 g、90 g,120 g;生麥芽 3 組(B1、B2、B3),劑量分別為60 g、90 g,120 g,每組各80例。因部分患者隨訪失敗以及服藥過程中患者加用芒硝、維生素B6、回奶寶等具有回奶作用的藥物,實驗結束時共入組363例。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病例標準:(1)處于健康哺乳期且自覺要求回乳的產婦;(2)乳汁充足,乳房脹滿;(3)無伴發(fā)熱、乳腺炎等;(4)就診前未曾接受過任何藥物的回乳治療。病例排除標準:(1)服藥時間小于3 d的;(2)沒有得到回訪;(3)服藥期間增加其它回乳作用的藥物。
1.3 方法 各組均采用水煎取汁口服法。具體方法是:上述藥物加水適量(液面超過藥物2 cm),煮沸后繼續(xù)小火煎煮20 min,每天1劑,分2次早晚空腹各服1次,連服7 d,開始服藥后即不再進行哺乳。
1.4 療效判定標準 療程結束后次日統(tǒng)計療效。顯效:乳汁停止分泌,乳房脹滿感消失;有效:泌乳量較治療前減少三分之一以上,乳房脹滿感明顯減輕;無效:泌乳量、乳房脹滿感服用前后無變化。顯效例數(shù)和有效例數(shù)計入總有效例數(shù),總有效率為每組總有效例數(shù)與每組總例數(shù)之比。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各組的一般資料 A1組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30±6.73)歲,哺乳時間 8~14 個月,平均年齡(10.89±1.77)個月。A2組年齡 23~37歲,平均(29±6.67)歲,哺乳時間 7~14 個月,平均(10.86±1.81)個月。A3組年齡21~36 歲,平均(29±6.56)歲,哺乳時間9~14個月,平均(10.79±1.79)個月。B1組年齡 25~35 歲,平均(30±8.02)歲,哺乳時間 9~13 個月,平均(11.48 ±1.98)個月。B2組年齡 24~36 歲,平均(29±7.67)歲,哺乳時間 8~14 個月,平均(11.56 ±2.08)個月。B3組年齡 23~37 歲,平均(29±8.05)歲,哺乳時間 9~13 個月,平均(11.52 ±1.95)個月。各組患者的年齡、哺乳時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具體見表1。
表1 各組年齡和哺乳時間比較Tab 1 Comparison of age and breastfeeding time in each group
2.2 各組總有效率對比 療程結束后次日統(tǒng)計療效,對比各組總有效率。A1組總有效率76.27%,A1為對照組與其他各組進行比較,P>0.05,結果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見表2。
表2 各組總有效率比較Tab 2 Total efficiency comparison between each group
2.3 不良反應 2組患者隨訪時均未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
有關麥芽化學成分的研究文獻較少,其化學成分包括多糖類、酶類及生物堿類。多糖類成分主要是麥芽糖。麥芽中含成分較多的是酶類,包括淀粉酶、蛋白水解酶等。生物堿類有大麥芽堿、膽堿、白瓜蔞堿、甜菜堿等[11]。
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麥芽中含有的麥角類生物堿是其除了維生素B6外回乳作用的主要成分,具有擬多巴胺激動劑樣的作用。多巴胺可通過作用于下丘腦,并與其受體結合,使泌乳素釋放因子(PIF)釋放增多,而PIF可明顯抑制催乳素(PRL)的分泌[12]。有研究報道[13]麥芽提取物能顯著降低高泌乳素血癥大鼠腦垂體PRL的表達,可有效治療高泌乳素血癥及抑制乳腺組織的增生。但麥芽中具體抗HPRL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機制仍需進一步研究。
通過實驗結果可發(fā)現(xiàn),大劑量(>60 g)的炒麥芽和生麥芽均有回乳作用,總有效率均大于70%,且均未見不良反應。對比不同劑量生麥芽、炒麥芽的回乳總有效率,可發(fā)現(xiàn)隨著劑量的增加無論是炒麥芽還是生麥芽均在升高,同劑量的炒麥芽組療效略高于生麥芽組。60 g劑量組總有效率最低,120 g劑量組總有效率最高,但90 g劑量組與120 g劑量組總有效率相差不多。所以大劑量的生麥芽或炒麥芽,均具有較好的回乳的作用,劑量越高療效會更好。
本實驗未納入焦麥芽進行試驗,因為據(jù)文獻[10]報道100 g焦麥芽的回乳作用最低,總有效率僅為29.9%,遠低于生麥芽的61%和炒麥芽的84%。這與傳統(tǒng)醫(yī)學研究相一致,焦麥芽主要用于消食積,推測可能是高溫降低了麥芽中回乳的有效成分。本實驗的療效評價標準與文獻[10]接近,但實驗結果略有區(qū)別,其中炒麥芽90 g劑量組的總有效率和該文獻報道接近,但本實驗生麥芽90 g劑量組的總有效率遠高于該文獻的61%。分析原因,療效評價標準可能存在主觀偏差,文獻[10]用藥3 d后評價療效,本實驗是7 d后評價療效,用藥時間長有效率有所增加。筆者會針對麥芽中回乳的活性成分及其回乳機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