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毛毛
摘要:“視唱練耳”一詞源自歐洲,英文為:“Sight-singing and Ear-training”,即對視譜而唱和聽覺能力的訓練。視唱練耳逐漸發(fā)展成為一門音樂課程中的基礎課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筆者從學習的角度出發(fā)進行文獻綜述,試列出一些具有做針對性的學習方法并對其進行分析和總結。具體方法有通過大量的旋律儲備提高學習者自身對音樂形象的感知能力以提高視唱水平、從易到難逐步提高聽覺能力以改善音準水平;在練耳訓練中將內(nèi)容細分為單音、音程、和弦、節(jié)奏、旋律進行逐步學習;基礎理論的學習時常貫穿于視唱練耳的學習中,應予以重視和鞏固;最后將三者相結合進行綜合學習。此外,學習者擁有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是學好這門課程的關鍵。
關鍵詞:記憶法 分層學習 心理因素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5-0112-02
一、視唱練耳學習的價值及意義
高師視唱練耳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音樂素養(yǎng)和理論基礎以為其他音樂課程的學習打下理論基礎并培養(yǎng)學習者基本的音樂執(zhí)行能力。視唱與練耳的學習兩者間相互影響與作用,反復多次地練習視唱有利于提高練耳能力,反之較強的練耳能力亦有助于提高視唱時的音準水平,學會將兩者相互穿插運用非常重要。
二、視唱多方面立體學習法
(一)采取“記憶”學習法改善音準問題
提高個人歌曲儲備量,加強人腦對音樂形象的感知力和對樂曲旋律的熟悉度以帶動樂感的提高從而提高音準水平。學習的樂曲選擇由易到難,足夠的量變促成質變,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走向成功。旋律優(yōu)美鮮明的樂曲能使人念念不忘給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選擇此類樂曲無疑有助于提高聽覺能力。其中經(jīng)典兒歌較有代表性,歌曲題材可以是優(yōu)秀的國產(chǎn)動畫片主題曲如《葫蘆兄弟》《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喜羊羊與灰太狼》《小虎還鄉(xiāng)》等國人非常熟悉的歌曲,學唱這些歌曲時會更感興趣從而提高聽覺能力。還有專抒童年時光的兒歌如《蝸牛與黃鸝》《我有一只小毛驢》《采蘑菇的小姑娘》《兩只老虎》等都是陪伴現(xiàn)階段學習者成長的記憶,更有親切感,學習者更愿意主動學唱,如此通過提高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事半功倍。在學唱的同時嘗試記憶旋律,增大腦海中的樂曲儲備量,當再次聽到熟悉或不熟悉的音樂時,腦海中能隨時提煉出與之相似的旋律并將兩者進行對比,無形中就提高了聽覺能力和視唱水平。同時,嘗試著去唱所有聽到的樂曲的譜子,這樣積累到一定程度,樂感會逐漸提高,屆時,學習者自身自然有能力判斷正誤從而使音準問題得到改善。
(二)通過學習培養(yǎng)聽覺能力提高視唱能力
聽覺能力影響人對音高的判斷。聽覺能力對于不同的個體存在差異,它的強弱因人而異,例如,同一樂曲,不同的人聽了會有不同的感受,從而各自表現(xiàn)出來的效果也不盡相同。根據(jù)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的辯證唯物論,意識是人腦對物質世界的主觀反映,而音樂是物質的、客觀的,因此,不同人的大腦對于客觀存在的音樂的反映也有所不同,導致不同的人對同一旋律的重新再現(xiàn)即口頭演唱、視唱表現(xiàn)出不同的音高和效果,由此就出現(xiàn)了音的準與不準。該實驗表明,人腦對音樂的反映即聽覺能力存在著差異,而這種差異又會進一步影響到一個人再現(xiàn)音樂時的音準水平即視唱能力,因此視唱和練耳既彼此關聯(lián)又相互影響,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由此學習者在視唱訓練時出現(xiàn)音準問題可能是由于聽覺能力較差導致,那么提高聽覺能力便成為解決音準問題的重要手段和當務之急。然而,想要改變和提高一個人的聽覺能力并非易事,執(zhí)行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此時,科學提高聽覺能力的方法尤為重要。
(三)強化音程觀念提高音準水平
唱好音階是為視唱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如何唱好音階首先要建立音程觀念,前提是掌握牢固的樂理知識(此點在下文中作有詳細介紹)。以C大調為例,其自然大調的音階唱名為:do、re、mi、far、sol、la、sir、do,相鄰兩音之間的音程關系依次為:全、全、半、全、全、全、半;自然小調音階唱名為la、sir、do、re、mi、far、sol、la,相鄰兩音之間的音程關系依次為全、半、全、全、半、全、全。由此知道相鄰兩音之間的音程關系進而進行音階的訓練,這既是音程訓練的基礎,又會在提升視唱水平的過程中將樂曲旋律的走向和發(fā)展的趨勢放在以音階為代表的調式調性中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和總結,此法行之有效?,F(xiàn)已有多種從以音階為基礎衍生出的多種視唱練習,初學者可以搜集相關譜例進行自主練唱。①
(四)正確認識首調概念化難為易
用首調唱法進行視唱練習的觀念曾一度被人們誤解為是業(yè)余的、投機取巧的、不夠專業(yè)的,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有理由的,首調唱法之所以能存在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在練習演奏弦樂器的時候,很多人都用首調的感覺來核對音準就是鮮明的例證,而學習民樂和聲樂的人的首調觀念更強,他們在進行音樂活動中常常離不開首調,首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音樂藝術中占有一席之地。在進行練耳訓練聽記旋律時,通常都以首調的感覺來記錄旋律而后運用相關理論知識將首調轉換成固定調,標出調號即可。
三、練耳逐步遞進學習法
練耳訓練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單音、音程、和弦、節(jié)奏、旋律?!皢我簟笔亲罨A也是難度最小的部分。聽離不開唱,在進行單音聽覺練習之前,進行單音模唱訓練以加深腦海對每個音音高的記憶,唱襯詞反復多次練習直到唱準為止。然后再換唱唱名,這樣唱起來就能快速地找到音高。當能唱準了,并能在心里默唱,那么聽起單音來就能較輕松地把它聽準。解決了單音后便是音程訓練,音程的訓練范圍主要在八度以內(nèi),最開始也是從模唱開始,之后逐步邁入構唱階段。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同學在練習構唱時只注重音程的上行練習卻忽略了下行練習,殊不知下行練習同樣重要,這也導致了很多同學對冠音比較敏感,而對根音的敏感程度就相對遲鈍,進而影響構唱和聽記。這里值得注意的是,練耳的訓練過程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和弦的聽記難度進一步加深,聽記和弦的前提是掌握聽記單音和音程。任何一項練耳內(nèi)容的訓練包括聽記和弦都離不開模唱和構唱,這也是練習者在聽辨時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是必要的。聽記和弦時,第一感覺往往是正確的,所以訓練者要相信自己第一時間的判斷,猶猶豫豫過度考慮后的感覺反而會導致判斷錯誤。大部分學習者對節(jié)奏的訓練頗感興趣,然而節(jié)奏聽起來容易確記起來卻難,尤其是切分、三連音等節(jié)奏型,對此情況應將其挑出進行單獨練習。首先要學會模仿。當老師打出一條節(jié)奏,學習者學會快速記憶并模仿著打出來,以此鍛煉大腦對節(jié)奏的記憶能力并對后面的聽記提供幫助,更避免聽了后面忘了前面的情況。旋律是一項綜合性最強的訓練,所以被放在最后分析,它綜合并升華了前面的四項訓練。聽記旋律包括音程的連接、各種節(jié)奏型隨機的出現(xiàn)、鮮明的調式感覺和夾雜著轉調的旋律等,這就對訓練者在前四項的訓練以及理論知識的把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順利地聽記出一條旋律的前提是將前四項訓練完成。聽第一遍時確定調式和節(jié)拍,聽第二遍時記下音高,聽第三遍時運用音值組合法將節(jié)奏劃分出來,當聽到第四遍時就可以進行整理和檢查,記寫旋律時不忘檢查是否標上調號和拍號。
四、讀譜能力創(chuàng)新學習法
讀譜速度慢是大部分人在學習音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熟悉五線譜導致不能流暢地視唱或視奏出樂曲,這是大部分音樂學習者的通病,人們通常采取背口訣或生硬地記住五線譜上各音的唱名、看各音之間的距離和走向或是上下對著看譜等,這些方法不可否認具有一定效果,但嚴格來說是不科學的,其過程枯燥乏味,效果也不明顯。正確的思維過程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并將其貫穿于讀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整個過程中。學習者可通過即興活動的形式來進行識譜訓練以達到識譜目的。此外也離不開天馬行空的思維和大膽批判的精神,對節(jié)奏、音響、旋律等這些音樂基本要素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變化以及重新組合,這樣既加強了學習者的識譜能力,又大大激起了學習興趣,使學習過程不再枯燥乏味。
五、基礎理論鞏固學習法
對樂理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學習視唱練耳的效果,學習樂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師的教學水平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學水平有限的教師甚至會使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模棱兩可,阻礙學生學習掌握樂理知識,相反一位好的樂理老師會使學生輕松理解并掌握知識。“溫故而知新”,課后作業(yè)練習是鞏固知識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重要性無需多言,學習者應督促自身自覺訓練這項內(nèi)容。
注釋:
①延劭楠:《視唱練耳教學中音程觀念的建立與訓練方法》,《大眾文藝》,2011年第14期。
參考文獻:
[1]陳雅先.視唱練耳教學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2.
[2]羅俊毅.淺議視唱練耳教學中的幾個心理學問題[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6,(02).
[3]延劭楠.視唱練耳教學中音程觀念的建立與訓練方法[J].大眾文藝,2011,(14).
[4]田甜.論柯達伊教學法在視唱倆耳教學中的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版),2014,(17).
[5]孫曉云.試論視唱練耳在音樂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J].戲劇之家,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