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爽 丁非白
董樹新正在創(chuàng)作刺繡作品
銀針飛舞,絲線搖曳,空曠的屋子里回蕩著縫紉機工作時發(fā)出的規(guī)律聲響。旁邊的線臺上擺放著上百種顏色各異的繡線,仿佛正靜靜等待著成為繡品的血脈……
在遼寧省鞍山市的一間工作室內(nèi),62歲的董樹新正在用縫紉機創(chuàng)作著一幅幅靈動俊美的刺繡作品。工作室的墻上掛滿各式繡品,有意境鮮明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鳥動物、有氣韻靈動的人物肖像……而這些僅僅是他作品的一小部分,他的許多“畫作”已被國內(nèi)外公私機構(gòu)收藏。
從26歲那年踩上縫紉機到現(xiàn)在,董樹新從事縫紉機刺繡已經(jīng)有36個年頭。通過不斷摸索,他總結(jié)出一整套獨特的刺繡技法——縫紉機虛實密針繡。他大膽地將薄呢布作為繡底,采用順、點、密、堆四大系列針法,做到針法上少而精、精而全,同時交替使用平繡、堆繡,使得作品既厚重又有立體感。2004年,董樹新獨創(chuàng)的縫紉機虛實密針繡的工藝方法獲得國家專利。
董樹新告訴本刊記者,縫紉機刺繡與其他刺繡最大的不同在于創(chuàng)作要從整體開始,逐步縮到局部,通過在繡底上反復鋪線,最終達到“遠看是畫、近看是繡”的效果。
“你看,這最薄的地方,都要來回鋪10多層線。線是單層的,要將它做成畫,就要采用揉線技術,像和面一樣將各種色彩揉在一起。像《富春山居圖》《清明上河圖》這樣的大畫幅繡品,創(chuàng)作時間要一年以上,使用七八十種顏色的線,所有的繡線加起來長度能達到兩三萬米?!倍瓨湫孪蛴浾呓榻B道。
董樹新“作畫”的機器是20世紀80年代的產(chǎn)品。誰能想到,只有上下、左右兩種跳針模式的老式縫紉機,竟能“畫”出如此千變?nèi)f化的作品。
在董樹新的工作室中,有一組繡品格外醒目。組畫《鬧天宮》由8幅繡品組成,分別展現(xiàn)了中國神話人物孫悟空大鬧天宮、偷食仙丹、下界為王等場景。繡品中,猴王怒目圓睜、威風凜凜,畫面中各式刀槍劍戟、飄帶仙袂、旗幡煙云,種種線條交錯流動,活而不亂。
“這組畫中有6幅作品我曾在2008年的時候在日本展出過,當時有一位日本友人在畫前坐了整整一天,最終向我提出想要收藏的請求。權(quán)衡再三,我同意了,并將剩余2幅作品贈送給她。她非常感動,臨走時向我鞠了一躬?!倍瓨湫虏粺o驕傲地說。
中國工美行業(yè)藝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百花杯”金獎……無數(shù)光環(huán)訴說著這位老人的不平凡。然而,董樹新也有著自己的孤獨和擔憂,“由于技藝獨特,幾乎沒有同行,所以我非常擔心技術得不到傳承。近些年來,我撰寫教材、招收徒弟,就是為了將這門手藝留下來”。
2017年,董樹新出版了一本名為《中國北方機繡譜》的繡品專著,包含5萬字、70多幅機繡作品照片,將縫紉機刺繡工藝展現(xiàn)給人們。
“縫紉機是沒有生命的,但技藝和作品是有感情和溫度的。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能讓更多人了解這門手藝?!倍瓨湫抡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