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I葉正林
鵝湖書院位于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鵝湖山麓,距上武高速鉛山南出口(鵝湖互通)3公里,距鉛山縣城河口13公里,距上饒市30公里,距福建武夷山市70公里。景區(qū)交通便利,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鵝湖書院和國家級森林公園鵝湖山,內(nèi)涵豐富,韻味十足。
早在唐大歷年間(766~779年),著名圣僧大義禪師就在鵝湖山創(chuàng)建了鵝湖峰頂寺慈濟禪院。北宋初,禪院重建并遷址于鵝湖山下。咸平三年(1000年),宋真宗賜額“慈濟禪院”;景德四年(1007年),改賜“仁壽禪院”,后人因山名稱之為“鵝湖寺”。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著名的理學大師朱熹與心學之魁陸九淵、陸九齡應浙東學派代表人物呂祖謙邀請,論辯于鵝湖寺。四位賢人吟詩唱和,相與激辯,場面盛極一時,開創(chuàng)了中華理學辯論之先河,史稱“鵝湖之會”。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與愛國主義思想家陳亮會于鵝湖寺,“長歌相答、極論世事”,史稱“鵝湖之晤”,也稱之為“第二次鵝湖之會”。
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宋理宗賜名為“文宗書院”;明朝景泰四年(1453年)重修擴建,正式定名為“鵝湖書院”。御書樓有大清康熙皇帝手書“窮理居敬”匾額。
據(jù)明朝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書院西碑亭石碑記載,鵝湖書院與嵩陽書院、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齊名,并稱為“天下四大書院”。
明洪武年間(1368~1397年),鵝湖山被朝廷立為“鵝湖禪林”,鵝湖山遂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等并稱為“天下八大叢林”之一。
鵝湖山文星薈萃,底蘊深厚。王安石、曾鞏、陸游、宋濂、李夢陽等諸多歷代文化名人都對鵝湖山情有獨鐘,留下了許多膾灸人口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