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jīng)典的繪本劇表演越來越多,開發(fā)新的繪本劇迫在眉睫,選擇將繪本變成繪本劇的困難越來越大。那么如何取舍繪本,將其變成繪本劇,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什么樣的繪本適合表演
現(xiàn)在的繪本非常多,有中國傳統(tǒng)故事改編成的繪本,也有具有異國文化背景的外國繪本。但是,如何選擇這些繪本,把他們創(chuàng)編成舞臺上的繪本劇,值得大家探討。從我們成人的角度出發(fā),我總結(jié)了以下幾個詞匯:經(jīng)典、生動、有趣、簡單。
案例一:經(jīng)典——繪本劇《小蝌蚪找媽媽》
繪本《小蝌蚪找媽媽》是我們心中經(jīng)典的童話。相信每一個進入學(xué)前的孩子們,在家長的啟蒙下已經(jīng)了解過這樣一個經(jīng)典故事了。在班上我們只要準備充分的表演道具和場地,孩子們就能自導(dǎo)自演好繪本劇。這就是經(jīng)典繪本劇的魅力,它們可以滲透到孩子們的一日游戲中。
案例二:生動——繪本劇《母雞蘿絲去散步》
《母雞蘿絲去散步》是一本幽默的繪本,如果你看它書里的文字絕對會認為這是一個很平庸的故事。繪本里面的語言太過簡單:“母雞蘿絲出門去散步”“它走過院子”“繞過池塘”“越過干草堆”“經(jīng)過磨坊”“穿過籬笆”“鉆過蜜蜂房”“最后回到家吃晚飯”。幽默在哪里呢,母雞蘿絲在不知道狐貍要吃她的情況下,悠閑地散著步,小演員們生動的表情非常到位,讓孩子們情不自禁地捧腹大笑。
案例三:有趣——繪本劇《我幸運的一天》
一本有趣的繪本才能讓孩子有表演的欲望,比如繪本《我幸運的一天》,這是一本角色關(guān)系并不復(fù)雜的繪本,但其中也發(fā)生了三段故事。狐貍的演繹讓人感覺非常有趣、幽默、搞笑;小豬可愛、裝可憐,并且用智慧累死了想吃它的狐貍。在這個繪本中我們也看到了小豬有趣、智慧的一面,孩子們改變了不喜歡小豬的觀念,都很喜歡小豬,都爭著演小豬這個角色。
案例四:簡單——繪本劇《拔蘿卜》
繪本劇表演《拔蘿卜》是一個具有游戲性的故事,所以每個角色的動作表情都是比較夸張的,拔蘿卜的時候,隨著用力程度的不同,每個人身體的彎曲度和動作的幅度都有變化,每多一個人來幫忙,蘿卜被拔出地面的樣子都有變化。
通過整個繪本表演的感受,這中間不僅有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而且還有勞動的樂趣,收獲的喜悅。整個故事情節(jié)還是比較簡單的,劇中的語言簡單而且反復(fù),很容易讓孩子掌握并且很快就能表演出來,可以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夠參與進來。
什么樣的繪本能讓孩子喜歡
能讓孩子們喜歡的繪本最重要的是要好玩,有奇思妙想,更重要的還有愛。
案例一:好玩——繪本劇《小豬變形記》
《小豬變形記》講述了一只小豬百無聊賴,想體驗其他動物的生活,它精力充沛,有滿腦子奇怪的想法,用各種方法去模仿長頸鹿、斑馬、袋鼠、鸚鵡,對孩子來說是非常好玩、非常喜歡的一個繪本。在這個繪本的表演過程中,小豬一次一次的模仿,但是都非常遺憾地以失敗告終,最后它受到了同伴的啟發(fā),找到了真正屬于它的快樂——豬的樂趣。在這整個表演的過程中,它利用了一種奇妙的方式為我們展示了一只豬認識自我、認識他人的思想歷程。繪本中的小豬就跟我們的孩子一樣,他們已經(jīng)開始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不甘心自己的現(xiàn)狀,敢于冒險。這個表演過程中有兩個是直接被挖掘的地方,一個是用了反復(fù)的手法,多次描述小豬多次的表演,另一個是小豬多次對其他動物進行模仿裝扮。在這個模仿表演的過程中,非常有趣且生動,深深地吸引了觀眾們。
案例二:愛——繪本劇《媽媽抱抱我》
《媽媽抱抱我》這本繪本,從了解動物媽媽對動物寶寶表達愛的方式,到從動物的擁抱中感受媽媽的愛和擁抱的溫馨,孩子們的感動是看在大家眼里的。這是一本可以用親子表演的方式來演繹的繪本。繪本中充滿了濃濃的愛意,和孩子們產(chǎn)生了共鳴,也是孩子非常喜歡去模仿、去表演的繪本。
從繪本到繪本劇創(chuàng)編的基本原則
有戲劇情節(jié)變化,有故事,有起承轉(zhuǎn)合
一臺繪本劇的表演需要有跌宕起伏的情景,需要有扣人心弦的高潮部分,才能讓人回味無窮,看了還想看。
有人物數(shù)量,讓參與的孩子都有戲演
紅花需要綠葉襯,繪本劇中也需要一些綠葉來襯托紅花才夠豐滿。
要確定表演劇類型:歌舞劇、童話劇、皮影戲等
舞臺繪本劇的表演形式有很多種,我們要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以及孩子自身的特長來確定類型。
道具是輔助繪本表演的重要工具,但是太復(fù)雜、不易操作的道具往往會適得其反,簡單、襯手的道具會給小演員們的表演加分,擁有更投入的參與感。
基金項目:常州市教育科學(xué)十三五規(guī)劃重點立項課題“幼兒繪本劇創(chuàng)編與表演的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