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班級管理中建立關心型師生關系的必要性
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到每位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接受知識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教師應該用“關心型”的方式重新安排教學活動。在關心型師生關系的前提下,因材施教時教師要樹立新的教學觀念,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大膽質(zhì)疑、大膽猜測,對不同于教師的觀點可以勇敢地表達,并引導學生發(fā)揮出他們的特長,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
在關心型師生關系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以摒除師生隔閡,清晰地表述自己真實想法,和教師進行有效溝通。這種關系的實現(xiàn),有利于教師對班級進行管理,每位學生都在被關心著,進而營造了和諧的班級氛圍,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初中班級管理中關心型師生關系的建立現(xiàn)狀
師生關心型關系存在一定的單向性
師生關心型關系應該具有雙向互動性特點,只有進行有效互動,才能深層地互相了解。但是目前,在很多農(nóng)村學校存在著師生關心型關系具有一定的單向性,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以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在對方看來一定是正確的。教師在關心學生時,通常缺乏合適的方式,學生不但沒有體會到這份關心,還引起了他們的逆反心理。很多學生因為年少沖動都不懂得換位思考,沒有以教師的立場去思考問題,在教師進行苦口婆心的逆耳忠言時,他們往往都忽略了這份關心。這種單向性師生關心型關系使我們的教育質(zhì)量大打折扣,急需智慧思維進行轉(zhuǎn)變提升。
師生關心型關系存在一定的功利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比較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對學生進行關心時,難免會存在一定的“唯分數(shù)論”。對于學習好的學生,教師總會給予其更多的關心,因為學生學習成績好是對教師教學的肯定;對于一些調(diào)皮的學生,教師也給予關心,以防止他們給自己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在很多學生心目中,教師的這種關心,并不是真正的“關心”,而是功利性極強的“假關心”。因此,對于教師的關心他們認為理所當然,更加不會由衷地感謝教師。
初中班級管理中建立關心型師生關系的策略
以“軟”擊石,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
相信每個班級里都會有一些“學困生”,這些學生學習成績差,課堂紀律差,總給教師制造麻煩,影響教師的教學心情。教師在對這些學生進行教育時,如果“硬碰硬”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可以用以“軟”擊石的方式去關心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學困生”也是如此。由于他們經(jīng)常制造麻煩,因此常受到同學們的冷眼相看,使他們的內(nèi)心變得十分敏感及脆弱。對于這些學生,教師不能一味地責罵與體罰,應該尊重他們、激勵他們,防止他們產(chǎn)生逆反心理,即便是一些嚴重的“學困生”,只要你足夠喜歡他們、關心他們,他們就會用自己的行為去回報你的關心。2014年,我所帶的班級有一名“學困生”李樹楠,他非常喜歡在上課時看課外書,而且是那些無關學習的袖珍小說,我沒收他的書并對他進行批評教育,但他老是鬧情緒,跟我唱反調(diào),不服從我的批評教育。
針對他的特質(zhì),我到學校附近的書店買了兩本科學幻想書送給他,并告訴他上課的時候不可以看,中午午休的時候可以到我的辦公室看,并為自己以前的態(tài)度向其道歉,我的忽然轉(zhuǎn)變引起了樹楠同學的反思,接下來在與我長時間的接觸過程中,他漸漸體會到了對他的關心,并在這種關心下改掉了自己的一些壞習慣,學習成績也有所上升。
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
在教師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學生扔試卷、上課捂耳朵等,多數(shù)教師認為這是在對其進行挑釁,但實際上,這是學生在向教師發(fā)出學習求救信號。學生在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或者是上課聽不進去時很容易發(fā)生上述現(xiàn)象。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讓他們的心靈得以釋放,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在傾聽他們的想法之后,給出合理建議,以此構(gòu)建關心型的師生關系。
與學生真誠互動
教師在和學生互動過程中,不能獨自設置對話模式和答案,無論學生的觀點是否正確,教師都應該在學生回答結(jié)束后給予客觀、公正的點評,不能打斷學生的回答,更不能將自己的價值觀以及思維方式強加給學生,只有相互真誠,才能走進彼此內(nèi)心深處。
結(jié)語
綜上所述,在關心型師生關系體系下,教師是關心者,學生是被關心者。教師角色的轉(zhuǎn)換,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關心的真正含義。另外,教師也應該讓學生對自己給予他們的關心做出一些回應,幫助學生養(yǎng)成關心他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