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不飲啄, 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升入三年級的小蕊, 整天形單影只,悶悶不樂,她不就像一只離群的孤雁嗎?小蕊,女,10 歲,小學三年級學生。平時學習成績屬于中等偏下。但升入三年級的第一單元測試卷成績非常不理想,試卷改正后家長簽的字讓我感覺很奇怪,這并不是她媽媽平時的字體。于是我把她叫到僻靜處問她家長簽字是怎么回事,她突然哭著說:“老師,我錯了,求你別告訴我媽媽,我考這么差,媽媽知道會打我的!”聽完她的話,我心里很沉重,于是我答應了她的請求,決定坐下來和她好好談一談。她向我傾訴了升入三年級的苦惱:她本來滿腔熱情地期待新增加的英語課,第一節(jié)課就主動上講臺讀單詞,但是很快同學們就因為她發(fā)音不準,而哄堂大笑。她老家是南方的,平舌音和翹舌音總分不清。就這樣她的學習熱情一下子就熄滅了,后來英語課干脆就不張嘴了。語文書寫要求用鋼筆了,由于她平時自理能力比較差,經(jīng)常把墨水弄得滿手都是,而且她經(jīng)常蓬頭垢面,衣服臟亂,所以同學都不跟她玩。她感到老師、同學都不喜歡她,瞧不起她,于是將自己孤立起來,課堂表現(xiàn)冷漠,最終導致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綜合分析之后可以發(fā)現(xiàn),讓小蕊對學習產(chǎn)生恐懼、遠離集體的原因主要來自以下方面:
尊重與理解的缺失
據(jù)我了解小蕊的家庭比較特殊。小蕊不是油田子女,父母并非油田職工。父親是開小貨車搞運輸?shù)?,每天早出晚歸,和孩子相處時間很少。媽媽在家做家務,是小蕊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擔者。開始媽媽對孩子非常寵愛,對她的所有要求不僅百依百順,就連每天穿衣吃飯刷牙洗臉都得侍奉到位,小蕊儼然一位嬌公主,對媽媽產(chǎn)生了強烈的依賴感,自理能力比同齡人差很多。但兩年之后媽媽發(fā)現(xiàn)自己的辛勞付出并沒有換來孩子的進步,所以對孩子非常失望,從全職媽媽一下子走向另一個極端——大撒手,什么都不管,只要成績差時就棍棒交加,家庭教育的驟然改變而造成的落差是她適應不了的。所以這次小蕊沒敢把試卷拿給媽媽,而是冒充媽媽簽了字。
因此我和她的家長進行了溝通,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和恰當?shù)募彝ソ逃椒?。首先,家長應該在生活方面照顧好孩子,讓孩子干干凈凈、抬頭挺胸地走出家門,帶著自信的笑容來到學校。其次,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這不僅僅是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更重要的是為孩子營造一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家庭氛圍,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家長要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多給予積極的評價和鼓勵,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打罵。
自我實現(xiàn)的缺失
小學生到了中段年級,隨著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和獨立意識的增強,自我表現(xiàn)的需要越來越明顯。所以小蕊非常希望在英語新學科中嶄露頭角,但同學的嘲笑,使她不僅對學習甚至對同學、班級、學校產(chǎn)生抵觸情緒,強烈的自卑感讓她將自己封閉起來,像一只孤雁,離雁群越來越遠。就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學生在某一門學科上學業(yè)落后,考不及格,這倒并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他那冷漠的態(tài)度。”如何才能挽回小蕊的自信心,讓她回歸班集體的懷抱呢?第一,正確認識自己。我和她一起列出她對自己不滿的地方,并為她逐條分析哪些是不能改變的,哪些是經(jīng)過努力可以改變的。比如她是南方人,這不能改變,但是南方口音、平舌音與翹舌音不分是可以通過練習來克服的;自理能力也可以通過鍛煉而得到提高的。第二,自我鼓勵,樹立信心。我讓她每天出門前都照鏡子,整理著裝后,看著自己的眼睛,并微笑著對自己說:“你是最棒的,你是自信的!”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克服自己的自卑情緒。同時告訴她不能苛求自己,犯錯誤不可怕,只要不犯第二次就是成功的。第三,改善人際關系,感受集體的溫暖。首先我決定把她教師節(jié)送給我的畫貼在辦公室,讓每個進辦公室的孩子都知道我很喜歡小蕊的畫,從而改善她在同學心中的形象。我還利用主題班會讓班上每個同學寫出小蕊的優(yōu)點和鼓勵的話并大聲地告訴她,拉近她與同學的距離。同時與英語教師溝通,適當降低對她的要求,配一位發(fā)音準的小老師給她,恢復她學習的熱情與信心。
慢慢地,她從集體活動的旁觀者變成了積極參與者。英語課上,教師也及時表揚她的進步。最終,在家長、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下,這只孤雁終于追上雁群,回歸到集體的懷抱!一個都不能少,不讓集體中的任何一員落伍掉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善于和學生談心,真心地體貼、關愛學生。對于特殊的孩子要運用最能觸動他的特殊方法,以保護他脆弱的自尊心為前提,打開他們的心窗,走進他的內心世界,讓溫暖的陽光投進他們的心房,讓所有的孩子在陽光下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