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李欣越 金龍
《論語·雍也》中有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蔽闹械摹百|(zhì)”指事物的本質(zhì);“文”指對事實的文飾。20世紀初期,馬克斯·韋伯提出了官僚制理論,為當代社會治理模式打開了新的理論大門,也為系統(tǒng)性地分析政府治理過程中伴生的形式主義問題提供了系統(tǒng)的方法論依據(jù):注重層級、依靠決策文書、組織管理的非人格化等。形式主義缺陷逐漸深化為其固有缺陷,是違背實事求是原則下的行事風格和“委托—代理”問題的具體表象。即出現(xiàn)因為代理人的利益與委托人的不一致而產(chǎn)生的信息不對稱情況,代理人有可能偏離委托人訴求而損害委托人利益。本文從形式主義的出現(xiàn)成因進行分析,就如何破解政府中的形式主義進行探究。
一、形式主義的類型
(一)重程序輕結果
重程序輕結果指傾向于在解決問題時更注重形式上的規(guī)范化,而非著重決策、執(zhí)行與評估流程的科學性。對最終結果缺少足夠重視,行政過程沒有形成閉環(huán),忽略了實事求是中的“實”,以形式應對形式。
(二)重形象輕民眾
重形象輕民眾指不顧現(xiàn)實條件和客觀情況,熱衷于具有轟動效應的政績工程,是歪曲實事求是中“事”的一種表現(xiàn)。官員以形象工程作為衡量自身工作成績的重要指標,導致其忽視了社會公眾的真實意愿,也是形式主義最為常見的表現(xiàn)之一。
(三)重當前輕長遠
重當前輕長遠指政府在社會治理過程中使用“短平快”的側(cè)重短期利益的做法?!岸唐娇臁弊龇ǖ恼T因是政府狹隘利益超過涵蓋利益,政府工作人員希望在考核機制中使用更“奏效”的方法來獲得更好的評價。
二、解決方案
(一)從“結果評價”到“過程評價”
完成從“結果評價”到“過程評價”的模式轉(zhuǎn)化,是貫徹實事求是中的“實”的表現(xiàn)。應糾正過分強調(diào)個人政績的評價理念,將行政績效評價從衡量官員定量指標完成度評價轉(zhuǎn)為考察官員治理行為過程是否符合當?shù)厍闆r和人民是否滿意。
(二)強化服務意識
當前行政績效評價機制的設計和落實都是政府機關。要構建以人為本的評價機制,必須通過教育與宣傳的方式,增強評價主體的服務意識,使其注重“是”的服務性,進一步強調(diào)其在業(yè)績評價中“服務性”的比重。
(三)定量與定性結合
科學合理多元的績效評價體系不僅要有具化的指標,如經(jīng)濟指標、就業(yè)指標等,同時也應有定性指標,如思想道德指標、政治素質(zhì)指標等。將兩者相結合,可以消除行政績效評價過程中的形式主義動機。
(四)構建立體的行政績效觀測體系
構建立體的行政績效觀測體系的目的在于扭轉(zhuǎn)政府機關單方為主體的行政績效評價局面,政府不能既當“運動員”又做“裁判員”。要充分發(fā)揮社會第三方的力量,即公共組織、社會團體的作用。豐富行政績效評價主體的類型,對行政工作進行多維度、客觀、理性地評價。構建立體的行政績效觀測體系要確保以下幾點:
1.打通第三方及民眾成為行政績效評價主體的通道。一方面,要端正態(tài)度,將社會團體和民眾評價行政主體的主觀意愿主動納入政府評價體系中。另一方面,為保障社會團體及民眾進入行政績效評價過程創(chuàng)造條件,為其成為行政績效評價主體提供相應的政策依據(jù)。
2.鼓勵社會團體及個人參與到行政績效評價過程當中。應簡化社會團體進入評價體系的程序,并放寬準入條件,向社會團體及個人提供必要的建議和一定的補貼,建立與社會團體和個人平等的對話關系,使其愿意進入到行政績效評價過程當中。
3.要建立獨立的績效評價機構,并配備專業(yè)的評價管理人員??冃гu價機構應相對獨立,有調(diào)查、評價政府行為的權力,且不受任何行政干擾。評價機構建議由專家學者和社會人士組成,且評價過程獨立于行政部門以外。
4.制定保障行政績效評價主體權力的法律規(guī)范。健全法律法規(guī)就是要使評價主體能夠順利使用手中的評價權力,特別是保障社會團體及個人的行政績效評價權力,保證其評價過程的獨立性,從法律上樹立績效評價的權威性。
三、結語
總之,政府行為中的形式主義由來已久,要預防形式主義,就需要從根本上消除形式主義的動機,實事求是。從消除委托代理問題做起,通過政績評價機制的優(yōu)化,從制度上防止其涵蓋利益狹隘化,通過過程性的保障,使官員從“求實”過程上升到“求是”,最后形成內(nèi)心自發(fā)的“求是”精神,從而優(yōu)化政府自身的“求實”本領,如此往復,以達到消除形式主義的目的。
(作者李明、李欣越的單位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金龍的單位為西安電力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