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地理概念的理解
地理基本概念是學習地理知識的基礎,并且要注意名稱相似,表達內(nèi)容不同的概念,比如太陽高度角與正午太陽高度角、農(nóng)業(yè)類型與農(nóng)業(yè)地域類型、影響因素與主導因素等。同時還要注意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太陽輻射與氣溫,太陽輻射強度是地面獲太陽輻射能的多少,它與太陽高度有關,與大氣削弱有關;而近地面氣溫與地面獲太陽輻射有關外,還受下墊面性質(zhì)地影響,受大氣狀況不同影響。
二、注重地理基本規(guī)律的理解
地理科學作為一門學科,必有其規(guī)律在里面,理解地理基本規(guī)律,可以更深入理解地理概念。比如太陽輻射強度與氣溫,太陽向外輻射能量,經(jīng)過大氣層被削弱,到達地面,下墊面的性質(zhì)會影響吸收太陽輻射的多少,地面向外輻射能量,近地面大氣密度又會影響吸收地面輻射的多少,所以太陽輻射強度跟太陽高度角、云層厚度、海拔高度有關,而氣溫除了受太陽輻射影響外,下墊面性質(zhì)、大氣密度也會影響氣溫,同時大氣運動也會影響一個地區(qū)氣溫高低。
三、注重地理基本技能的積累
等值線的分析應用、各類圖表的判讀、各種地理示意圖的判讀、圖文轉換與圖圖轉換能力、圖解法等等,都可以依據(jù)一定的思維進行指導。
例如根據(jù)“該地某日太陽處在最高位置時的示意圖”中影長等于樹高,可以得出該地當日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等于45°,再根據(jù)此日“樹影遮擋地被植物的面積在一年中達到正午時的最大”可求出當日的緯度。
四、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整理知識的過程就是對知識進行加工的過程,即是采用分類、排列、比較、推理等方法,對知識進行處理,揭示知識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使之系統(tǒng)化、體系化的過程。老師的授課和學生的學習都需要整理知識,才能達到教與學的目的。
學生在學習知識時,也需要整理知識,需要開展積極的思維,對知識進行加工,才能學到活的知識。例如《大氣環(huán)境》這一節(jié)知識點比較多,可以用大氣運動串聯(lián)起來,大氣運動可以分成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若是僅受熱力因素的影響,近地面受熱不均勻引起大氣垂直方向上的運動,受熱較多的地區(qū)大氣膨脹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高空形成“高壓”,且容易成云致雨,所以近地面由低氣壓控制的地區(qū)多陰雨天氣,比如赤道低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低氣壓中心(氣旋)控制下的地區(qū)多晴朗天氣或氣候濕潤;相對冷卻的地區(qū)大氣收縮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壓”,高空形成“低壓”,且多晴朗天氣,比如副熱帶高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高氣壓中心(反氣旋)控制下的地區(qū)多晴朗天氣或氣候干燥;這就是大氣垂直方向運動,導致大氣水平方向存在氣壓差異,受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影響,產(chǎn)生大氣水平方向的運動,由高壓吹向低壓,且在等壓線圖中,等壓線越密集,表示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力也越大,大氣水平方向運動分成近地面和高空兩種情況,近地面的風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風向最終與等壓線有一定夾角,等壓線圖中的判斷方法分成三步驟:(1)畫出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2)判斷南北半球并偏轉(北半球由水平氣壓梯度力向右偏轉30°~45°、南半球則向左偏轉),(3)判斷風向名稱(根據(jù)風從那個方向吹過來判斷風的名稱),則可根據(jù)風帶判斷出六個風帶的風向和根據(jù)高低氣壓中心判斷出大氣近地面水平方向上的運動方向。
五、運用生活實際,提升地理思維能力
生活即地理,許多地理知識和生活結合得相當緊密。地理教學過程中可把地理知識與學生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在一起,比如北半球夏季晝長夜短、冬季晝短夜長。
(作者單位:潮陽區(qū)金堡中學)
作者簡介:謝偉滿,1991年生,男,中學二級教師,學士,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