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傳峰
霧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是大氣中小水滴聚集在一起的一種可視化現(xiàn)象。按老百姓的說法,云接地即為霧。因此,霧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水汽含量達到或者接近飽和,從而空氣中含有水滴或者冰晶。
霾是空氣中懸浮的顆粒物聚集造成的一種天氣現(xiàn)象,這些懸浮顆粒物稱為霾粒子,專業(yè)術語叫作氣溶膠。氣象學中對霾的定義是: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能夠使大氣渾濁、視野模糊并導致能見度惡化,如果水平能見度小于10公里,這種非水成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tǒng)造成的視程障礙稱為霾(Haze)。對水平能見度起著較大作用的霾粒子通常粒徑小于2.5微米,就是被大家熟悉的PM2.5。
霧和霾有什么區(qū)別呢?這里概括七個方面:
(1)對能見度的影響程度不同:霧對能見度的影響大,霧的水平能見度要小于1公里,霾的水平能見度小于10公里;
(2)相對濕度不同:霧的相對濕度通常大于80%,霾對相對濕度沒有要求;
(3)所含粒子大小不同:霾粒子粒徑范圍廣,從幾納米到十幾微米,霧的粒徑范圍窄,從接近一微米到十幾微米;
(4)厚度不同:霧的厚度只有幾十米到200米,霾的厚度在1~3公里;
(5)邊界特征不同:霧的邊界很清晰,過了“霧區(qū)”可能就是晴空萬里,但是霾與晴空區(qū)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
(6)顏色不同:霧的顏色多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則多是黃色、橙灰色;
(7)日變化不同:霧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現(xiàn),太陽一照射,很快就會蒸發(fā)消散,而霾的日變化特征不明顯,當氣團沒有大的變化,空氣較為穩(wěn)定時(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靜穩(wěn)天氣),持續(xù)時間比較長。
(選自2017年第5期《今日文摘》,本刊有刪改)